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3:2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反思

       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讲述了“我”二十年前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杂技表演,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成功,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与支持。文章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很精彩,也是一次很好的练笔的机会。

  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文章末尾,文中的“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所以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联系到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题记,“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自制力的人”,那么文中的少年是不是一个强者呢?在我看来,这应该不算一个问题,面对两次失误的少年,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当然是一个强者了,然后顺势请同学们分析少年的形象,再分析观众和老者等侧面描写的部分,重、难点就解决了,这显然是我的一厢情愿。有的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文中的观众们在少年第二次失误的时候,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观众们很不耐烦了,很不满意少年的表现,而这时的少年神态木然,脸上全是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能说他是强者呢?有的同学则认为他当然是强者,理由与我的观点相同。

  怎么办?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我们先不下定论他到底是不是强者,先看看观众们前后的表现,想想为什么他们会要求演下一个节目,体会他们此时的心情。同学们开始认真的读课文,圈划相关的语句,有的开始小范围的讨论起来了。经过一番的讨论,同学们发现观众们没有不耐烦,而是担心少年承受不了打击,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那是对少年的呵护和关爱,文章开始部分,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少年的精彩演出,如“屏住气”、“目不转睛”等词语,充分表现了观众们的紧张情绪,而接下来第三次表演中,“场子里惊得没有一丝儿生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对这些语段的朗读和品析,体会到了观众们对少年的爱护、鼓励和赞赏。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呢?(从他精彩的表演和优秀的品质两方面来考虑)在这样一个探讨的氛围中,结束了课文的教学。

  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呀!在这样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小问题成为学生们的大问题,备教材,更要被我们的学生,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万变不离其中。

评价意见

吴青山:
       新课程提倡教学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学,因此教师的主要行为不是教,而是倾听、组织,再相机诱导。在实践贯彻中,我们不仅尝到了新教学方式的好效果,而且惊奇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魏老师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的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己发现。整节课上老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很投入,教学效果很好。

魏淑芬:

       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放的过开。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我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特别是能力弱的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蔡卫东:

      在这节课的师生共同交流中,魏老师随时注意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总结与交流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他们对坚持、鼓励、宽容的理解,最终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3:20:51 | 只看该作者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从三个层面上来突破,将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多给一些时间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情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有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会生动精彩。下面再现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

(一)认识少年

1.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心里活动变化,加以体会。

少年的心里活动描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精彩发言

生: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生:“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生:“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二.升华文本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写话摘录: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以很努力了对吧!加油!在最后关头时不要太慌张,脑袋不要抖的太厉害。这样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没错,我前面表演时头摆动幅度太大,这次只要轻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汤悦)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孩子,在最后关头时,只要轻轻抖一下脑袋,就可以接住碗!千万别紧张,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试一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谢佳颖)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你要记住,在那一个大幅度转身的时刻,不要紧张,像平常练习一样,轻轻把脑袋抖动一下,保持平衡那样就会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顶碗少年想,是啊,我应该像平常一样,不要紧张,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来一次,相信我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惠欢欢)

三.启迪人生

  1.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是课文删掉的最后一段。读完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仿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摘录: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条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进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许能迎来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许就能坚持到被人救上岸;在无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顺境。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力量——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陈彬)

的确,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也无法改变过去,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也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偶尔的失误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凿出一个太阳;在干渴的沙漠中搏击一下,也许能遇见绿洲;在黑暗森林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寻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无论怎么样,什么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杨枫)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来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奋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恶劣的天气里去奋斗,就望见火红的太阳。不经历暴风雨怎能见得美丽的彩虹呢?(张翰晨)

是呀,生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钉子,有裂纹,但是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要坚强,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样也许就能找到温暖——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汤悦)

古人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相长”中有诸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3:21:07 | 只看该作者
《顶碗少年》的教学反思
一.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对人文性的理解曾有这么一段话“语文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由此可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创新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一个大问题: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整体默读这个课文,自读自悟,边读边画批。这样不但有效地进行了读的训练,而且学生之间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
二.以情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在小组讨论之后的汇报过程中,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地感受到顶碗少年的精神。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了自己的心得感受。例如学生分析: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只知道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但缺乏想象,体会不到当时的惊险,于是我提出: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一下就会体会动作难度之大,再让学生边想象边自由朗读。进而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总之,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让真,善,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1: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