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我们去植树》教后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今天我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做了一些引导:

一、 抓住课题,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教学时我通常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读一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诗歌是写与植树有关的内容。""这首诗是号召别人一起去植树的。""这首诗歌是写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去植树有的。"此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诗歌,看看自己想得对不对。读完以后,有学生提出了补充意见:"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于是,我让学生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学生很快找到了第3、4、5、小节。"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诵读感悟"环节。

二、 抓关键词句,指导感悟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而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体会"轻快的脚步"时,一个学生认为"冬天过去了,春风来了,人们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要加快脚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树所以脚步显得很轻快。"而他的同桌则认为:"轻快的脚步还说明他们心情很高兴,因为感到高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所以脚步就显得很轻快。" 而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可以教学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也可以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00:29 | 只看该作者
《1.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国标第八册的第一篇课文,体裁是诗歌的形式,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诗歌。教学本课时,我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读一读课题,于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

         其次抓关键词句,引导感悟。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而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体会“轻快的脚步”时,一个学生认为“冬天过去了,春风来了,人们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要加快脚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树所以脚步显得很轻快。”而他的同桌则认为:“轻快的脚步还说明他们心情很高兴,因为感到高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所以脚步就显得很轻快。”而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可以在学校操场边植树。”“少先队员们可以在田野里植树。”“少先队员们可以在公园里植树。”“少先队员们还可以在小河边植树。”于是,在不经意间,学生与文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我在教学之后又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而又效率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00:42 | 只看该作者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片段反思

东中市实验小学  苏琦

师:课文第二小结诗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少先队员趁着大好春光到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去植树。
师:你们植过树吗?也想去植树吗?
生:去年跟我爷爷一起到我们家后面的院子里植过。现在小树都开始发芽了。
生:我种过花,就在家里。
生:我没有种过。
。。。。。。
师:现在,就让我们也带上铁锹,扛上树苗,提着水桶,迈着轻快的步伐,向荒滩沟渠进军,和诗歌中的少先队员一起来植树造林。
师:同学们,加油干呀!小惠干了些什么?
小惠:我负责挖坑。
师:小明你呢?
小明:我负责培土。
生:我在浇水,已经拎了10桶水了,虽然有些累,可是我还是很开心。
师:哦,大家干得这是热火朝天!瞧,有的扛着树苗见缝插针,有的拎着水桶给刚刚培好土的树苗浇水,有的虽然手已通红,磨出了水泡,却一点儿也不懈怠。唉,有人还兴奋地唱起了歌。
师:爱音乐的同学,谁来放声歌唱?好,你来把第二节给唱出来好吗?
师:现在,你们能把劳动的场面朗读出来吗?
    教学反思:第二小节诗歌主要写了少先队员趁着大好春光到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去植树的欢乐情景。由于我们班上的孩子大多未曾亲身参加过植树活动,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植树的体验,尽管课文内容简练概括,节奏欢快明朗,但如果就这样要求学生朗读,也很难读出热闹的劳动场面和其中蕴含的欢悦情感。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植树的劳动情景,启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植树的现场,去体验植树造林火热的劳动场面,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让诗歌简洁明快的语言所蕴涵的韵味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心里。在后面几节诗歌教学中,因为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因为植树造林为人类带来了如此多的好处,是绿色工厂,为人们带来健康、幸福;增添新绿,染绿祖国的版图,是绿色的希望,能让沙退鸟舞,是绿色宝库,能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这样激发了植树造林的信心,并且把环境保护、爱林护林的决心植根于心灵的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00:56 | 只看该作者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主要讲了植树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绿化祖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后有三点感受:

一:得心应手之处.。

1、教学重点突出——以读为主,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效果明显。

2、教学难点突破。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说说植树的好处(共六条),护绿的重要,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明白了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不如意之处。

学生的朗读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多层面训练,总感到不是所有孩子的朗读都令人满意。少数孩子读书是面无表情、有气无力,也有的孩子是声嘶力竭,不能彰显出文章应反映的精神面貌!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少数孩子是没有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读书没感情,写起文章来怎么可能洋洋洒洒呢?难怪读少数学生的作文总是味同嚼蜡!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的语文素养问题,所谓悟性也许即如此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要打持久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说一经指导就能成功!

三:拙见。

1、教材应与时俱进,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不应再出现“四化”这类字眼!

2、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向后移?因为现在外面未能显示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室外春寒料峭,室内的气氛再怎么渲染,也难以春意盎然,与文章融为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