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1:5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
藤野先生
鲁迅
预习提示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教诲( ) 瞥见( ) 畸形( )
 诘责( ) 解剖( ) 不逊( )
 寓居( ) 芦荟( ) 杳无消息( )
 陌生( ) 挟着( ) 匿名(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喝( )采 为( )难( ) 血( )管
 倒( )霉 系( )住 深恶( )痛疾
 食宿( ) 声调( ) 邮差( )
照相( ) 收藏( ) 烟尘斗乱( )
三、先解释加黑字的意思,再解词。
 1.油光可鉴──
 2.抑扬顿挫──
 3.模胡──
 4.掌故──
 5.匿名──
 6.诘责──
7.凄然──
8.杳无消息──
9.适值──
 四、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
 1、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2、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
3、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
 五、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副词,用.标出,说说它们对表达意思的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作用: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作用:
 3.终于这流言消失了。
作用:
六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
2、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 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3 、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4、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5、“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6、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7、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8、学生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答案与提示:
一、 huì piē jī jié pōu xùn yù huì yǎo mò xié nì
二、 hè wéi nán xuè dào jì wù sù diào chāi xiàng cáng dǒu
三、  1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  2 声音低和高。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3 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4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5 隐藏。不具名或隐匿真名。
  6 质问。质问并责备。
  7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8 远得不见踪影,毫无消息。
  9 遇到。正好遇到。
 四、1 反语。漂亮,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2 反语。这是讽刺的说法,指出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 反语。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五、1 无非。揭示东京没有什么特别的,批判清国留学生崇洋媚外思想,表达作者的失望。
2 最 指出程度深,表达“我”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热爱。
3 终于 表现鲁迅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的精神和对日本“爱国青年”
六1、(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 开仙台后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  
4、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5、“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居然睡安隐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6、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7、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
8、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 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 明确: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四.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此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五.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 讨论交流:
(1)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1:59:4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 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4 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三课时
一  、1  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2 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
3 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二、 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三、   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  
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以上内容均可由学生根据研习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2、选读几段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字。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检测题
1、选出加粗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发髻(jì)  驿站(yì)
匿名(nì) 深恶痛疾(jì)
B.陌生(mō^) 诘责(jiē)
教悔(huì)   抑扬顿挫(cuō^)
C.烂漫(màn) 解剖(pōu)
畸形(jì) 烟尘斗乱(dōu)
D.芦荟(huì) 可鉴(jiàn)
绯红(fēi)   出言不逊(xun)
2.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别寻去处  别有用心  别开生面
B.深恶痛疾  讳疾忌医  痛心疾首
C.好意难却  望而却步  却之不恭
D.勿漏为要  鲜为人知  为期不远
3.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坐在教室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
B.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是在讥讽我了。(毫不介意: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不逊:不虚心。)
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模胡:马虎,不讲究。)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①句既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
B.②③句都用了比喻。
C.④⑦句都用了反语。
D.⑤⑥句也用了比喻。
5.画线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B.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C.实在标致极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B.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的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C.大峪乡的粮食专业户为了取得来年的大丰收,自觉的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D.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
7.有一本书的书名是由五个汉语拼音字母拼成两个音节,把这五个字母倒过来排列,仍是这本书的书名。这本书就是鲁迅先生写的《________》
8.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七篇作品,其中选自小说集《呐喊》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抬》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自杂文集《坟》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自《二心集》的有________。
9.在我们学过的初中课文中,有四篇写老师的文章。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语言材料,写出与之相关的老师姓名及该文的作者。
(1)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老师________作者________
(2)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________作者________
(3)他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老师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4)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老师________作者________
10.揣摩一定语境中的词义,试用现在的通俗说法替换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1)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
(2)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   )(    )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4)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
(5)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   )
11.本文记述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中的四件具体事例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1)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
(2)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
(3)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
(4)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
12.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然而,这些内容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试分析下列事情与藤野的内在联系,各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1)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________
(2)途经日暮里和水户。________
(3)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________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________
(5)讲堂里看电影。________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13—17题。
1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能管到这段文字的哪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
14.我也颇受到“这样的优待”,是指怎样的待遇?________
15.几个职员为我“操心”,说的是怎样的操心?________
16.鲁迅认为到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17.试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________
(2)居然睡安稳了。________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18~24题。
(甲)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识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18.从体裁来说,甲乙两文所在的课文都是________,也都是________,并且还是________;从人称来说,这两段文字都采用第________人称叙述;从表达方式来说,甲文是以________为主,乙文是以________为主。
19.请指出甲文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
(1)心清如水的学生。(   )
(2)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20.针对甲文所记叙的事情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
(2)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21.对甲文第一句中“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知道”“值不值得”是委婉语,作者知道这件事是值得写的。
B.作者考虑到还有其他的小事,所以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写它。
C.作者后悔写了这件小事,认为本来是不应该写的。
D.作者认为这件事情确实太小,所以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写它。
22.乙文段的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23.对乙文第一句中“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知怎地”是委婉语,作者其实是知道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的。
B.他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这是我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之一。
C.他的为中国、为学术的精神,使我感到伟大,是我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
D.作者确实不知道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
24.摘引原句回答,甲乙两文作者怎样高度评价自己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C  2.A  3.C  4.D  5.A  6.A  7.《呐喊》  8.《社戏》《故乡》《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  9.(1)韩麦尔,阿尔封斯?都德 (2)蔡芸芝  魏巍  (3)藤野严九郎  鲁迅  (4)寿怀鉴(寿镜吾)鲁迅10.(1)讲述  (2)考试;公布;  (3)想法  (4)教案  (5)通知11.(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12.(1)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2)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 (3)是对下文写藤野作正面陪衬。  (4)是对藤野作反面衬托  (5)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13.全段  14.不收学费,操心食宿  15.是指认为“我”住在监狱旁边,兼办囚人饭食的客店里“不相宜”,而使我搬到离监狱很远,但却每天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的客店。  16.物以稀为贵,即仙台的中国留学生很少。  17.(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然。18.记叙文,散文,回忆录;一;记叙;议论。  19.(1)比喻  (2)排比  20.(1)老师排除纠纷  (2)起因:我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不知道他的死活。经过:母亲和我牵挂父亲;小反对派们却奚落我,使我感到悲伤;老师援助了我,还写信劝慰我。结果: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件小小的纠纷。  21.A   22.直抒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3.D   24.[甲]:“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多么伟大的人啊。”[乙]:“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3: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