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将要结束时写的一首诗,全诗充满了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起来让人心潮膨湃。

在教学的时候,我先用以前同学们学过的有关于长征的课文导入,接着我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讲有关的故事,在同学们讲完之后,我接着讲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然后开始新授。

整个两节课的感觉非常好,用一个词来讲叫“顺畅”。但我总感觉有哪个地方不对劲。一天后,我终于反映过来是为什么了,因为学生在朗读时没有多少情感,只是机械地模仿我读,同时有许多的理解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从一点通上来的。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三:

其一,老师在讲故事时可能表情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感受到这样一氛围。

其二,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不太可能理解那时候的事情。

其三,在教育过程情感教育的缺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15:36 | 只看该作者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史实、故事等,让他们问身边的人,查阅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上网观看影视剧等,课堂上我除了介绍一些图片、影视片断外,还简单介绍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和经典战例等,如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长征故事,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与藏族同胞结盟等,使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在课前互相交流,使学生对长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背诵,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爬山经历,然后作对比,让他们结合爬山的感受来体会爬乌蒙的劳累,接着又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难了。在学生阅读感受后启发学生思考“战士们怕吗?他们是怎么看待的?”紧扣“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心理来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时让学生了解这四句怎样很好地体现一、二句“万水千山”的内容,怎样体现“远征难”的,怎样更好地体现红军的“不怕”精神的,还有三、四两句,怎样较好的体现了这首诗的艺术性等。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感受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是兴趣不太浓厚,诗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内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平淡的诵读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15:51 | 只看该作者
《 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周佔弟

诗歌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大难点,这次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课给了我一定的信心。

这节课,在师傅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分初读、精读、美读三个活动进行教学。回顾这个课,让我最满意的地方是,用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分多个层次进行朗读教学,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充分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这种情感的收获是学生自己在诗歌的朗读理解中得到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生硬灌输。

回顾这节课,我基本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从精读部分学生谈话面、以及美读部分,学生对诗句该用哪种情感来读,这两个环节看出,学生很好地读懂了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诗句中包含的心情,和红军不畏困难、英勇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由于学生对长征不太熟悉,我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加深了解,播放视频给他们直观的感受,从而学生也能很好地品读出“暖”和“寒”的深层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但是,我的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最严重的一点是,我没有准确把握诗歌的基调,这首诗的基调的豪迈、激昂的,体现的是毛泽东及红军的喜悦之情和不怕艰难的豪迈气概。但是,我整节课仅仅停留在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铺垫阶段,一味地让学生品读长征有多难,而重点的却没有“点题”。

其次,我运用的是非语文手段突破重点,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立足文本,透过文字感悟文本的内涵,体会诗歌情感,没有很好地发挥诗歌本身的“诗味”,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最后,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诗歌,没有要求学生当场背诵诗歌,这给学生留下了课后的学习压力,也没有发挥“趁热打铁”的功效。我应该抓住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解决诗歌背诵的难点。这首诗,我可以从诗歌的结构上分析:首联开篇明志——不怕难、只等闲,颔联、颈联分别从山水两方面呼应开头,尾联再次明志抒情——喜!

这次诗歌教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收获,但我知道诗歌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因此“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8: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