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随笔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布置浅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1:5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德与社会》作业布置浅谈
我认为作业布置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品社作业设计的原则
1.生活性
    “生活性”是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品德与社会》作业应紧紧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让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帮助他们体验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并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 
    
2.实践性
    《品德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假如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说的是一套,却根本不准备在生活中去实行,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这种课堂学习不仅不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正面的作用,相反还会养成学习与生活、言与行相背离的虚假品性。布置实践性作业,就是希望通过作业这一途径,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通过实践作业,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终于有了初步的群体归属感,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并掌握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 
3.综合性
    “大教育”理论指出,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教育作用发挥极致。由于品社学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就更需要学科之间的整合,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整合。因此,在布置综合性作业时,要遵循整合性原则,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家长学校”辅导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获得各方支持与配合。
      
二、品社作业设计的类型
1.根据教学程序的分类
    品社作业根据教学程序可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
    (1)课前作业
    所谓课前作业,是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布置的根据教材内容所设计的预习作业。
   在教学中,恰当地布置预习作业,能让学生学会期待,上课时明确任务,从而,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中作业
    所谓课中作业,是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与教材内容适切的游戏、实验、讨论等作业。
教学时布置一些课中作业,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在实验中形成个性心理,在讨论中明了社会公德。通过课中作业,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对教材所讲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品社课的实效性。
    (3)课后作业
    所谓课后作业,是指为了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在课文教完后布置的作业。
       (1)知识与能力型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经验,更是为了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掌握认识事物的方式与规律。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一般采用填空、填表、连线、说一说、议一议等方法加以巩固和深化,而对于一些要求了解新变化、新功能等知识型作业则布置学生到网上查找。
        (2)情感与态度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态度是人对事物或行为的看法及其在行为上的表现。情感与态度型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与价值观,促使他们对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以及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情感与态度是从体验中表现出来的,为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使之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燃烧。
       (3)探究与创新型
    探究型作业,是指一种与生活密切联系,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究作业,促进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敏锐性,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0: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