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歌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3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歌声》教学反思

    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章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没有文章也就没有语文,没有我们的语文教学。《歌声》这一课让我们感受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小姑娘的乐观、自信,对生命的渴望,让我们对小姑娘有着深深的敬意,这是情感之所在。
    抓住了着眼点,我在教学时创设了情境,让孩子们仿佛真的处在当时的事发现场,体会当时遇难者的心情,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已经哭了。这样大的灾难,对他们来说太可怕了,仅是想想便吓的要死。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之后再读课文,对文中的小姑娘有了更深的认识。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孩子们充分的与文本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相碰撞,让想象自由飞翔。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孩子们深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导理解,如:一次又一次、绝望、拼命、内心……透过这些词语,孩子们体会到了小姑娘的坚强乐观、灾难的可怕、马金纳的无可奈何、重生的喜悦……老师无须多言,只要适当点拨,孩子们的心中便会激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读,还在读中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评价是其中一科。这一科是我要努力学习的,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过上《歌声》这一课,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只要我们进入文本,都会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39:5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歌声》(小学语文二年级)

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16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5人,大部分学生处在阅读的初始水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

教材分析: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这篇课文含义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篇难度较大的课文我该如何由浅入深地把握,使二年级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有所提高,是我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小女孩的坚强。

在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挣”,了解含义,识记字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们对小姑娘的感激。

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学习、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歌声传递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生存的勇气。

一、复习

1.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不幸  挣扎  聚拢  增添  隐隐约约  触礁

(2)开火车读。提醒后鼻音的字要读准。

(点评:低年级语文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复习中巩固词语十分必要。读准词,才能读通句,读顺才能读出味儿,读懂语境和语情。)

2.理解“触礁”

(1)你们知道什么叫触礁吗?生联系上下文读。

(2)师指“礁”介绍,江河、海洋中隐没在水下或落出水面的岩石。

船只在航行中撞上礁石,会造成船体受损、漏水、船体搁浅,严重的还会造成船只的沉没。

(点评:在课文情境中理解词语“触礁”,识记字形,了解“礁”中石字旁表义,在低年级识字效果较好。教师用词语描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触礁的严重,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紧扣对“触礁”的理解,师讲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幻灯: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

同学们,说说你现在想知道什么?

(点评: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得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让学生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就能积极地投入课堂,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2.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交流: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着救生船。(幻灯出示)

(1)学生交流中,师相机评价:船沉了,后果很严重。

(2)理解“拼命挣扎”:

①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引导想象,感受落水人求生的希望。

②教学“挣”

师相机总结学生的发言:大声呼救,挥舞着手臂,(板书:提手旁)争取着求生的机会。(板书:挣)现在你记住这个字了吗?

③出示手板“拼命挣扎”。指名读词。

(3)指名读句子。

小结:落水的人们挣扎着等待着救生船,抱着求生的希望。

板书:希望

B你还知道了什么?

交流: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幻灯出示)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相机小结学生的发言,理解“筋疲力尽”:没有力气喊了,没有力气游了,这就叫——筋疲力尽。指名读。

(3)通过反问,引读课文:马金纳怎么不呼救了?马金纳怎么不游了?这样不就是等死吗?

(点评:老师问,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问,学生结合对“筋疲力尽”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课文中的情境诱发学生的真切情感,学生凭借从诵读中获得的感受与体验,或再次进入课文诵读,或有感而发,以己度人,感受其情。)

3.总结:落水时抱着求生希望的马金纳在长时间等待后已经心力交瘁。他绝望了。

板书:绝望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就在这时,海面上传来了歌声。

出示: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幻灯出示)

是什么样的歌声?边读边想,用笔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理解“隐隐约约”听不清。“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2.歌声给海上的人们带来了什么?自由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交流:

(1)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幻灯出示)

马金纳,你怎么有了力量?游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点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说话环节设计重在让学生体会马金纳有力量的原因。)

指导读。

(2)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幻灯出示)

①你们怎么也游过来了?是什么给了你力量?学生交流。

②师评价:你们和马金纳有相同的感受。

③出示:我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幻灯出示)

指名读,齐读。体会人们和马金纳一样,从歌声中获得了力量。

(点评:学生理解人们像马金纳一样浑身有了力量不再困难,当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后,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回归文本。教学中,把“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一句的主语换成“我”,让学生在诵读第一人称中,体会到每一位朝歌声游去的落水者都与马金纳有相同的感受,他们都从歌声中获得了勇气和力量。)

(3)这神气的歌声带给落水者力量,让他们聚拢在一起,还带来了什么?

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幻灯出示)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老师引导,评价,指导朗读:

长时间的等待啊——突出“终于”

真的有小艇了!——突出“一艘小艇”

小艇是向我们这里驶来的!——突出“寻着歌声驶来”

(点评:这句话的含义很丰富,不同的侧重便可以体会出不同的感情。在阅读指导中,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进行多元化的理解。)

3.歌声是哪来的?

不久,马金纳看到,在雾气笼罩的海面上,几个妇女正抱着一根圆木游着,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幻灯出示)

指名读。

4.你想对她说什么?

人们表达着感激。(围绕感激,老师指导说话。)

幻灯:感谢你,是你用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老师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在这里的说话,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幻灯出示最后一句: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齐读

6.总结:小姑娘用歌声,带给人们希望,小姑娘用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

板书:    (在“绝望”和“希望”之间) 勇气  力量

三.教学生字“挣”

指导书写:左窄右宽,第7笔横拉长,写在横中线上。

板书设计:

22 歌声

勇气 力量

绝望       希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扣“歌声”,听到歌声,马金纳重拾勇气和力量,听到歌声,人们同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听到歌声,救生艇驶来,用歌声串起课文的2-4自然段三条线。在教学中,重品读、重感悟、重表达,师生、生生,在文本间互动,深情体会、深刻感受歌声中的勇气和力量。

一、以读为本,抓住“歌声”这一线索,开展阅读教学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文围绕“歌声”寻找答案,从而对歌声又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歌声给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2)歌声给其他落水的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3)歌声给救援队传递了信息。

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2、通过读,了解课文中的歌声是怎样的歌声。

课文以“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当马金纳筋疲力尽、深感绝望时,远处海面上传来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歌声顿时给了他力量,他奋力朝歌声传来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远处的人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了;援救的人们也听到了小姑娘的歌声,于是“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落水的人们终于得救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出描写歌声的词语。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划词句。再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读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在了解内容之后,更深层次的读。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大家看到救生艇来时的心情,我用引读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他们在读后有所悟。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二、注重积累、读讲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的方式是多样的,实践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开展了许多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之一——词语的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要“综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学引入时,我就开始注意词语的复习和教学,借助偏旁表义理解“触礁”的意思,而对“触礁”一词的释义环节为学生理解事情的起因为了铺垫。在课文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想象,联系生活中的直接与间接经验,借助想象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等词语,又带领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

语言实践活动之二——说话的练习

说话的训练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特色,一共有三次说话练习,这三次练习是层层递进的。第一次说让学生说说马金纳在挣扎之后怎么不游了?第二次说是让学生说说是什么给了马金纳力量,让他向歌声游去?在两次说话练习中,学生体会出马金纳心理活动中的变化,感受到歌声给他带来的勇气和力量。第三次说是在大家得救之后,让学生说说想对小姑娘说的话,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感谢”把感受表达准确、清楚。这是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感悟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9:40:32 | 只看该作者
19、《歌声》 教学反思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在教完本文后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同时圈出描写歌声的词语。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划词句。又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从而引出课文中三句句子:“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通过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2、创设情景,拓展思维。
      于漪老师曾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高昂的兴趣,便迈出了整堂课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能形容一下自己听到的歌声吗?”问题一出,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即可激发,有的形容悠扬的歌声;有的说是美妙的歌声;还有的答到快乐的歌声。在揭示课题后,又让学生展开想象:救生船还是没有来。请你们设想一下,此时的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有的说“大海无边无际,人掉进去会淹死的。”有的说:“海水太冷了,人不淹死也会冻死的。”还有同学说:“大海里有鲨鱼,人会被鲨鱼吃掉的。”学生各抒己见。这些情景的创设都为后面的课文理解打下了伏笔。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读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在了解内容之后,更深层次的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小姑娘在大海中不停地唱歌很不容易,我先让孩子们听了海浪的声音,再来读好句子。又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心情的变化,我用引读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他们在读后有所悟。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2: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