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2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导学案(毕业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导学案(毕业班)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导学案(毕业班)
反比例函数教案
课题:1.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什么是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一、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 vt=s)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说明]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m(m为一个定值),则x与y成反比例。(小学知识)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
(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v(km/h) 60 80 90 100 120
t(h)     



(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关系式s=vt,指导学生用这个关系式的变式来完成问题(1).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运用(1)中的关系式填表,并观察变化的趋势,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3)结合函数的概念,特别强调唯一性,引导讨论问题(3).
情境3:
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
(2)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3)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的变化而变化;
(4)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
(1)这些函数关系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2)它们有一些什么特征?
(3)你能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与x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y=kx (k为常数,k≠0)
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有的书上写成y=kx-1的形式.)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为什么?),但在实际问题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一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说明]这个情境先引导学生审题列出函数关系式,使之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进行类比,找出不同点,进而发现特征为:(1)自变量x位于分母,且其次数是1.(2)常量k≠0.(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非零实数.并引导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使学生对知识认知有系统性、完整性,并在概念揭示后强调反比例函数也可表示为y=kx-1(k为常数,k≠0)的形式,并结合旧知验证其正确性.
二、例题教学
例1: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
(1)y=x15 ;(2)y=2x-1 ;(3)y=- 3x ;(4)y=1x -3;(5)y= 2+1x ;(6)y=x3 +2;(7)y=-12x .
[说明]这个例题作了一些变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把函数关系式如何化成y=kx 或y=kx+b的形式了解函数关系式的变形,知道函数关系式中比例系数的值连同前面的符号,会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进行比较,若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不深刻,常会认为(2)与(4)也是反比例函数,而(2)式等号右边的分母是x-1,不是x,(2)式y与x-1成反比例,它不是y与x的反比例函数. 对于(4),等号右边不能化成 kx 的形式,它只能转化为1-3xx 的形式,此时分子已不是常数,所以(4)不是反比例函数. 而(7)中右边分母为2x,看上去和(2)类似,但它可以化成- 12x ,即k=-12 ,所以(7)是反比例函数. 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本质,提高辨别的能力.
例2:在函数y=2x -1,y=2x+1 ,y=x-1,y=12x 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个.
[说明]这个例题也是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概念入手,着重从形式上进行比较,识别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如y=kx-1的形式. 还有y=2x -1通分为y=2-xx ,y、x都是变量,分子不是常量,故不是反比例函数,但变为y+1=2x 可说成(y+1)与x成反比例.
例3:若y与x成反比例,且x=-3时,y=7,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说明]这个例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回顾以前求一次函数关系式时所用的方法,初步感知用“待定系数法”来求比例系数,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方法,即只需已知一组对应值即可求比例系数.
三、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如果是,指出比例系数k的值.
(1)底边为5cm的三角形的面积y(cm2)随底边上的高x(cm)的变化而变化;
(2)某村有耕地面积200ha,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ha)随人口数量x(人)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如果是,比例系数是多少?
(1)y=23 x; (2)y=23x ; (3)xy+2=0;
(4)xy=0;  (5)x=23y .
3、已知函数y=(m+1)x 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
[说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列出函数关系式,并检验是否是反比例函数,指出比例系数.
第3题要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的变式y=kx-1入手,注意隐含条件k≠0,求出m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困惑?
五、布置作业:书P3—4A组

教学后记:



课题:1.1反比例函数(2)
教学目标:
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比例系数的具体的意义.
3.会通过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反比例函数的值.运用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值求相应自变量的值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例3要用科学知识,又要用不等式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








2、思考:如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是3,则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
(2)当m为何值时,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关键是确定比例系数!
二.新课
1. 例2: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小结:要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只需求出比例系数k。如果已知一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就可以先求出比例系数,然后写出所要求的反比例函数。
2.练习:已知y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时,y=2,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说一说它们的求法:
(1)已知变量y与x-5成反比例,且当x=2时 y=9,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变量y-1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 y=9,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4. 例3、设汽车前灯电路上的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灯泡的电阻为R(Ω),通过电流的强度为I(A)。
(1)已知一个汽车前灯的电阻为30 Ω,通过的电流为0.40A,求I关于R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比例系数的实际意义。
(2)如果接上新灯泡的电阻大于30 Ω,那么与原来的相比,汽车前灯的亮度将发生什么变化?
在例3的教学中可作如下启发:
(1)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有何关系?
(2)在电压U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电流强度I与电阻R成哪种函数关系?
(3)前灯的亮度取决于哪个变量的大小?如何决定?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后师生一起点评。
三.巩固练习:
1.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p成反比例。且V=5m3时,p=1.98kg/m3
(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四.拓展:
1.已知y与z成正比例,z与x成反比例,当x=-4时,z=3,y=-4.求:
(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z=-1时,x,y的值.
2.


五.交流反思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已知条件中明确告知变量之间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如例2;另一种是变量之间的关系由已学的数量关系直接给出,如例3中的 由欧姆定律得到。
六、布置作业:P4 B组

教学后记: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课题: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列表、描点、连线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51:11 | 只看该作者
(4)图(d)中,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内切.
(5)图(e)中,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内含但不同心.
图(f)是(e)甲的一种特殊情况──圆心相同,我们把它称为同心圆.(其中d=0,r1≠r2 时两圆是同心圆,r1=r2 时,两个圆重合)
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请你们结合直线和圆位置关系中的等价关系和刚才五种情况的讨论,填完下列空格:
两圆的位置关系 d与r1和r2之间的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老师分析点评:外离没有交点,因此d>r1+r2;
外切只有一个交点,结合图(a),也很明显d=r1+r2;
相交有两个交点,如图两圆相交于A、B两点,连接O1A和O2A,很明显r2-r1<d<r1+r2;内切是内含加相切,因此d=r2-r1;内含是0≤d<r2-r1(其中d=0,两圆同心)反之,同样成立,因此,我们就有一组等价关系(老师填完表格).
例1.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3,7,圆心距为5,判定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例2、已知⊙O1和⊙O2 内切,圆心距为13,⊙O1的半径为12,求⊙O2 的半径。(注意两种情况)

三、巩固练习
教材P84 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1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

(1) (2)
分析:要求∠TPN,其实就是求∠OPO′的角度,很明显,∠POO′是正三角形,如图2所示.
解:∵PO=OO′=PO′
∴△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OPO′=60°
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
∴∠TPO=90°,∠NPO′=90°
∴∠TPN=360°-2×90°-60°=120°
例4.如图1所示,⊙O的半径为7cm,点A为⊙O外一点,OA=15cm,
求:(1)作⊙A与⊙O外切,并求⊙A的半径是多少?

(1) (2)
(2)作⊙A与⊙O相内切,并求出此时⊙A的半径.
分析:(1)作⊙A和⊙O外切,就是作以A为圆心的圆与⊙O的圆心距d=rO+rA;(2)作OA与⊙O相内切,就是作以A为圆心的圆与⊙O的圆心距d=rA-rO.
解:如图2所示,(1)作法:以A为圆心,rA=15-7=8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8cm
(2)作法:以A点为圆心,rA′=15+7=22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22cm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概念:
2.设两圆的半径为r1,r2,圆心距为d(r1<r2)
则有:外离 d>r1+r2
外切 d=r1+r2
相交 r2-r1<d<r1+r2
内切 d=r2-r1
内含 0≤d<r2-r1(当d=0时,两圆同心或重合)
六、布置作业
教材P85 A组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一、 选择题.
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7cm,圆心距为8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2.半径为2cm和1cm的⊙O1和⊙O2相交于A、B两点,且O1A⊥O2A,则公共弦AB的长为( ).
A. cm B. cm C. cm D. cm
3.如图所示,半圆O的直径AB=4,与半圆O内切的动圆O1与AB切于点M,设⊙O1的半径为y,AM=x,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 x2+x B.y=- x2+x
C.y=- x2-x D.y= x2-x

二、填空题.
1.如图1所示,两圆⊙O1与⊙O2相交于A、B两点,则O1O2所在的直线是公共弦AB的________.

(1) (2) (3)
2.两圆半径R=5,r=3,则当两圆的圆心距d满足______时,两圆相交;当d满足_______时,两圆不外离.
3.如图2所示,⊙O1和⊙O2内切于T,则T在直线________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若过O2的弦AB与⊙O2交于C、D两点,若AC:CD:BD=2:4:3,则⊙O2与⊙O1半径之比为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图3,已知⊙O1、⊙O2相交于A、B两点,连结AO1并延长交⊙O1于C,连CB并延长交⊙O2于D,若圆心距O1O2=2,求CD长.
2.如图所示,点A坐标为(0,3),OA半径为1,点B在x轴上.
(1)若点B坐标为(4,0),⊙B半径为3,试判断⊙A与⊙B位置关系;
(2)若⊙B过M(-2,0)且与⊙A相切,求B点坐标.

答案:
一、1.B 2.D 3.B
二、1.垂直平分线
2.2<d<8,0≤d≤8 3.O1O2,过直线上一点T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3
三、1.连结AB、CD,由AC为⊙O1直径,得∠ABC=90°,
则AD为⊙O2直径,即O2为AD中点,则CD=2O1O2=4.
2.(1)AB=5>1+3,外离.
(2)设B(x,0)x≠-2,则AB= ,⊙B半径为│x+2│,
①设⊙B与⊙A外切,则 =│x+2│+1,
当x>-2时, =x+3,平方化简得:x=0符题意,∴B(0,0),
当x<-2时, =-x-1,化简得x=4>-2(舍),
②设⊙B与⊙A内切,则 =│x+2│-1,
当x>-2时, =x+1,得x=4>-2,∴B(4,0),
当x<-2时, =-x-3,得x=0,
∵0>-2,∴应舍去.
综上所述:B(0,0)或B(4,0).没
教学后记:





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3.4.1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2.扇形的概念;
3.应用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的概念,理解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
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公式,探索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及其它们的应用.
2.难点:公式的应用.
3.关键:由圆的周长迁移到弧长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圆规、直尺、量角器、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2.什么叫弧长?
老师点评:(1)圆的周长C=2 R
(2)弧长就是圆的一部分.
二、探索新知
(小黑板)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设圆的半径为R,则:
1.圆的周长可以看作_____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2.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3.2°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4.4°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
5.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解题过程,我们可得到:
半径为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例1 已知圆O的半径为30,求4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结果精确到0.1)
例2 书P88 做一做
例3 制作弯形管道时,需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如图所示的管道的展直长度,即 的长(结果精确到0.1mm)

分析:要求 的弧长,圆心角知,半径知,只要代入弧长公式即可.
解:R=40mm,n=110
∴ 的长= = ≈76.8(mm)
因此,管道的展直长度约为76.8mm.
三、巩固练习
课本P88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2.扇形的概念.
3.运用以上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 P92 A 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 选择题
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则扇形的弧长是( ).
A.3 B.4 C.5 D.6
2.如图1所示,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一边放在定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绕点D旋转到如图的位置,则点B运动到点B′所经过的路线长度为( )
A.1 B. C. D.

(1) (2) (3)
3.如图2所示,实数部分是半径为9m的两条等弧组成的游泳池,若每条弧所在的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游泳池的周长为( )
A.12 m B.18 m C.20 m D.24 m
二、填空题
1.如果一条弧长等于 R,它的半径是R,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 当圆心角增加30°时,这条弧长增加________.
2.如图3所示,OA=30B,则 的长是 的长的_____倍.
教学后记:







3.4.1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2.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是 ;
3.应用以上内容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理解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
通过复习圆的面积公式,探索n°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 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扇形面积 及其它们的应用.
2.难点:两个公式的应用.
3.关键:由圆的面积迁移到扇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圆规、直尺、量角器、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什么?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拴着一条长5m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头牛,如图所示:
(1)这头牛吃草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2)如果这头牛只能绕柱子转过n°角,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学生提问后,老师点评:(1)这头牛吃草的最大活动区域是一个以A(柱子)为圆心,5m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41 | 只看该作者
——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 与 之间的关系,画出 的图象.
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 与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即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中两支曲线都与x轴、y轴不相交;并且当 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取值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关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成中心对称。
反比例函数 与 (k≠0)的图象关于直角坐标系的x轴成轴对称。

3、学生练习
课本P9 作出 的图象
4、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练笔:课本P10 1.2.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用描点法作图象的步骤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6、布置作业
书P10 A组1、2

教学后记:




课题: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教学目标:
1、巩固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分析,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教学难点:
由于受小学反比例关系增减性知识的负迁移,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像分成两条分支,给研究函数的增减性带来复杂性。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图象在第    象限,它的图象关于     成中心对称.
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点A(1,m),则m=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这两个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
3、画出函数 的图像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函数 的表格和图像说出y 与x之间的变化关系;
(1)
X …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
y … -1 -1.2 -1.5 -2 -3 -6 6 3 2 1.5 1.2 1 …
(2)
X …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
y … 1 1.2 1.5 2 3 6 -6 -3 -2 -1.5 1.2 -1 …


2、做一做:
1.用“>”或“<”填空:
 (1)已知    和    是反比例函数    的两对自变
    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若     ,则       .

 (2)已知 和 是反比例函数     的两对自变
    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若     ,则       .
2.已知(   ),(   ),(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并且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已知(   ),(   ),(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则 的大小关系是           .
4.已知反比例函数 .(1)当x>5时,0  y 1;

(2)当x≤5时,则y   1,或y<  (3)当y>5时,x的范围是 。
3、讲解例题
例 下图是浙江省境内杭甬铁路的里程示意图。设从杭州到余姚一段铁路线上的列车行驶的时间为 时,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且平均速度限定为不超过160千米/时。
(1)求v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画出所求函数的图象
(3)从杭州开出一列火车,在40分内(包括40分)到达余姚 可能吗?在50分内(包括50分)呢?如有可能,那么此时对列车的行驶速度有什么要求?
小结:(1)自变量t不仅要符合反比例函数自身的式子有意义,而且要符合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意义及附加条件。
(2)对于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画函数的图像映注意图像的纯粹性。
(3)一般有;两种方法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是利用函数的增减性,二是利用图解法。
练习:课本第16页课内练习第3题
三、 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的困惑……
四、比较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图像 直线 双曲线
位置 k>0,一、三象限;
k<0,二、四象限
k>0,一、三象限
k<0,二、四象限

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五、布置作业:书P12 A组 3,4 B组 1,2,3
教学后记:









课题:1.3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是例2中变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确定建立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的基础之上,过程较为复杂。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如图,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气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气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气缸壁所产生的压强。
(1)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压强p(kpa)关于体积V(ml)函数解析式。
(2) 当压力表读出的压强为72 kpa时,气缸内的气体压缩到多少ml?
体积V(ml) 压强p(kpa)
100 60
90 67
80 75
70 86
60 100
分析:(1)对于表中的实验数据你将作怎样的分析、处理?
(2)能否用图像描述体积V与压强p的对应值?
(3)猜想压强p 与体积V之间的函数类别?
师生一起解答此题。并引导学生归纳此种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步骤:
(1)由实验获得数据 (2)用描点法画出图像(3)根据图像和数据判断或估计函数的类别
(4)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5)用实验数据验证
指出:由于测量数据不完全准确等原因,这样求得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能只是近似地刻画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动脑筋(请自学书P13—14)
问1、使劲踩气球时,气球为什么会爆炸?
问2、小明的妈妈给他作布鞋时,纳鞋底时为什么用锥子,而不用小铁棍?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4页 练习
四、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参与学习的程度做出简单的评价.
五、作业
1、练一练
设每名工人一天能做某种型号的工艺品x 个。若某工艺厂每天要生产这种工艺品60个,则需工人y名。
(1) 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若一名工人每天能做的工艺品个数最少6个,最多8个,估计该工艺品厂每天需要做这种工艺品的工人多少人?
2、 书P15 A、B组

教学后记:
课题: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1)
反比例函数概念复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目标2。
【教学设计】
一、知识要点:
1、一般地,形如 y = ( k是常数, k = 0 )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
(2)解析式有三种常见的表达形式:
(A)y = (k ≠ 0) , (B)xy = k(k ≠ 0) (C)y=kx-1(k≠0)
2、自学书P16--17
二、例题讲解:
1.、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x均为自变量,哪些y是x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值是多少?




(9)y=-2x-1

2、.若y=-3xa+1是反比例函数,则a= 。
3.、若y=(a+2)x a2 +2a-1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a= 。
4、如果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那么m的范围为
5、下列的数表中分别给出了变量y与x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是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x 1 2 3 4
y 6 8 9 7
x  1 2 3 4
y 8 5 4 3

x 1 2 3 4
y 5 8 7 6
X 1 2 3 4
y 1 1/2 1/3 1/4


6、回答下列问题:
(1)当路程 s 一定时,时间 t 与速度 v 的函数关系。
(2)当矩形面积 S一定时,长 a 与宽 b 的函数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 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 y 与高 x的函数关系。
(4)当电压U不变时,通过的电流I与线路中的电阻R的函数关系。
7、实践应用
例1、设面积为20cm2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a(cm),这条边上的高为h(cm),
⑴求h关于a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a的取值范围;
⑵ h关于a的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如果是,请说出它的比例系数
⑶求当边长a=25cm时,这条边上的高。
例2、设电水壶所在电路上的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电热丝的电阻为R(Ω),电水壶的功率为P(W)。
(1) 已知选用电热丝的电阻为50 Ω,通过电流为968w,求P关于R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比例系数的实际意义。
(2)如果接上新电热丝的电阻大于50 Ω,那么与原来的相比,电水壶的功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例3、(1)y是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0.6;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果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5),(-5,n)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的值。
(3)y与x+1成反比例,当x=2时,y=-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的值.
(5)如果 是 的反比例函数, 是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 是 的(  )
A.反比例函数  B.正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布置作业:见书P17 1--4

教学后记:











课题: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得探索,掌握用函数的思想去研究其变化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42 | 只看该作者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并解决与它们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与建模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解综合题,要善于识别图形,勤于思考,获取有用的信息,灵活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你能回顾总结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特征吗?与同伴交流。
二、练一练
1 、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是 ,分布在第 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y都随x的增大而 ;若 p1 (x1 , y1)、p2 (x2 , y2) 都在第二象限且x1<x2 , 则y1 y2。

3、已知反比例函数 ,若X1 <x2 ,其对应值y1,y2 的大小关系是
4、如图在坐标系中,直线y=x+ k与双曲线 在第一象限交与点A, 与x轴交于点C,AB垂直x轴,垂足为B,且S△AOB=1
1)求两个函数解析式
2)求△ABC的面积


6、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若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平移后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B(2,m),求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三、小结:
1、本节复习课主要复习本章学生应知应会的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等内容,夯实基础提高应用。
2、充分利用“图象”这个载体,随时随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作业
书P18--19

教学后记:




课题:反比例函数测试
基础达标验收卷
一、 选择题:
1. 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则函数 可确定为( )
A.    B.    C.    D.
2. 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那么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3. 如右图,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则它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4. 如右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 , , 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 、 、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5. 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有两点 、 且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与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

6、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如右图,则函数 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7、已知关于x的函数 和 (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8、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一点,AB⊥y轴于点B,则△AOB的面积是( )
A. 1   B. 2   C. 3   D. 4
9、 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 右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图象,则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 我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 例如,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其函数关系式可以写为 (S为常数,S≠0).
请你仿照上例另举一个在日常生活、生产或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函数关系的量的实例,并写出它的函数关系式.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右图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那么k与0的大小关系是 .
3. 点 在双曲线 上,则k=______________.
4. 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米)成反比例. 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米,则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5. 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则a=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已知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 ,求k,n的值.

2. 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点 .
(1)分别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试判断点 关于x轴的对称点 是否在一次函数 的图象上.

3.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请判断点 是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4.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承受的压强P(Pa)是它的受力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右图所示.
(1)求P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S=0.5m2时物体所受的压强P.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5. 如图,反比例函数 与一次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AOB的面积.




能力提高练习
一、学科内综合题
1. 如右图,△OPQ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P,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2. 已知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
(1)若一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求m和k的值.
(2)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3)当 时,设(2)中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分别为A、B,试判断A、B两点分别在第几象限?∠AOB是锐角还是钝角(只要求直接写出结论)?


二、学科间综合题
3. 若一个圆锥的侧面积为20,则下图中表示这个圆锥母线长l与底面半径r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

三、实际应用题
4. 某单位为响应政府发出的全民健身的号召,打算在长和宽分别为20米和11米的矩形大厅内修建一个60平方米的矩形健身房ABCD. 该健身房的四面墙壁中有两侧沿用大厅的旧墙壁(如图为平面示意图),已知装修旧墙壁的费用为20元/平方米,新建(含装修)墙壁的费用为80元/平方米. 设健身房的高为3米,一面旧墙壁AB的长为x米,修建健身房的总投入为y元.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为了合理利用大厅,要求自变量x必须满足8≤x≤12. 当投入资金为4800元时,问利用旧墙壁的总长度为多少米?




5、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 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毫克. 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几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二次函数教案
课题:2.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 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 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 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 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2 (2)y = 2000(1+x)2 = 20000x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y=ax2+bx+c (a,b,c是常数, a≠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ion)
称a为二次项系数, 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 做一做
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 (2) (3) (4)
(5)
2、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2) (3)
3、若函数 为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
三、例题示范,了解规律
例1、已知二次函数 当x=1时,函数值是4;当x=2时,函数值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难度较小,但却反映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可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示范,强调书写格式和思考方法。
练习:已知二次函数 ,当x=2时,函数值是3;当x=-2时,函数值是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如图,一张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2cm,将它剪去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设AE=BF=CG=DH=x(cm) ,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y(cm2),求:
(1) 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 当x分别为0.25,0.5,1.5,1.75时,对应的四边形EFGH的面积,并列表表示。

方法:
(1)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尝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教师巡回辅导,适时点拨。
(2)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比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44 | 只看该作者
求差法:四边形EFGH的面积=正方形ABCD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EH的面积DE4倍。
直接法:先证明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H2
(3)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求学生要根据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4)对于第(2)小题,在求解并列表表示后,重点让学生看清x与y 之间数值的对应关系和内在的规律性:随着x的取值的增大,y的值先减后增;y的值具有对称性。
练习:
用20米的篱笆围一个矩形的花圃(如图),设连墙的一边为x,矩形的面积为y,求: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3时,矩形的面积为多少?

四、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


课题:2.2二次函数的图像(1)
教学目标:
1、经历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过程;
2、学会观察、归纳、概括函数图像的特征;
3、掌握 型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4、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学会合情推理。
教学重点:
型二次函数图像的描绘和图像特征的归纳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自变量的值和相应的函数值来画函数图像,该过程较为复杂。
教学设计:
一、 回顾知识
前面我们在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时时如何进一步研究这些函数的? 先(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再结合图像研究性质。)
引入:我们仿照前面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先从最特殊的形式即 入手。因此本节课要讨论二次函数 ( )的图像。
板书课题:二次函数 ( )图像
二、探索图像
1、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和 图像
(1) 列表
x … -2  
-1  
0  
1  
2 …

… 4  
1  
0  
1  
4 …

… -4 -
-1 -
0 -
-1 -
-4 …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思考一下问题:
①无论x取何值,对于 来说,y的值有什么特征?对于 来说,又有什么特征?
②当x取 等互为相反数时,对应的y的值有什么特征?
(2) 描点(边描点,边总结点的位置特征,与上表中观察的结果联系起来).
(3) 连线,用平滑曲线按照x由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从而分别得到 和 的图像。
2、 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 和 的图像。
学生画图像,教师巡视并辅导学困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评)
3、二次函数 ( )的图像
由上面的四个函数图像概括出:
(1) 二次函数的 图像形如物体抛射时所经过的路线,我们把它叫做抛物线,
(2) 这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y轴就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3)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注意:顶点不是与y轴的交点。
(4) 当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图像在x轴的上方(除顶点外);当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图像在x轴的 下方(除顶点外)。
(最好是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 课堂练习
观察二次函数 和 的图像
(1) 填空:
抛物线  
顶点坐标  
对称轴  
位 置  
开口方向  
(2)在同一坐标系内,抛物线 和抛物线 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如果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二次函数 和 的图像怎样画更简便?
(抛物线 与抛物线 关于x轴对称,只要画出 与 中的一条抛物线,另一条可利用关于x轴对称来画)
四、例题讲解
例题:已知二次函数 ( )的图像经过点(-2,-3)。
(1) 求a 的值,并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说出这个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和图像的位置。
练习:(1)课本第31页课内练习第2题。
(2) 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A(-2,-8)。
(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判断点B(-1,- 4)是否在此抛物线上。
(3)求出此抛物线上纵坐标为-6的点的坐标。
五、谈收获
1.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图象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
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六、作业:见作业本。

课题:2.2二次函数的图像(2)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像平移的意义。
2、了解 , , 三类二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3、会从图像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 型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重点:从图像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 型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对于平移变换的理解和确定,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 知识回顾
二次函数 的图像和特征:
1、名称 ;2、顶点坐标 ;3、对称轴 ;
4、当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 点,图像在x轴的 (除顶点外);当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 点图像在x轴的 (除顶点外)。
二、合作学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 , 的图像。
(1) 请比较这三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 顶点和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3) 图像之间的位置能否通过适当的变换得到?
(4)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三、探究二次函数 和 图像之间的关系
1、 结合学生所画图像,引导学生观察 与 的图像位置关系,直观得出 的图像 的图像。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几个对应点的位置关系 ,如:
(0,0) (-2,0)
(2,2) (0,2);
(-2,2) (-4,2)
②也可以把这些对应点在图像上用彩色粉笔标出,并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平移过程。
2、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 的图像 的图像。
3、请你总结二次函数y=a(x+ m)2的图象和性质.
( )的图像 的图像。
函数 的图像的顶点坐标是(-m,0),对称轴是直线x=-m
4、做一做
(1)、
抛物线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 =2(x+3)2   
y = -3(x-1)2   
y = -4(x-3)2   
(2)、填空:
①、由抛物线y=2x2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y= 2(x+1)2
②、函数y= -5(x -4)2的图象。可以由抛物线 向 平移 4 个单位而得到的。
3、对于二次函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函数 的图像作怎样的平移变换,就能得到函数 的图像?
②说出函数 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第3题的解答作如下启发:这里的m是什么数?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应当把 的图像向左平移还是向右平移?在此同时用平移的方法画出函数 的大致图像(事先画好函数 的图像),借助图像有学生回答问题。
五、  探究二次函数 和 图像之间的关系
1、在上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像。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与 的图像关系,直观得出: 的图像 的图像。(结合多媒体演示)
再引导学生刚才得到的 的图像与 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得出:只要把抛物线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在向上平移3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 的图像。
2、做一做:请填写下表:
函数解析式 图像的对称轴 图像的顶点坐标






3、 总结 的图像和 图像的关系
( )的图像 的图像 的图像。
的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m,顶点坐标是(-m,k) 。
口诀:(m、k)正负左右上下移 ( m左加右减 k上加下减)
4、练习:课本第34页课内练习地1、2题
六、谈收获:
1、函数 的图像和函数 图像之间的关系。
2、函数 的图像在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方面的性质。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35页作业题
预习题:对于函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函数 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
(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课题:2.2二次函数的图像(3)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掌握一般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3、会确定图像的开口方向,会利用公式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教学难点:例2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教学设计:
一、回顾知识
1、二次函数 的图像和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讲评上节课的选作题
对于函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函数 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
(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思路:把 化为 的形式。
=
在 中,m、k分别是什么?从而可以确定由什么函数的图像经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二、探索二次函数 的图像特征
1、问题: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 ( a≠0 )的图象及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位置又是怎样的?学生有难度时可启发:通过变形能否将y=ax2+bx+c转化为y = a(x+m)2 +k的形式 ?

=
由此可见函数 的图像与函数 的图像的形状、开口方向均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练习: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2题(课本的例2删掉不讲)
2、二次函数 的图像特征
(1)二次函数 ( 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对称轴是直线x= ,顶点坐标是为( , )
(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三、巩固知识
1、例1、求抛物线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有由学生自己完成。师生点评后指出: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可以采用配方法或者是用顶点坐标公式。
2、做一做课本第36页的做一做和第37页的课内练习第1题
3、(补充例题)例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2),且图像过点
(1,-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此小题供血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分析与启发:(1)在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的情况下,将所求的解析式设为什么比较简便?
4、练习:(1)课本第37页课内练习第3题。
(2)探究活动:一座拱桥的示意图如图(图在书上第37页),当水面宽12m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m。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要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你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如果以水平方向为x轴,取以下三个不同的点为坐标原点:
1、点A 2、点B 3、抛物线的顶点C
所得的函数解析式相同吗?请试一试。哪一种取法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最简单?
四、小结
1、函数 的图像与函数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函数 的图像在对称轴、顶点坐标等方面的特征。
3、函数的解析式类型:
一般式:
顶点式:
五、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题

补充课题:二次函数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
3.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45 | 只看该作者
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增减性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 y=ax2 +bx + c (a 1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 当a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二,新课教学:
1.探索填空: 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 -2x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 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函数y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2. 探索填空::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 抛物线y= 2x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最小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3.归纳: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函数y有最小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

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函数y有最大值

4.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y=x2+2x,y=x2-2x+1,y=x2-2x+2的图象如图所示.







(1).每个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x2-2x+1=0有几个根?验证一下一元二次方程x2-2x+2=0有根吗?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归纳: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有三种情况:
①有两个交点,
②有一个交点,
③没有交点.
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有交点时, 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0=ax2+bx+c的两个根x1与 x2;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举例: 求二次函数图象y=x2-3x+2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
结论1:方程x2-3x+2=0的解就是抛物线y=x2-3x+2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因此,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有密切联系的。
即: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x1、x2,则抛物线y=ax2+bx+c与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A( x1,0),B(x2,0)
5.例题教学:例1: 已知函数

⑴写出函数图像的顶点、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图像与y轴的交点关于图象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画出函数图像的草图;
(2)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何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归纳:二次函数五点法的画法
三.学习感想: 1、你能正确地说出二次函数的性质吗?
2、你能用“五点法”快速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吗?你能利用函数图象回答有关性质吗?
四:作业:P39 A 3、4。


补充课题:二次函数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并会选用不同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最值和增减性。
3、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并能从图像上观察出函数的一些性质。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利用函数的图像观察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图像观察性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函数y最 值是____。
2、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在 侧,即x_____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函数y最 值是____。
二、例题讲解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函数图像经过点A(-3,0),B(1,0),C(0,-2)
(2) 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2,4)且经过点(0,1)
(3)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3,且图像经过点(1,0)和(5,0)
说明:本题给出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三种解法,关键是看题目所给条件。一般来说:任意给定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均可设一般式去求;若给定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及另一个点坐标,则可设顶点式较为简单;若给出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则用分解式较为快捷。
例2 已知函数y= x2 -2x -3 ,
(1)把它写成 的形式;并说明它是由怎样的抛物线经过怎样平移得到的?
(2)写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最值;
(3)求出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4)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5)设图像交x轴于A、B两点,交y 轴于P点,求△APB的面积;
(6)根据图象草图,说出 x取哪些值时, ① y=0; ② y<0; ③ y>0.
说明:(1)对于解决函数和几何的综合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做到线段和坐标的互相转化;
(2)利用函数图像判定函数值何时为正,何时为负,同样也要充分利用图像,要使y<0;,其对应的图像应在x轴的下方,自变量x就有相应的取值范围。

例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0; b 0;c 0; 0。


说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系数a、b、c、 的关系 :
系数的符号 图像特征
a的符号 a>0. 抛物线开口向
a<0 抛物线开口向
b的符号 b>0. 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 侧
b=0 抛物线对称轴是 轴
b<0 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 侧
c的符号 c>0. 抛物线与y轴交于
C=0 抛物线与y轴交于
c<0 抛物线与y轴交于
的符号
>0.
抛物线与x 轴有 个交点
  =0
抛物线与x 轴有 个交点
  <0
抛物线与x 轴有 个交点

三、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课本作业题第5、6题
补充作业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⑴a+b+c﹤0 ⑵a-b+c﹥0 ⑶abc ﹥0 ⑷b=2a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教学后记:






课题:2.3二次函数的应用(1)
2.3.1 把握变量之间的的依赖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例1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动脑筋
一座拱桥的纵截面是抛物线的一段,拱桥的跨度是4.9米,水面宽4米时,拱顶离水面2米,想了解水面宽度变化时,拱顶离水面的高度怎样变化?
设问:
①这是什么样的函数?
②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便?
③如何设函数的解析式?如何确定系数?
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⑤当水面宽3米时,拱顶离水面高多少米?
⑥你是否体会到:从实际问题建立起函数模型,对于解决问题是有效的?
二、观察分析,研究问题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当矩形周长为8,它的一边变化时,另一边和面积也随之改变。深入探究:如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长为(4-x)米,再设面积为ym2,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为


并当x =2时(属于 范围)即当设计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4(m2)(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些涉及到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中,可以考虑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方面的性质去解决。
步骤:
第一步设自变量;
第二步建立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例1 某厂生产两种产品,价格分别为P1=4万元/吨,P2=8万元/吨;
第一种产品的产量为Q1(吨),第二种产品的产量为1吨,成本函数为:

(1)当Q1=1吨时,成本C是多少?
(2)求利润L与Q1的函数关系式;
(3)当Q1=0.8吨时,利润L是多少?
(4)当Q1=1吨时,利润L是多少?

四、知识整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书P43 1、2 P49 A 1、2

教学后记:

2.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1)
[本课知识要点]
会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
[MM及创新思维]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有关的问题,比如在2008 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很多项目,如跳水、铅球、篮球、足球、排球等都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息息相关.你知道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的运用吗?
[实践与探索]
例1.如图26.3.1,一位运动员推铅球,铅球行进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是 ,问此运动员把铅球推出多远?
解 如图,铅球落在x轴上,则y=0,
因此, .
解方程,得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此运动员把铅球推出了10米.
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47 | 只看该作者
此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了运动员把铅球推出的实际距离,如果创设另外一个问题情境:一个运动员推铅球,铅球刚出手时离地面 m,铅球落地点距铅球刚出手时相应的地面上的点10m,铅球运行中最高点离地面3m,已知铅球走过的路线是抛物线,求它的函数关系式.你能解决吗?试一试.
例2.如图26.3.2,公园要建造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A距离为1m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m.
(1)若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
(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m,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最大高度应达多少米?(精确到0.1m)
分析 这是一个运用抛物线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首先必须将水流抛物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6.3.3,我们可以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抛物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 (1)以O为原点,OA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抛物线顶点为B,水流落水与x轴交点为C(如图26.3.3).
由题意得,A(0,1.25),B(1,2.25),
因此,设抛物线为 .
将A(0,1.25)代入上式,得 ,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当y=0时,解得 x=-0.5(不合题意,舍去),x=2.5,
所以C(2.5,0),即水池的半径至少要2.5m.
(2)由于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可设此抛物线为 .
由抛物线过点(0,1.25)和(3.5,0),可求得h= -1.6,k=3.7.
所以,水流最大高度应达3.7m.

[学生练习]
阅读书P43 动脑筋

完成书P45 –P46 例5及说一说

[当堂课内练习]
1.在排球赛中,一队员站在边线发球,发球方向与边线垂直,球开始飞行时距地面1.9米,当球飞行距离为9米时达最大高度5.5米,已知球场长18米,问这样发球是否会直接把球打出边线?
2.在一场篮球赛中,队员甲跳起投篮,当球出手时离地高2.5米,与球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米,当球出手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轨迹为抛物线,球圈距地面3米,问此球是否投中?
3、书P43 动脑筋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1.在一场足球赛中,一球员从球门正前方10米处将球踢起射向球门,当球飞行的水平距离是6米时,球到达最高点,此时球高3米,已知球门高2.44米,问能否射中球门?
2.某公司推出了一种高效环保型洗涤用品,年初上市后,公司经历了从亏损到赢利的过程.
下面的二次函数图象(部分)刻画了该公司年初以来累积利润s(万元)与销售时间t(月)之间的关系(即前t个月的利润总和s与t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由已知图象上的三点坐标,求累积利润s(万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截止到几月末公司累积利润可达到30万元;
(3)求第8个月公司所获利润是多少万元?
3.如图,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m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m时,达到最大高度3.5m,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m.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该运动员身高1.8m,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
0.25m处出手,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B组
4.某公司草坪的护栏是由50段形状相同的抛物线组成的,为牢固起见,每段护栏需按间距0.4m加设不锈钢管(如图a)做成的立柱,为了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立柱的总长度,设计人员利用图b所示的坐标系进行计算.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立柱的总长度.






5.某跳水运动员在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如图所示的一条抛物线.在跳某个规定动作时,正常情况下,该运动员在空中的最高处距水面 m,入水处距池边的距离为4m,同时运动员在距水面高度5m以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调整好入水姿势时,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在某次试跳中,测得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1)中的抛物线,且运动员在空中调整好入水姿势时,距池边的水平距离为 m,问此次跳水会不会失误?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教学后记]


2.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2)
[本课知识要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关二次函数知识的过程.
[MM及创新思维]
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阔,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某广告公司设计一幅周长为12米的矩形广告牌,广告设计费为每平方米1000元,设矩形一边长为x米,面积为S平方米.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获得的设计费最多,并求出这个费用.你能解决它吗?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
[实践与探索]
例1.某化工材料经销公司购进了一种化工原料共7000千克,购进价格为每千克30元。物价部门规定其销售单价不得高于每千克70元,也不得低于30元。市场调查发现:单价定为70元时,日均销售60千克;单价每降低1元,日均多售出2千克。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出其他费用500元(天数不足一天时,按整天计算)。设销售单价为x元,日均获利为y元。
(1)求y关于x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的取值范围;
(2)将(1)中所求出的二次函数配方成 的形式,写出顶点坐标;在直角坐标系画出草图;观察图象,指出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日均获利最多,是多少?
分析 若销售单价为x元,则每千克降低(70-x)元,日均多售出2(70-x)千克,日均销售量为[60+2(70-x)]千克,每千克获利为(x-30)元,从而可列出函数关系式。
解 (1)根据题意,得
   
(30≤x≤70)。
(2) 。
顶点坐标为(65,1950)。二次函数草图略。
经观察可知,当单价定为65元时,日均获利最多,是1950元。

例2。某公司生产的某种产品,它的成本是2元,售价是3元,年销售量为100万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益,公司准备拿出一定的资金做广告.根据经验,每年投入的广告费是x(十万元)时,产品的年销售量将是原销售量的y倍,且y是x的二次函数,它们的关系如下表:
X(十万元) 0 1 2 …
y 1 1.5 1.8 …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把利润看作是销售总额减去成本费和广告费,试写出年利润S(十万元)与广告费x(十万元)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投入的年广告费为10~30万元,问广告费在什么范围内,公司获得的年利润随广告费的增大而增大?
解 (1)设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
由表中数据,得 。
解得 。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
(2)根据题意,得 。
(3) 。
由于1≤x≤3,所以当1≤x≤2。5时,S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堂课内练习]
1、将进货单价为70元的某种商品按零售价100元一个售出时,每天能卖出20个,若这种商品的零售价在一定范围内每降价1元,其日销售量就增加1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则应降价 ( )
A、5元 B、10元 C、15元 D、20元
2、某公司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成本是3元,售价是4元,年销售量为10万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益,公司准备拿出一定的资金做广告.根据经验,每年投入的广告费是x(万元)时,产品的年销售量将是原销售量的y倍,且 ,如果把利润看作是销售总额减去成本费和广告费,试写出年利润S(万元)与广告费x(万元)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广告费是多少万元时,公司获得的年利润最大,最大年利润是是多少万元?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1.某商场以每件42元的价钱购进一种服装,根据试销得知:这种服装每天的销售量t(件),
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件)可看成是一次函数关系:t=-3x+204。
(1)写出商场卖这种服装每天的销售利润y与每件的销售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每天的销售利润是指所卖出服装的销售价与购进价的差);
(2)通过对所得函数关系式进行配方,指出: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的销售利润,每件的销售价定为多少最为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2.某旅社有客房120间,当每间房的日租金为50元时,每天都客满,旅社装修后,要提高租金,经市场调查,如果一间客房日租金增加5元,则客房每天出租数会减少6间,不考虑其他因素,旅社将每间客房日租金提高到多少元时,客房的总收入最大?比装修前客房日租金总收入增加多少元?
3.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kg;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kg.针对这种水产品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
(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
B组
4.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为了测定某种型号汽车的刹车性能﹙车速不超过140千米/时﹚,对这种汽车进行测试,数据如下表:
刹车时车速(千米/时) 0 10 20 30 40 50 60
刹车距离 0 0.3 1.0 2.1 3.6 5.5 7.8
﹙1﹚以车速为x轴,以刹车距离为y轴,在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这些点,得到函数的大致图象;
﹙2﹚观察图象,估计函数的类型,并确定一个满足这些数据的函数关系式;
﹙3﹚该型号汽车在国道上发生一次交通事故,现场测得刹车距离为46.5米,请推测刹车时的车速是多少?请问在事故发生时,汽车是超速行驶还是正常行驶?
[本课教学体会]



2.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
[本课知识要点]
(1)会求出二次函数 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2)了解二次函数 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MM及创新思维]
给出三个二次函数:(1) ;(2) ;(3) .
它们的图象分别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9:48 | 只看该作者
观察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分别是 个、 个、 个.你知道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什么有关吗?
另外,能否利用二次函数 的图象寻找方程 ,不等式 或 的解?
[实践与探索]
例1.求抛物线 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书P44例2)
求抛物线 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书P44例3)
例2、画出函数 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 有什么关系?
(3)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大于0?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小于0?
解 图象如图26.3.4,
(1)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
(2)当x= -1或x=3时,y=0,x的取值与方程 的解相同.
(3)当x<-1或x>3时,y>0;当 -1<x<3时,y<0.



回顾与反思 (1)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常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来解决;反过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又常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
(2)利用函数的图象能更好地求不等式的解集,先观察图象,找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再根据交点的坐标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例3.(1)已知抛物线 ,当k= 时,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两点.
(2)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最低点在x轴上,则a= .
(3)已知抛物线 与x轴交于两点A(α,0),B(β,0),且 ,则k的值是 .
分析 (1)抛物线 与x轴相交于两点,相当于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根的判别式⊿>0.
(2)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最低点在x轴上,也就是说,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相等,即⊿=0.
(3)已知抛物线 与x轴交于两点A(α,0),B(β,0),即α、β是方程 的两个根,又由于 ,以及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到结果.
请同学们完成填空.
回顾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无交点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根的问题,这可从计算根的判别式入手.
例4.已知二次函数 ,
(1)试说明:不论m取任何实数,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必与x轴有两个交点;
(2)m为何值时,这两个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
(3)m为何值时,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y轴?
分析 (1)要说明不论m取任何实数,二次函数 的图象必与x轴有两个交点,只要说明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0.
(2)两个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也就是方程 有两个负实数根,因而必须符合条件①⊿>0,② ,③ .综合以上条件,可解得所求m的值的范围.
(3)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y轴,说明方程 有一正一负两个实数根,且两根互为相反数,因而必须符合条件①⊿>0,② .
解 (1)⊿= ,由 ,得 ,所以⊿>0,即不论m取任何实数,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必与x轴有两个交点.
(2)由 ,得 ;由 ,得 ;又由(1),⊿>0,因此,当 时,两个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
(3)由 ,得m=2,因此,当m=2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y轴.
探索 第(3)题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y轴,即二次函数 是由函数 上下平移所得,那么,对一次项系数有何要求呢?请你根据它入手解本题.
[当堂课内练习]
1.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
则方程 的解是 ,
不等式 的解集是 ,
不等式 的解集是 .
2.抛物线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3.已知方程 的两根是 ,-1,则二次函数 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 .
4.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及交点坐标.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1.已知二次函数 ,画出此抛物线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方程 的解是什么?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
2.如果二次函数 的顶点在x轴上,求c的值.
3.不论自变量x取什么数,二次函数 的函数值总是正值,求m的取值范围.
4.已知二次函数 ,
求:(1)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画出草图;
(2)以此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
(3)x为何值时,y>0.
5.你能否画出适当的函数图象,求方程 的解?
B组
6.函数 (m是常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1个或2个
7.已知二次函数 .
(1)说明抛物线 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2)求这两个交点间的距离(关于a的表达式);
(3)a取何值时,两点间的距离最小?
[本课教学体会]






2.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4)
[本课知识要点]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MM及创新思维]
上节课的作业第5题:画图求方程 的解,你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来看一看两位同学不同的方法.
甲:将方程 化为 ,画出 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
乙:分别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观察它们的交点,把交点的横坐标作为方程的解.
你对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看法?请与你的同学交流.
[实践与探索]
例1.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 ;
(2) .
分析 上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解法都是可行的,但乙的方法要来得简便,因为画抛物线远比画直线困难,所以只要事先画好一条抛物线 的图象,再根据待解的方程,画出相应的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
解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函数 和 的图象,
如图26.3.5,
得到它们的交点(-3,9)、(1,1),
则方程 的解为 –3,1.



(2)先把方程 化为
,然后在同一直角
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如图26.3.6,
得到它们的交点( , )、(2,4),
则方程 的解为 ,2.
回顾与反思 一般地,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近似解时,可先将方程 化为 ,然后分别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得出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
例2.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组的解:
(1) ; (2) .
分析 (1)可以通过直接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得到它们的交点,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2)也可以同样解决.
解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如图26.3.7,
得到它们的交点( , )、(1,1),
则方程组 的解为 .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如图26.3.8,
得到它们的交点(-2,0)、(3,15),则方程组 的解为 .

探索 (2)中的抛物线画出来比较麻烦,你能想出更好的解决此题的方法吗?比如利用抛物线 的图象,请尝试一下.
[当堂课内练习]
1.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 (精确到0.1) ;
(2) .
2.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 的解:
[阅读教材P46--47]
[本课课外作业]
A组
1.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   (2)
2.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组的解:
(1) ; (2) .
B组
3.如图所示,二次函数 与 的图象交于A(-2,4)、B(8,2).求能使 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本课教学体会]



第二章 小结与复习
一、本章学习回顾
1. 知识结构






2.学习要点
(1)能结合实例说出二次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会画出它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
(3)掌握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
(4)会通过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和最值。
(5)会用待定系数法灵活求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6)熟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关系。
(7)会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化中,在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的过程中,在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方程与方程组时,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本章复习题
A组
一、填空题
1.已知函数 ,当m= 时,它是二次函数;当m=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m= 时,抛物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为非正数.
2.抛物线 经过点(3,-1),则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3.抛物线 ,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
4.点A(-2,a)是抛物线 上的一点,则a= ; A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是 ;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C是 ;其中点B、点C在抛物线 上的是 .
5.若抛物线 的顶点在x轴上,则c的值是 .
6.把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新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 .
7.已知二次函数 的最小值为1,那么m的值等于 .
8.二次函数 的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
9.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 ,根据图象可知,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0.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且经过点(-2,-2),则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11.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2,0)和点(0,1),则函数关系式为 .
12.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向 ,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当x= 时,y有最 值是 .
13.抛物线 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 , ,若 ,那么c值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14.已知函数 .当m 时,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当m
时,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当m 时,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上,且经过原点的抛物线.
15.一条抛物线开口向下,并且与x轴的交点一个在点A(1,0)的左边,一个在点A(1,0)的右边,而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
二、选择题
16.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有 ( )
① ② ③ 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的值必为 ( )
A、-1或3 B、-1 C、3 D、无法确定
18.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 ( )
A、没有交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7: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