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5 16:13:41
|
只看该作者
评课 《草原的早晨》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草原对于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许老师这堂课,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热烈,我觉得这堂课有两个到位三个巧妙和两个建议:
一、两个到位:朗读指导到位,重点句讲解到位。
许老师这堂课上的朗读不是流于形式的朗读,不是机械呆板的朗读,更不是表演作秀的朗读,这堂课上的朗读,是有效的朗读,是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了草原的美,羊儿的多,牧民的勤,这在于许老师巧妙地朗读指导,比如,在这堂课中,许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这句话中的“啪!啪!”时先让学生懂得这是牧民甩鞭子时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憋足气,做甩鞭子的动作,再让学生发出啪!啪!的声音,学生模拟得惟妙惟肖;再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让学生找到自己刚刚醒来时欲动不动的感觉后读出了草原早晨懵懂的感觉。还有“铺满新绿”让学生读出美,“飘动”让学生读出动感……许老师都是在学生充满朗读欲望时进行适时地指导再朗读的。
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的是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只有两句话,如果不作重点指导,学生根本读不出什么来,许老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问题: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生:两句)第一句话写的什么?(生:羊儿,师相机板书“羊儿”)读读第一句话你能读懂什么?(学生开始认真读,片刻后有学生举手:我知道了羊儿的多)从哪里看出来?(生:从“一只只、涌”看出来)老师相机在这两个词下面加上实心点后指导读出羊儿的多。这时,许老师没有罢手,让学生继续读读第一句话,看还能读懂什么,(一两分钟后陆续有举手:我知道了羊儿很欢乐。)许老师边板书“欢”边追问:噢,你知道了羊儿很欢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从“蹦跳”看出来的)于是许老师又在“蹦跳”下加上了实心点,要学生读出羊儿的欢。第二句话许老师采取了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了第二句话写的是牧民的勤和乐。这样的教学不空洞、不作秀,是实实在在的教学。
二、三个巧妙:词义理解巧妙,教法选择巧妙,多媒体运用巧妙
词义理解巧妙,体现在许老师一改过去直接要学生说出哪句话中哪个词的意思,而是自己说出那个词的意思,让学生说出是哪个词,比如:许老师问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让我们知道了黎明的草原上没有一点儿声音,是哪个词?学生很快说出是“宁静”。第三自然段中“回荡”是个重点词,许老师说在这句话里有个词表示牧民的歌声久久停留在空气中,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学生通过读句子找到是“宁静”。这样让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不但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采取的,高年级词义理解也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现在理解词语都是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语境或上下文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这就要教者课前把应该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熟记于心。
教法选择巧妙,根据不同的自然段选择了不同的教法。第一自然段是醒来时的草原,许老师选择了朗读感悟法,第二自然段是醒来后的草原,静止的草原开始动起来,是重点段,许老师采取了问答讲授法,第三自然段重点是个“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的比喻句,许老师利用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了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羊群。
这堂课中许老师多媒体的使用可谓巧妙,课开始,许老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弥补了地域差异造成的缺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许老师出示课件的同时播放腾格尔的《梦》,悠扬的音乐,美丽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仿佛把学生带到了辽阔的草原。需要指出的是,电化教学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诸多便利,但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两个建议
教师语言的修炼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语言库”,使说话具有简洁性、针对性、丰富性、灵活性。
教师就是演员,在课堂上,可以巧妙地使用手势、眼神、身体活动等体态语言表情达意,从而达到省时高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