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克隆之谜》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克隆之谜》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想是否能以课后第2题“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来教学本文,这样的思路应该能体现出“语文味”吧。

  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作为语文课文,当然不是从“纯技术”这一角度来探讨,而是用美妙的文字来诠释这个“奇妙”:首先引用神话人物孙悟空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形象,非常巧妙、有趣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克隆的奇妙;然后通过举例子来分别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克隆的奇妙;最后从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方面来说明克隆的奇妙。

  而真正要体会到克隆的奇妙,我想还是应该抓住课文的语句来细细品读,比如写“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这一段中,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写了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这些“克隆”的现象,“剪下、插进、一株株、活泼可爱”、“切成、种进、许多、新鲜”等一系列词语准确地描写了“克隆”的奇妙现象,课堂上我们应该要好好品一品这些词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16:46 | 只看该作者
《克隆之谜》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教学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的方式了解了克隆的定义和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克隆的方式。学生对奇妙的克隆现象很感兴趣,但手头的资料却不多,也没有已有的阅历参考,所以回答问题有时过于天真。这很正常,至少我这个老师也是孤陋寡闻,对于科学这样严谨的东西也不敢随意答什么。

  于是第二课时我就着重指导他们去搜集更多的概括性和分析性的资料,而不是陈述如何克隆一只牛的长篇大论。孩子们开始在头脑里形成更多成熟的看法,对克隆诱人的前景也能以举例的方式结合课文去讨论。原来班上部分认为克隆将会复制人、取代人,不应该发展的想法和部分坚信克隆是一项该大力发展技术的想法,在经过讨论之后有了一些转变。事物总有利弊,就像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他也不曾想到今日人们会用它来发动战争。一些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真正看到了作为科学的进步,克隆将造福于人类。同时他们也谈了他们的忧虑,大家又一起探讨了书本上并没有涉及的内容,开阔了每个孩子的视野。

  这节课上得挺热闹,虽然热闹只是在探讨与文本有关的科学知识上,对文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没有过多的介绍。但是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我心里还是有小小的成就感,这也算是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一堂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17:4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上完了《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与学生共同学习中,也懂得了不少有关克隆的知识,了解到现今克隆技术的发展。有趣的是,克隆牛、猪、狗等很多,但克隆人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有法律允许的,克隆人好吗?学完课文之后,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多数的孩子认为克隆人不好,有少部分认为好,分为正反两方,我们也摆起辩论的样子,论一论,你别说,还真有精彩之处。将孩子们的一些精彩发言整理收录如下:

正:我认为克隆人应该是有好处的,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报纸上时常有报道一些因孩子出了意外死去,父母痛不欲生,想想要是能克隆人,再克隆一个孩子出来不是很好吗?

反:反对,孩子再克隆一个孩子就能保证和原来的孩子一样吗?他的思想、性格也许与原来的孩子并不相 同,父母说不定会更失望,说不定看到他(她)会更想念原先的孩子,岂不是更伤心。

正:这个克隆出来的孩子用的也是原来孩子的细胞,应该是相同的,就算思想、性格会不一样,看到总是一种安慰,难道你们一点都不能体会父母失去孩子的痛苦吗?

反:如果这样去想,是否每个死去的人都可以再克隆一个出来呢?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就该遵守,要是这样随便克隆,地球上的人口不是越来越多了吗?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差。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很宝贵的,如果生命可以这样轻易的克隆,那么人们就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价值。(掌声响起)

正: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像爱迪生、牛顿、巴金等这些人,他们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去世是世界的损失,如果他们的生命能再克隆,他们一定能为这个世界做出很多贡献,这有什么不好呢?(掌声响起)

反:这些人是非常伟大的,他们的生命很有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只是依赖这些伟人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啊,他们虽然去世了,但他们的精神会不断的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努力工作,这不是更有意义吗?(掌声)

非常有趣的一场辩论会,学生的思维与发言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为他们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23: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