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听课评课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3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争吵》听课感想
听着肖川老师的《争吵》课堂,朴实得除了书本、粉笔就剩下人的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有灵魂的教学课堂之命脉。尽管肖博士有着语音不准的先天缺陷和缺少与儿童交流语言及经验的后天不足,但其课堂教学理念,语言教学之信仰,培育学生之宗旨却是一般小学教师身上无法找到的,也是我们所应当学习和追求的,对于他的教育我称之为有灵魂的教育。

  听过许多优秀之课,课堂热闹得让你激动,学生快乐得令你也欢快,教师活泼得如同孩子,而孩子们却智慧老沉得象教师,一种40分钟里就有腾云驾雾的本领收获之感觉,眩人耳目,可学生真正收获是什么?只要你私下找上一两个问一问便会发觉,他们其实并没有象课堂里所表现的那么聪慧,他们回答你的收获是课文里的思想意义,而这其实只要预习一遍就能回答的答案,却成为他们最后的最得意有效的获得。于是肖川博士一上课便问孩子们,你想从课文中学到一些什么?这现实而朴实的一问,实际就是让学生在课堂里这40分钟内的生命不会空荡,让这40分钟的生命充实而有吸纳,也是生命行为有思想的指导,而不至于盲目地瞎快活,有灵魂的行动是理智而又充满感情的。

  语文该教些什么?很多语文老师教了一辈子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思考过。一辈子都靠着教参与教案,靠着指导老师,于是教出来的学生(指走出课堂而未走上社会能自学的)你问他一节课下来的收获,他们只会重复课文内容和教师教给他们的中心思想或说主题意义的收获,偶尔还会说出几个词来,语文失去语文之意义,不知所教又怎么让学生知其所学。肖川老师板书的语言目标、章法目标、认识目标却让许多老师窃笑,我不知老师们笑什么?为什么笑?或许他们没有看到肖老师在用自己的思想与学生交流。肖老师的执教背后有着他个人的文化底蕴,有着他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之背景,他在贯彻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是生命在场的有灵魂教学。

  不知有多少教师有反思过语文教师与其它教师差别在何处?语文课堂的凸显意义在何处?做为教师有着教师共同特质相似之外,走进课堂因为学科之异,教师也就异了。语文教师更应人性、人道,更有人文精神、更善灵魂交流,因为语文教师更多别于其它教师的与作品灵魂交流的机会,其它学科教师看课文,看到的可能是情节,是思想主题,而语文教师看到的更应当是作品之灵魂在于自己对话。教学是让自己的灵魂注入课文中,使”一部分作品有了生命”得以复活,复活的灵魂流入教师心灵而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因而语文教师对语文的目光应是更深邃的、更全面的。肖川博士教学中归纳的几点:①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做?《争吵》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一总结来自对孩子们答案的归纳与提升。学生都说:”同学之间不应斤斤计较”,”朋友之间不能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友谊”,”我们要宽容别人的缺点”这些感悟听起来很动听,但这些都不是出自内心的,是缺少情感注入的语言,可以说不是对课文的真悟,而是生活中听来的语言搬用,事实上一到现实中,说这些话的孩子没有几个不斤斤计较的,没有几个能宽容别人的,如果仅停留在孩子们的这种认识则教学就是肤浅的。所以肖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对待,怎么化解日常不可避免的冲突?这就是现实,就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孩子生活),从《争吵》中获得什么感悟?这就从逃避问题到怎样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因此学课文的意义就升华了。②我非常羡慕安利科有一个这样的好爸爸,他有这样好的教育思想;”我非常羡慕”带着老师的情感,也带着老师的感悟去默化学生,把学生带向文中的崇高人物——引导学生感悟人格的高善,严已宽人。朗读安利科爸爸的话,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真,没有人文意识的教师是挖掘不出这样的思想的。③孩子当我们成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一听此言,老师们又笑了,我听不懂这笑背后的含义,但我认为这就是语文老师的独特慧眼,这慧眼的背后蕴蓄的是肖老师把孩子看着人,看着是一个个生命,只有心中装着生命意识才有这样的人性教育思想,教育是对现实的负责也是为将来而准备(斯宾塞满生活说观点),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任何人(独生主义者除外)都要面对的,这亦是生活,这一问表面看来是对将来生活的预设,而实际这教学的背后深藏着人文、人性教育,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37:58 | 只看该作者

                  《争吵》评课
                 双沟中心小学        刘云玲
                        
                        前段时间听了刘红霞老师执教的《争吵》一课,从中获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刘红霞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刘红霞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刘红霞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刘红霞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38:26 | 只看该作者
《争吵》评课反思
--------------------------------------------------------------------------------




第七周的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中,听了丁永隆老师的《争吵》一课。丁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体现了小学语文中段生字教学的特点。丁老师在课堂上对以下几点把握得较好:

(一)生字教学能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1、教学的设计很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课文的初读,由读准字音→带音词语拼读→脱音词语认读→字形识记→指导书写→回归课文,丁老师循序渐进,而且求实、求活,训练扎实

2、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整节课中,不管是学习生字还是学习词语,教师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小组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

(二)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

本课是一篇接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教师在第一环节中采用联系实际方式,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带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激发兴趣,为文章的学习和识字教学打下情感铺垫。第二个环节中,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多媒体引出生字。让学生自读词语还通过赛读等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在分析字形时,教者提出识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去分析字形,教师给予适当总结。这样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教师进行了写字指导,我觉得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选取了四个学生容易写错的字,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记住“承、缘、愤、戒”这几个字的易错之处,突破了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最后,进行了课堂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讲练结合,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空间。

丁老师在课堂上毫不吝啬让学生动笔的时间,在指导书写和课堂测评反馈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耐心地去指导、检查,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的情况。

作为一名教龄还没满一年的新教师,丁老师好学乐学,不耻下问,我们看到了他的长足进步。如果以后能在这几方面下功夫,相信他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1、注意课堂的调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语言的魅力,要在语言艺术上吸引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要带有思考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9:38:43 | 只看该作者
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浓郁情景

实现实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作者: 会同林城一完小   罗春艳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三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就四年级石雪梅老师所上的《争吵》一课发表评课意见,有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策略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处处彰显教育的魅力,散发迷人的芳香,而石雪梅老师的这堂语文课更让新课标理念绽放风采,收获高效。《激发探究欲望,创设浓郁情景,实现实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认为,石老师的这堂课有三大成功的亮点。

1、创新理念,教法得当。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既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鲜明特征,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石老师的教学首先关注了学习方式,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有效打破了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牵制和“填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这堂课中两次“分组讨论,完成调查表格”环节,将自主合作探究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精髓。当小组长将他们那组的调查报告结果作以汇报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他们成功的喜悦立刻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关注教学实效,学以致用,是石老师教法上的第二个特色。《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石老师把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学习做人,真正做到文道统一。

这堂课第二个成功的亮点是:

2、媒体巧用,放飞思维。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教多媒体已逐渐走进课堂,渗透于教学中。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更给了语文教学一片美丽的天空,让学生的思维“飞”了起来。石老师的这堂语文课就将课件媒体运用地恰到好处,既辅助了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画龙点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重点难点。

授课一开始,石老师就出示课件质疑激趣:图上谁和谁在争吵?为什么吵?结果怎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思维创新的平台,接着石老师敢于放手,以课件出示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他们演绎精彩,打造奇迹,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词语的理解、句子的领悟、朗读的体会,石老师一一用媒体给我们点拨、展现。学生神随文走,情随文动,心随文飞。

这堂课第三个成功的亮点是:

3、美丽课堂,诗意语文。

听石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首先是石老师形象美。她一走上讲台,那温婉的形象、内敛的气质,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我从内心里叹服:这就是教师风范啊!其次是石老师的语音美,整堂课她的语言简洁、清新、精炼、流畅,让听课的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醉在其中。再有就是石老师的表现美,一堂课下来,她始终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大方无做作,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我是个爱看书的人,看石老师上课,就好象在看一首清逸美妙的诗,诗意了语文,美丽了课堂。正是她这种独特的魅力,创造美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并享受到听课的乐趣,从而激起自己上课的热情。

当然,我这里也有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要重视朗读……”在石老师这堂课中,如果对人物的对话和内心活动再多点朗读训练指导,可能会使教学更锦上添花。

2、如果在全文总结时,老师既对克莱蒂有个明确评价:宽容他人,也对“我”有个明确的评价,学会了宽容,而不是模糊不清地带过,导致学生回答只喜欢克莱蒂,而不喜欢“我”。因为“我”没有优点,或许这样多角度的剖析人物品质,会让教学更添几分深度吧。

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打造一完小更美好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9: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