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晏子使楚听课心得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晏子使楚听课反思
授课的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她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的《晏子使楚》。正是因为她是一名中年教师,课堂上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合理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她力求把课上得扎实,把课文分析得细而透,让学生懂得更多,也尝试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我认为张老师是一名合格的敬业的语文教师。
当然,就贯彻新课标精神,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言,这节课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
第一,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只是在复制《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所以,教师只是在课堂上领着学生在文本的表层漂移,从第一段漂移到最后一段,再回头望望来路而已。学习晏子出使楚国的第一件事,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学生齐读——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指名说一说——小结板书。教学第二、第三件事,过程设计基本一样,不同的是把全班齐读变成了分角色读和两人齐读。的确,课文描写这三件事的三个部分叙述方式是一样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肯定会顺风顺水。正是这种顺风顺水的教学设计,教师不用在课前研究文本和学生就可以实施,所以这一教学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记了三笔流水账而已。愚以为,《晏子使楚》是一篇思辨色彩很浓的课文,晏子以他的聪明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是怎样用智慧的语言反击楚王的固然要引导学生阅读,但更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面对楚王的刁难和侮辱,晏子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想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晏子巧妙反驳话语背后的逻辑思维,从而真正体会到晏子的聪明才智,对晏子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教师还要追问:一个小小的使节,怎么就敢与楚王叫板?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细心地读书,认识到读书时不仅要关注文本表面的东西,还要联系故事背景深入地读。学生就会想到,维护国家的尊严固然可敬,但敢于如此直白的反驳楚王,还因为齐国也是当时的大国强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的是晏子的机智勇敢,因为他巧妙地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我觉得,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还应该在解读文本时有批判的精神。例如,文中晏子反驳楚王的第二件事,最后一句话是:我最不中用,就被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值得商榷。因为,虽然齐国也是当时的大国,但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一定是交好,而不是交恶,因此,他没有必要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牺牲自己的尊严且直白地侮辱了楚国的尊严,说楚国是一个“最没用的国家”。如果他的话是这样说的会更合适:上等人被派到上等的国家,下等人被派到下等的国家,大王认为我是哪等人呢?在这一点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辨。
第二,教师希望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却不知如何去体现,因此,有些学习活动的安排有贴标签之嫌。例如,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强调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读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从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但是,读的形式要为学习内容和目的服务,也就是要读得得法。这节课上,教师安排了三种形式的读,即全班齐读、分角色读和两人齐读。三次读都分别安排在深入学习三件事之前。很显然,在细读感悟之前安排齐读和分角色读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试想,没有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感悟,没有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和把握,如何谈得上对文中角色的体验和把握,又怎么能分角色朗读?如果不是学生产生了共鸣且适合集体表达情感的内容,齐读又有何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一次是合作讨论第一件事中晏子的反驳妙在哪里,一次是合作讨论第二件事中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愚以为,这两个内容都没有什么合作讨论的价值,只用安排学生把各自的认识或想法互相交流交流就可以了。毕竟,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安排应适合学习内容和目的的需要,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觉得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很时髦就拿来用一用,以体现自己的理念之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07:08 | 只看该作者
《晏子使楚》听课有感

                              陈桂林

听了黄老师的这堂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就课堂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黄老师在授课中延伸了课文内容,让学生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并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大语文观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长此以往,学生受益无穷。
二、黄老师的问题设计精妙,能突破难点, 让学生借助问题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三、黄老师不仅能够抓住重点语句,直奔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使晏子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还能够抓住晏子、楚王的言行,从揣摩人物的心理入手,更突出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感受晏子其人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进而维护了国家尊严。
四、黄老师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从课文中第四自然段的具体描述中抽象出成语,小结及过渡语中能够运用一些成语及俗语等,精炼概括,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另外,我想,如果以一个问题作为挈领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学,小组自学、讨论、集体汇报的形势产生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也可在讲授的过程中抓“只好”究因果,这样脉络清晰,学生容易理解。
  课文中三个小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抓住“只好”还能体会出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和事情的起因、结果。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这是楚王计谋的第一次失败。楚王企图侮辱晏子的人格,给晏子一个“下马威”。楚王虽给晏子开了城门,但楚王打心里并不认输,他把侮辱晏子的念头放在以后。
  “楚王只好陪着笑”,这是楚王理屈辞穷的表现,他再次失败了,这也是楚王与晏子面对面较量的一个回合。这一次他侮辱的不仅是晏子,而且是齐国整个国家。“陪着笑”既突出了楚王当时尴尬的神情,也将整个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
  “楚王只好赔不是”,这是楚王与晏子的再一次斗智的结果。这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在较量中,楚王彻底败下阵来。“赔不是”,既说明楚王向晏子道歉,又表明楚王承认了失败。
  通过三个“只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侮辱在不断升级,由“晏子的人格”到“齐国的人才”,最后到“齐国的国格”,随着侮辱分量加重,楚王也一次比一次输得惨。最后他不得不和盘托出“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整个事情来看,楚王为什么要三次侮辱晏子呢引导学生分析起因。“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教无定法,我听了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老师们为榜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07:37 | 只看该作者
《晏子使楚》听课反思
前不久,我们语文教师共同听了教研室组织的语文公开课,听后不禁对时下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产生了一番反思: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08:41 | 只看该作者
《10晏子使楚》听课反思

程郭中心小学   赵霞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于老师执教的《10晏子使楚》,收获可真不少。

一、    教师素养效率落实到位。

(1)每次学生活动前,王老师都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活动。每个大环节和小环节后,老师都及时合理地作好点评,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2)教师板书精巧,演示规范。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板书明白,特别是晏子反击时运用了夸张、推理、打比方等方法,板书也很清楚。

(3)教师语言精炼,娓娓道来,抑扬顿挫,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参与度高。

二、精讲与粗读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程式效率落实到位。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于老师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而是把第一次交锋作为精讲内容,在老师带领下,根据学习要求,先自主学习,再交流探讨。第二和第三次交锋作为粗读内容,回顾前面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这样处理,大大节省了时间,既使学生通过精讲悟明白了学习方法,又让其大胆运用,再次亲自实践了学习方法。

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学,为什么老感觉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完不成学习任务呢?细想来,就是老担心学生不行,学生自主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越俎代庖,浪费了大量时间,再加上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准确,会走好多弯路,这些问题我要好好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09:1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午,为学区各小学校校通的事情去局里开会,没有赶上东辛庄小学的教研,中午早早的吃过午饭,就急匆匆赶奔西联小学了,两所小学的廿多名教师加我和学区的语文教研员准备听一名年轻教师的课,老师准备的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

两点半,课正式开始,老师板书后,出示了预习后学生们提出的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1)楚王是如何为难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应对的?结果如何?(2)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你最佩服谁?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读。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有齐读现象,结果让老师制止了,不过整体上还是可以看得出,学生读课文读的还是蛮有感情的。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三个问题,争取用最简捷的非课本语言概括上面三个问题。然后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四十分钟就这样结束了。

课后,老师们就这堂课进行了评论,首先主持人进行了简短发言,鼓励在座的各位老师积极评课。在座老师对本节课的板书,普通话和学生的反应做了比较肯定的评价,并提出了很多比较中肯的建议。我注意到某老师说,这节课是一节阅读课,只有一课时的要求,而老师用了两节课时间了,还有一点尾巴没有处理。不过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课根本不可能40分钟处理一节课,这是语文课的实际。然后语文教研员进行了总体评价,重点对合作探究教学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要单纯的为了追求新的教学法而教,问题设计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设计问题要有研讨意义,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探究才可以那样做,并且问题必须是学生经过深思的,认为有疑问的,并且是典型的才可以拿到课堂上来,所以授课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这也是当前课改许多老师容易犯的错。

最后我做总结发言,老师们的评价还是基本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语文教研员的看法更是一矢中的,但是我否定了语文课不能在40分钟解决问题的看法,我认为任何一科成绩如果要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真正利用好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没有积极性的利用学生课外时间,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和减负的口号相违背,而不会利用课外时间的老师,恰恰又占领不了教育的最高点。假设我讲这节课,我会让孩子利用课下预习时间去查“使”字的含义,联系“大使”“大使馆”“出使”这些词,让学生思考晏子的行为意义;我会让学生利用课下分小组去排练课本短剧,一个同学扮演楚王,一个扮演晏子,几个同学扮演士兵和小偷等,把课上孩子朗读的时间用来演剧本;我会让学生小练笔,用百十个字写出一个他知道的和晏子一样机智的人物的故事,身边的更好,课下进行展览交流。一节课我就进行这三件事情,但是我主导了学生,学生做了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自己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并没有教过语文,没有敢更多的谈语文方面的事情,然后把镇教委今年教育专业化的意义谈了谈,要求老师们备好课,当好学生的导演,导出学生的积极性。

换工作岗位转眼7个月了,而博客没有更新却已经10个月了,越是不写,手就越是懒惰。所以就记流水账似的,记下今天的事情,就算是预热一下吧,我还是希望我做一个勤快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09:29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一课,让我的内心深受振撼。我终于领略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风范,自然真实,学有所用,轻松愉快,透彻明白。

作为一名老师不是教给学生学会一些死的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在生活中使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窦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没有任何的作作、装饰,而是用最补实无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力史的厚重,晏子的智慧,并时刻注意传授所学的语文知识应如何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之共鸣,达到了学习语文是为了使用语文的目的。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现在许多所欠缺的,我们只是把一些硬性的死板的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们,不管其是否愿意接受,而强调其必须接受。学生也不管自己是否真正明白,忘的更快,陷入领老师和学生的心力焦粹的恶性循环,而窦老师的课则是这项知识你可以如何应用。把必须记住变成如何应用。学生为应用就会强调自己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想到一个不论适不适合别人却绝对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这一过程就是在应用。我相信,如果把这一理念坚持应用到每一节课当中,久而久之,学生便真正达到了不用学习而自然学习的境界。

愿窦式教学在今后的教育界不再是一朵奇葩而变成百花齐放,共吐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2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