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2-19 18:12:07
|
只看该作者
林容:《想飞的乌龟》教学反思
这学期的经典课例,在担忧和期待各自参半的情绪中如时拉开。经典,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自然是并不企望。理清教学的思路,把握课堂的节奏,逐渐充实自己的底子,就是我最简单实际的目标。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研究之前年级组就邀请了区教研员陈涛老师加入。教师书吧里,你一言我一语的激荡碰撞,竟然燃烧出了一个有趣的构想。一篇课文可以分为小组合作预习、随文识字、故事续编、童话科普对比阅读、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构想是美丽的,做的过程却是不乏艰辛的。为了达到一次研究一次进步,发现缺陷改善缺陷,组内分为四种课型,两人一组,实践、思考研究再实践提升。几次试讲,几次打磨,几次“折腾”之下,这微不足道的一课成为了我自己的一份“经典”。
第一次试讲,手拿经过组内老师精心设计锤炼的教案,自己心中却是空的,一边在讲,一边在深刻地体会照本宣科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自己心中有一种解脱,更有一种更深的被缚,那是对于孩子们的抱歉。
泡小最优秀的是团队,在这一次做课中,深以为是。再读课文,再读教案,咀嚼着前辈的点评,一个最好的教案是适合自己风格的教案,一个号的课堂设计是适合自己班学生的设计,一堂成功的课,就是适合老师和学生的课。一模一样的教案,不同的老师或者不同的班上,都是不一样的效果。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课堂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要收获什么;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要做,怎么去做;每一个问题该怎么提,每一个要求是不是到位了;学生对问题可能有哪些回答,每种回答要如何评价;……在组内老师细致耐心的指点下,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与推翻,再思考推翻,于是才有了最后的提升。再一次验证了一句我一直相信的话:所有的经历都不是白费的,不论成功失败,都必定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具体到这堂课的设计和思考如下: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第一册十一单元,以“愿望”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这一课,围绕“愿望”这一单元主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带学生随文识字,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一、随文识字
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教学更一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尽量多地进行拓展识字,我在教学中运用到了归类识字教学,比如在第二自然段中,在学习完“听”字后,适时地把同样是口字旁的“吧”让学生记住。
师:读完课文,我们知道,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只乌龟抬头仰望天空,(点击ppt出现蓝天中小鸟飞的画面)看到一群小鸟伸展着翅膀在天上自由地翱翔,乌龟看得不想走了,它好想好想像他们一样在蓝天上、在白云里自由飞呀。
这时,乌龟听见这群小鸟在喊,“听”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生字,一起读读。你们把后鼻韵读得很准确,真棒!怎么记住它?(左边一个口,一边一个斤)
它听见小鸟在喊什么呢?全班一起读一读。
谁想再来读一读?从你的快字,老师听出了你这只小鸟很着急。
全班再来读一读。老师听出,吧字,你们读出了轻声,很标准。吧字也是什么旁(口字旁),怎么记住它?(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巴)
除此以外,我还运用动作理解来帮助学生识字,比如在第七自然段中 “叼”和“端” 的学习:
师:自己小声读读第7段,读完和同桌讨论乌龟和小鸟是怎么飞的。老师建议,一个扮演乌龟,一个扮演小鸟,用小铅笔来当那根棍子。
巡视指导。
(老师发现,XX在比的时候,、、、、)
请你们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谁是小乌龟,谁是小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