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6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听课评课记录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惊弓之鸟》听课随感

时间:11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 第二节课

学校:新城小学

执教:康月芳

教材:二期课改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

课题:28、惊弓之鸟

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康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如:教学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康老师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读事情的结果,学生读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师生对换,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也避免了机械地背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康老师再利用“引读”,通过师生对话,心灵沟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

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康老师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笔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

听了康老师的这堂课,使我再次认识到: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或领悟时,我们就要耐心辅导和点拨,不能放弃他们。通过点拨为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潜在含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1:49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听课体会



3月22日上午,我参加了我区组织的以“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的评析”为主题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观摩了由龙湖中心小学滕修菊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惊弓之鸟》现场教学。整节课让我感触颇多。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滕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并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在学习中,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将果因关系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有一定难度,所以孙老师利用媒体展示,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请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掌握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是个小故事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生很难理解,滕老师通过逐步引导,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本次的研讨主题是教学时间的安排评析,在这节观摩课中,老师稍稍有点提前下课了。这一遗憾让我也很有感触,因为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也出现过时间安排不够恰当的现象。针对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若是能够多给点机会给学生说,多给几名学生说的机会可能就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将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合理到位。这也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总之,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导入和拓展部分时间不宜过长,重点教学内容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基础上合理安排好每一环节的教学时间。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我自己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争取使自己的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向四十分钟要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3:29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评课


今天听林老师的《惊弓之鸟》,感悟颇多。

1、              主线分明,层层剖析。

林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

更羸是射箭能手?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进行

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

讨论中质疑,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激起学生的求

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2、              入境入理,令人称绝。

今天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入境了,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当林老师向边飞边鸣的大

雁采访时,“雁小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慢呢?”徐宁馨悲伤地说:“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

了,伤口还没有愈合,每扇动一下翅膀都痛彻心扉。”老师深情地说:“是啊,怪不得你飞

得如此缓慢!”“雁先生,你叫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凄惨呢?”另一生:“因为我与同伴失散

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帮助啊!”“我边飞边鸣,希望有同伴能听见,来帮帮我

,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每人来帮我!”老师适时评价:“此时,你又孤独,又害怕,多

可怜啊!你还想什么呢?”“我担心着会不会又有一支箭射上来,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

再听到弦响,我可要快点飞高些!”学生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

所悲,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感悟,同时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

3、              关注细节,融情与理。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这成为了教材的留白之处

,运用这个空白,让学生说说魏王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学生思考了片刻后,精彩的点评此起

彼伏,纷纷借魏王之口谈出了自己的体会。 “更羸,你不但有精湛的射箭技术,还善于观察

、分析。我要封你做大将军”(真是慧眼识英才)“更羸,你真是名不虚传啊!”(已经佩

服的五体投地了)“更羸,你是我们魏国的骄傲!”……学生们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讲

起来滔滔不绝。

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融情与理”会更好。比如有一位学生模仿魏王说道:“更羸,

你真不愧为魏国的射箭能手啊!果然名不虚传。”教师评价说:“是啊!魏王佩服地说。”我

想,教师能抓住这一契机,再追加一句:“你能不能把魏王佩服更羸的语气也说出来了呢!

”师:魏王佩服地说。生:更羸,你真不愧为魏国的射箭能手啊!果然名不虚传。师为学生说

叙述语作引导,请学生重新有感情的把自己说的话再说一遍,这样可能使学生不仅入理而且

入情呢!同时教师的这一强调,也为后面的同学滔滔不绝的发言加入情感色彩打下铺垫。小

小一细节,让整堂课妙笔生辉、锦上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5:19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评课
孙琳珍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讲的是古时候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能作出正确判断。孙老师整堂课的设计,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并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孙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设计灵活,条理清楚

由于本篇课文识字量不是很大,所以孙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认识生字,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孙老师采用了先学习课文,再最后总结揭题的方法,使人耳目一新。正因为没有直接揭题导入,所以使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直紧紧地跟随着孙老师,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孙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使课堂秩序井然,也使课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想要一探究竟,最后孙老师揭题、解题,使人豁然开朗。

2、层层铺垫,循序渐进

孙老师以“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抓住重点段落(第九段)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讨论中明白更羸善于观察,勤于分析,所以才会有如此本领。

在学习最后以自然段时,孙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将果因关系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有一定难度,所以孙老师利用媒体展示,进行讲解,然后请个别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孙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将“它”改成“大雁”,可见孙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孙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3、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孙老师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时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我感受到孙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

4、巧用课件,前后呼应

在进入课文前,孙老师播放课件“弓”和“大雁”,让学生说说对弓的了解。学生说出了弓的组成部分,有弓、弦、箭组成,这对后面学习更羸只拉弓,不用箭作好了铺垫,使学生更能精确地理解。然后孙老师又介绍了大雁,大雁是一种热情十足,能够与同伴互相鼓舞,互相鼓励的群居鸟类,这又使学生明白了,正因为这只大雁离开了同伴,所以心里才会更加害怕,也才会叫得悲惨而使更羸能够明确判断。

    孙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听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5:30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评课(二)

                         清枫秋影

三、疑为主线,读中感悟,写中迁移——评柯建老师的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柯老师的教学紧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鼓励学生质疑,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亮点。

撷取诸多亮点中的一部分:

1、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使学生有进一步探究课文的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共同合作学习者。

2、板书设计巧妙,结合板书”射”字,问:“‘射’为什么加上引号?”这一问引发了对大雁之死的探究,真是绝妙的一问。

1、    猜成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成语故事有一定的认识。

4、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紧扣课文中的关键词,设计一些运用语言的练习,如:师生互问互答,追究大雁掉下来的原因,通过句式训练,让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把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5概括课文内容,教师用板书标示,一目了然,便于把握整体内容。

6、    朗读较充分,方式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7、    透过 羸  雁的字形记忆,看出老师的朴实扎实教学风格;理解两个“直”时用了视频,并且做得非常好,让学生直观体验,一下就明白了两个“直”的意思。

8、    最后写话设计得非常好,不仅可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更羸是个射箭能手,还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需要商榷和改进的意见是:

1、    每个环节的过渡更自然,紧凑一些,过渡语再丰富一些就更好。

2、开始的填空,应放在读完课文之后,感觉条理会更清晰些。读的时间充足,学生读得有味,但老师在指导读时没有层次感,学生在读时当然就没有层次感了。

3、写话练习设计很好,但是由于时间不够,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写的效果如何,若能展示一下会更好。



四、书声琅琅品读细,议论纷纷翰墨香——评晏利红老师的课

新大纲在“关于阅读”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窦桂梅说:“语文课要上得儿童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让儿童的脸红起来了,让儿童的心动起来了,让儿童的情生起来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贴近了儿童。让儿童的眼亮起来了,让儿童的脑动起来,让儿童的心飞起来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唤醒了儿童。让儿童的手举起来了,让儿童的嘴说起来了,让儿童身心舒展开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学释放了儿童。”

值得肯定的优点是:

1、这节课老师设计的很全面,对重点难点的突破不厌其烦,反复探究,设计了很多个性化的练习“我会播”,“我会读”等调动了学生的竞争心理,学习气氛浓郁。

2、板书设计能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3、首先从“能手”这个词作为突破口,再拓展到“射箭能手”,最后拓展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学生的理解逐渐深入,也自然而然地引出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4、教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紧扣一些重点词,如“嘣、直”等,通过理解重点词,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提高,整堂课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5、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紧凑,过渡自然。

6、    教师语言丰富,能渲染学生的情绪,每个环节过渡自然,每个过渡语,提示语都“暗藏玄机”,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很好的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

7、    教学设计精心。“说话”练习:更羸的本事不是(      ),而是(     )。是一个具有生成性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进行生发,很好。

需要商榷和改进的意见是:

1、    填空的练习设计得稍多了一些,可以适当精简一些。

2、    分析第九自然段,太复杂了些,这样容易引起把学生“绕”在里面,似懂非懂。

3、学生后来的分角色朗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精简一些,只读对话部分,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来完成”总结拓展部分的练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几位老师的教学来看,都能做到精心备课,精心预设,注重生成,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注重抓住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渗透情感教育,在教育教研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外校”轻负荷,高效率“和“注重生本、生成”的教学理念,是四节较为成功的教研课。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愿她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这座艺术之峰上攀得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评课
周四上午,王继红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惊弓之鸟》,王老师的课讲求实效,追求扎实、平实、踏实,令人印象深刻。

1、老师语言言简意赅,精炼严谨,指向性强,而且自然亲切,很有亲和力。过渡自然,每次都在不经意间就引导学生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住重点词语理解,再感悟句子,读出了适当的语气。如:在理解两个“直”的含义时,方法很普通,教师直接给出“直”字在字典的所有含义,让学生读句子后思考选择,这种简单的方法直接、明了,让学生记忆深刻。

3、生换位体验,如:“假如你是魏王,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读。”学生很自然就体会到了,也读出了味道。再加上老师本身朗读水平高,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在指导朗读魏王的话时,通过分析魏王情绪变化来体会由怀疑——大吃一惊——疑惑不解。

4、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还原能力”。教师能够通过自己范读课文,要求学生阅读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还原文字,注重了学生听读、想象能力的训练。

5、读评结合,培养学生倾听、评价的能力。注重多元评价,特别是注重生生评价。在学生读完后,均有学生的评论,对于读和听的学生都有帮助。

6、教师的范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有文字到画面,把语言文字变为学生自己的体验。这节课是一节返璞归真的课,正应了李旭自己的话:“看电视长大的孩子,是缺乏想象力的。”因此,她一定要从文字本身出发,循循善诱,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把文字在头脑中变为鲜活的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16:14 | 只看该作者
《惊弓之鸟》评课



在课堂教学中,金蓓玲老师善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自主、自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她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特点,允许学生失败,允许学生反复,允许学生质疑,甚至允许学生在讲解评价中插话,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等等。如:《惊弓之鸟》的重点段落第九自然段的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金蓓玲老师还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所设计的问题往往从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角度出发,善于鼓励学生想不同,说不同,做不同,达到殊途同归,并加深提炼、升华。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活动中适时点拨,积极挖掘学生所不知、所不想、所不做的,寻找别人尚未发现的领域,并逐步建构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放飞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会追溯、发散,让学生在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思考,不断寻找。如:对《惊弓之鸟》的寓意的揭示这一环节中,教师抛出“把‘鸟’换成‘人’行吗?”这一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发表见解,在热烈、民主的氛围中使学生对寓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听金蓓玲老师的课,觉得她的语言特别简练,课堂结构特别清晰,这与她坚持以训练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做法是分不开的。在《惊弓之鸟》一课中,金蓓玲老师以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为主线,通过教给方法引导读,以点带面重点读,交换形式强化读等。这样,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领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5: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