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小伙伴》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个小伙伴》听课反思

光华东街小学  唐宇萍

周一,我听了全区一年级语文老师的希望杯赛课,内容为《三个小伙伴》。,听了六节《三个小伙伴》后,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你可以去评课了,呵呵。”评课谈不上,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同样的课,的确是不同的人会上出不同的味道,这些课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许多环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堂小语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堂课内,学生是否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旺盛的学习态势,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是否能做到老师教得有情,学生学得有趣,无庸置疑是考量的重要方面。

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课标”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了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希望杯观摩时学习了几招:

一、以“物”激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感性器官参加得越多,认识得也就越鲜明,确切。本次赛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物趣”,采用了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都很不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慧园街的王老师采用音乐来创设故事情境,选取的音乐称得上是独具匠心,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即使是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包括已经听了5节课的老师们也是津津有味,没有一点“审美疲劳”。这是她独到之处,绝对令人眼前一亮。

二、以“情”激趣。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和审美观。教材蕴涵的情感需要靠教师去传递和强化的。《三个小伙伴》正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各位老师都比较注重范读,一年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顿读和指读的现象,老师多示范有助于降低朗读的难度。她们还注意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这样的课堂阅读气氛更浓。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三、“迁移”激趣。在今天的希望杯赛课的课堂,各位老师都注意让学生学习“迁移”。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来加强反馈,比如:对于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都设计了形式各一的句式练习。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环境,焕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加活动,积极参与讨论,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探究式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尤值得一提的是上最后一堂《三个小伙伴》的王老师,最后为孩子们配乐拓展的《团结友爱亲又亲》的儿童诗,令人很是赞叹,不仅要对她竖起大拇指!《三个小伙伴》一文要告诉孩子们的就是:团结友爱才能成功。王老师选用这样一首诗歌,令人耳目一新,内容贴切,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既讲了道理又拓展了阅读,一举数得。

这次的希望杯听课,受益良多,需要学习的也很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6:31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小伙伴》听课随感
                  这次我们一年级的上的教研课是《三个小伙伴》。王老师第一次试上,我发现她已经把《三个小伙伴》的核心、课文的重点词抓住了,但由于因为课文的二、三、五自然段结构基本一致,她是一段一段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类似,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零碎,并且课文的朗读也不是很到位。而我最初听王老师说上《三个小伙伴》,我觉得这篇课文上起来没有什么意思,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就明白。把课文中提的三个问题拎出来,理一理文章内容,把重点句子读一读,再把这篇课文演一演就可以了。但,通过试上下来后的讨论,特别是严老师的引领,我深感自己没有好好地研读文本,因为从中我是清晰地认识到这这篇文章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他们团结一致,利用自己的特长栽好了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三种动物的特点,小野猪硬硬的嘴巴,袋鼠大大的皮口袋,小象长长的鼻子来教学。(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王老师根据讨论的思路,设计的方案进行了重新备课,第二次上下来,进步非常大,上课伊始,王老师就直接让学生说出是哪三个小伙伴?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这里王老师就抓住了动物的特点进行铺垫教学。美中不足的是,提的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问题提得有点成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文章的2—5自然段连起来进行了教学,她首先让学生找出小动物栽树过程遇到的困难,“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读好这三句话。然后让学生读读2—5小节课文,看看是谁来解决困难?学生读后,老师再来逐段指导好小动物说的话,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一些动词,如:“拱”。文章的第4小节“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通过简笔画的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了栽树的过程,使学生头脑里有栽树的画面。课文内容上完后学生进行了表演,进行了语言的内话。最后是提升文本价值的问题。这节课王老师从动物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读、演等各种教学手段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读得也到位。但是有一些小问题,如学生表演时,老师没有下去指导一下,以致于学生后来表演时,把小动物说的和做的都从小动物的口中说出来了。
                  王老师非常的好学,不光认真倾听了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还去听别人的课,与自己课堂上的教学环节进行对比,选择好的教学方式。
                  真的上教研课了,我觉得那堂课上得很成功,把前面讲到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如第一环节,王老师让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后,直接出示三幅可爱的动物图片,并且旁边分别出示“我有(
                       )的嘴巴。  我有(     )的皮口袋 。 我有(     
                  )的鼻子。”的句子,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并且读好。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很简单地就能把动物的特点说出来,印象非常深刻。在第二个环节,学习2—5自然段的时候,老师把小动物怎么说和怎么做分步指导,然后合起来教学,这样学生后面的表演就没有出现动物说的和做的都用嘴说了。在最后的环节,王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写一写,进行了写话教学的训练。这堂课内容充实,层次清晰,学生学得有趣味。这是在一次一次的试上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6:44 | 只看该作者
基于儿童的课堂教学,从孩子的角度探究文本

——一年级《咏华山》《三个小伙伴》听课感想

——维扬实小 赵蓉

周二下午在本校报告厅举行了一年级教研活动—名师展示课,分别是由卞老师执教的《咏华山》和于老师执教的《三个小伙伴》,生发以下感想:

在卞老师的课堂中,对于华山的“高”采用了简笔画的实效教学,不仅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利用简笔画在孩子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画面,做到了诗中有画。并教导孩子在读诗时应该边想象边读,才能读出韵味。画图自然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而且是跟着老师一起画。可以看到整个课堂中,没有一个孩子的眼睛不是落在图画上的,通过文本句子与图之间的联系,锻炼了孩子读课文时的观察理解能力。比如:太阳应该画在哪?白云应该画在哪?分别从哪个句子中看出来的?提起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华山“高”的理解。

并且,卞老师的课总让人感觉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精炼,如在解读登华山的“艰难”时,卞老师通过领孩子们一起去爬一爬吧,联系实际“爬楼梯”的感受去体会爬华山的感受,从而让孩子们理解了“艰难”的含义。每一个环节的过渡都很紧密,每一句过渡语和点评都很自然。这种现场教学的机智应该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似乎显得特别开心。于老师的课是活泼的,通过孩子们自己对“拱”“运”“吸”的动作表演,了解动词的含义,并体会劳动是一种快乐,卖力劳动更是一种快乐,通过对三个小动物对话的朗读和表演体会其中丰富的感情变化,先是遇上问题的着急,再是发挥长处解决问题的快乐。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要想到运用团结的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去战胜困难,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力量才最大。也许在于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学到的并非仅仅是书本中的知识,更多的是植入了对语文课的深深兴趣。

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这样的兴趣植入才更能深远的影响他们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越走越远。

怎样上出一堂让孩子们喜爱的语文课,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你这个语文老师,怎样才可以通过兴趣让孩子们接收更多的语文知识,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去探究语文学习,把这样的一种对语文的兴趣延伸到他们的将来,是我听课以后的主要感受和反思,也是我从现在起决心努力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7:01 | 只看该作者
“抚摸”让课堂更具人文关怀

                    ——评徐萍老师执教的《三个小伙伴》

南通市跃龙桥小学    戴建强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在小学课堂上通过教师适度的“抚摸”,给学生关怀友善的注视,从而达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心学生的作用,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崇川区“第22届紫琅之春”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由城西小学徐萍老师执教的《三个小伙伴》,就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抚摸”让课堂更具人文关怀。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课堂,欣赏她娴熟的“抚摸“教学法,感受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镜头一:徐萍老师教学生字“拱”时,请一位女小朋友模仿小野猪现场表演拱的动作,哪知意外发生了,女小朋友用力地往前一拱,额头撞在了徐老师手中的话筒上,撞击声通过话筒被发大,发出“轰隆”的响声,不仅徐老师被吓了一跳,在场的几百名听课老师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怔住了。只见徐老师迅速地用手轻轻地揉了揉小朋友的额头,一边还关心地对她说:“对不起,都是徐老师不好,靠你太近了。”女小朋友马上扬起了稚嫩的笑脸说:“老师,不疼。没事儿!”

我亲眼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估计女学生撞在话筒上并不是很重,只是撞击声通过话筒被发大把她吓了不轻。徐老师反映神速,只用手关爱地抚摸了几下女学生的额头,就将事态化解在萌芽状态。不仅抚摸的学生受伤的额头,更抚平了学生那颗受惊吓的心。徐老师那双温暖的手不仅只是简单的会书写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通过“抚摸”的方式直接传达给了学生。这种人文关怀远比普通的言语暗示来得形象亲切,作用不局限于受抚摸的单个学生,它将辐射整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见证了徐老师对自己学友的尊重与关切,他们内心深处必定相信徐老师也会用同样的“抚摸“来关爱自己。徐老师”抚摸“的动作配以关怀备至的话语相得益彰,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稚嫩的心田。



镜头二:徐老师指名一位小女生读一段课文,这位学生怯生生地读完了文章。她的朗读不仅声音低沉,而且还有点发抖。徐老师悄悄地走过去,把自己的左手轻轻地搭在这个学生的左边肩膀上,弯下自己的腰,侧着头笑容可掬地鼓励她说:“ 你能读得好!要对自己有自信!有自信!再读一遍好吗!”当这位学生再次朗诵时,与之前的表现真是判若两人。声音不但响亮,而且充满自信。在场听课的所有老师都被这精彩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在心中暗暗地敬佩起徐老师的教学魅力。

     徐老师在激励那位学生大胆且勇敢地朗读时,不仅有和蔼可亲的言语鼓励,还有亲昵地“抚摸”保护。她轻轻地把手放在学生的左肩,好似把学生拥入自己博大的怀抱,保护着学生的胆怯,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温暖。学生必定从未在课堂,如此大场面的课堂,得到过如此的款待。在这位学生的心中会激起多少热血沸腾的涟漪,我们无法言说,更无法感受。可有一点我们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就是她出色的朗读。霍尔巴赫曾说过“要公正,因为公平维系着人类,要和善,因为慷慨暖人心窝。要宽厚,因为你周围的人跟你一样脆弱。要谦逊,因为你傲慢伤害每一个人的自爱心。”徐老师鼓励学生时弯下腰低下头,与学生在同一高度对话的细微动作。这正是对学生潜在的尊重,让学生感到一种学习的平等。没有了往日老师的居高临下,更没有了教师的斥责怒骂。徐老师“抚摸”学生的动作,激励学生的话语,不仅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脆弱,也温暖了学生幼小的心窝。这种双管齐下的教学技巧,无疑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热情,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正是徐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与民主,才有了课堂上那精彩的一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7:46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小伙伴》案例剖析
[教材简析]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小伙伴》,你知道课文中的三个

小伙伴是谁吗?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3、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随即出示“硬硬的嘴巴”,“一个皮口

袋”,“长长的鼻子”) 。

[分析]既复习了第一课时的知识,又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二、 入情入境,读懂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呢?(植树)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能将这里的“一同”换个词?师:一同就是一起,一块儿的意

思。用“一同”说话。齐读第一自然段。

[分析]通过换词和说话训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同”这个词。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小树栽好了,你觉得小伙伴们高兴吗?

  师:这棵树是三个小伙伴同心协力栽下的,缺了谁都不行,所以它们为共同的劳动成果而高兴。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小树栽好啦!”读出感叹号(开心)。

[分析]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在一起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最后栽好了”这一故事主要内容。也设下了悬念,他们是怎么栽的呢?激发了学生兴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把小树栽好可不容易了.

那他们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个困难。

3)指导朗读。那他们心情会怎样?(着急)

就让我们带着着急的心情来读读这三个问句吧。(出示,指名读,范读,小组读等)

[分析]三个问句一起读,突出了问句朗读的特点。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知道读小野猪的话,用各种形式读。

A、我们先来看看是谁解决第一个困难的?(小野猪)

[出示动画]

[分析]精彩的动画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呈现了出来,突出了这类课文的特点趣味性,动画的演示也解决了课文中一些理解的难点,如“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B、小野猪是怎么说的?(大屏出示)

指名读,评议。

指导朗读:读快些,读出小野猪急切的心情。

C、小野猪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自信)

D、再请生读。(点出自信,请生多次读,如不理想,师可示范)

E、顺势加动作,用手辅助读 (现在你的手就是小野猪的嘴巴了,看你

的嘴巴硬不硬)

师:在关键时刻,在需要自己作出贡献的时候,小野猪没有推却,而是主动

站出来,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F、 再次请学生加动作读。

G、 请全体学生自由读(加动作辅助读,再次强调自信)。

[分析]指导学生加动作读,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H、 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

引导读出小野猪能干的语气。

A、小野猪真能干(出示大屏)瞧,(齐读)引出能干。

B、你们从哪里看出小野猪能干?

1) 硬 2) 拱 3)不一会儿

(若学生说不出“不一会儿”,让他们再读读这句话,教师适当点拨)

C、用“不一会儿”说出一句话,针对学生的句子,适当夸奖。

D、小野猪太能干了,你们喜欢小野猪吗?

E、带着对小野猪的喜欢,再读第二自然段。

[分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二个困难是谁解决的?(小袋鼠)[出示动画]

   师:小袋鼠运来了一堆肥料,一定很累,但它还是那么高兴。

2、小袋鼠也很自信,谁来读小袋鼠的话。

(自评,若不好,再加动作读)

3、说话练习,你们想对小袋鼠说什么?夸夸它。

4、完整的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了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你们觉得小树

栽好了吗?[出示动画]

2、请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3、数出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4、学生汇报读。 (若读到第三句,师问生为什么喜欢这句,点出小象能

干)

师:小象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简单!

5、再读第三句,读出小象的能干,做“吸足”样。

6、全班读。

[分析]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心理成分,情能激思,情能启智,学生的思维需要情感来滋养。当老师带着真情走近学生,做到“以趣激情、以情引情、以境生情”,情感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敞开心扉接纳老师,珍视课堂上所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在一次又一次愉快的游戏中、有趣的实验中、会心的微笑中,获得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身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三、以情激情,升华主题

1、出示三个小动物的话,请学生上台读一读,演一演。

2、出示:我想到了……,

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请学生说一说。

    3、出示作业。续说故事:几年以后,小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大大的苹果,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采苹果……

[分析]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积累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了和文本的对话,又能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结合本课教学实际,其主要特点总评如下:

一、设计巧妙

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在教学时,我打乱逐段教学的常规,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在一起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最后栽好了”这一故事主要内容。也设下了悬念,他们是怎么栽的呢?激发了学生兴趣。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带动画的课件,利用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理解了小野猪拱树坑、小袋鼠运肥料、小象浇水的过程,解决了难点。通过直观的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感受了三个小伙伴自告奋勇毫不退却的精神,而且对所需工具和动物特征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三、以读为本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内涵。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是怎么做的。这样,通过自读,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小树栽好啦!”这一感叹句,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加上教师点拨,体会感叹句的特殊感情,从而感受三个小伙伴的喜悦之情。又把三个问句提到一起来训练朗读。“学问”二字生动地概括了学习的规律,一问是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于文本进行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

四、注重积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明白课文的道理,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一些团结协作的名言,领导学生读,这样积累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了和文本的对话,又能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8:11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小伙伴》评课稿教研组讨论

  王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王志梅: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王彩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38:19 | 只看该作者
顾丽萍:《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李忠: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教学时我从“伙伴”入手,让学生知道三个小伙伴分别是谁,结合文字“一同上山栽树”让学生知道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应该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

  高俪: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张梦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应尝试了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在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第二,第三个问题就留给学生通过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来解决。达到得效果是相当好的,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同时通过同桌的互相交流,让学生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也正是本课的中心。通过学生的实践来领悟课文的中心,内化课文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2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