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荡在孩子心灵的一缕芬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6:1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荡在孩子心灵的一缕芬芳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容城小学 朱金英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故事能以其曲折的情节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故事在孩子耳边徜徉之时,孩子的心灵就会生出奇妙的触角,穿越时空,驰骋宇宙,宏观的或微小的一切,没有他感触不到的。故事能以其有声有色的语言引领孩子们在文字王国流连,领略每一处景致的独特魅力。故事能以其性格鲜明的人物在孩子的心底烙上永不磨灭的印记,故事中的人物会长生不死,永远活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故事能以其明澈深刻的道理荡涤孩子的心灵,每一个故事,都像一朵半开半闭的花,在孩子的心灵里悄然绽放,芳香四溢。



那么,如果我们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能以故事讲述者的姿态走进课堂,哪一个孩子还会悄悄地开溜呢?哪一个桀骜不驯的小马驹一样的灵魂能挣得脱这条有力的缰绳呢?



小学生的课堂,要以童趣养童心。设若每节课上,都在恰当的环节,教师以故事讲述者的姿态口吐芬芳,孩子们会不会被唤醒,继而亢奋,最终获得慰藉精神的满足?笔者在教学中,常自编一些小故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垫故事,激发强烈求知欲



课堂之始,孩子们的心有的被草草收场的游戏牵绊,有的被呼哧呼哧的喘气吹散,可谓是“魂不附体”,很难一下子安稳下来。假如教师忽略这一点,不顾孩子的身心状态,急于按部就班实施教学,结果往往是“欲速不达”,收效甚微。能抓住孩子的心的导入方式很多,比如谈话、猜谜、画简笔画,等等。笔者则往往以充满童趣的小故事先给孩子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我提前了解到,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不知道煮熟的种子不会发芽这个自然常识,而这又是理解课文内涵的关键。本应在课前几天布置一次种生熟花籽或泡生熟豆芽的实践活动,可偏偏忘了。“计划不如变化”,“课”到临头,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们煮熟的花种不能发芽,那孩子们面对的就是毫无趣味的接受性学习,就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自悟自得的成就感。这时,灵感来敲门,一个小故事瞬间酝酿而成,随即脱口而出——



“这一天呢,是小猫的生日。猫妈妈给小猫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都做了什么呀?全鱼宴?的确,有清蒸鱼、水煮鱼、糖醋鱼、炖杂鱼,还有鱼肉丸子,都是小猫最爱吃的。可是,也得来点新鲜的呀!猫妈妈啊,还给小猫炸了一盘花生米!小猫以前没吃过这个,赶紧抓了一颗放进嘴里,这一尝啊,嘿,又酥又脆,颊齿生香,不一会儿,一盘花生米被他吃了一大半!



吃完饭,他到田野里玩,看见农民把花生埋在土里。他很好奇,跑过去一问,才知道把花生埋进土里,到了秋天会结很多花生!他赶紧跑回家,把吃剩的花生,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儿,全种进了自家的菜园里。



他等啊盼啊,又浇水又施肥,就是不见花生长出来,连个小芽儿都没看见!这是怎么回事啊?小猫去问农民伯伯。农民伯伯告诉他:‘你的种子炒熟了,熟了的种子就不能发芽啦!’小猫这才弄懂了。”



听故事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的眼睛不熠熠生辉,没有谁把目光从老师脸上移到别处,每一双大眼睛都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这时我顺势说道:“大家都知道了吧,炒熟的种子就不能发芽啦!可是啊,有一回呀,在一个国家,有许许多多的孩子都用煮熟的花种培育出了美丽的鲜花,这是怎么回事呢?”刚刚解开一个扣,马上又打一个结,孩子们的眉头都锁上了。“那就赶紧读读课文,从课文里去找答案吧!”教室里马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孩子的心就这样被吸附在探秘寻宝一样的语文课堂里,孩子的求知欲被唤醒了。



同样地,在讲《棉花姑娘》一课时,我也在课初编了一个《小熊看病》的故事。说的是小熊生病了,浑身痒痒,起了许多小痘痘。到了医院,他先后找到内科、外科、五官科的医生给他看病,人家都说看不了,最后是皮肤科医生帮他解除了病痛。故事讲完了,铺垫到位了,问题顺势提出:“有一位棉花姑娘啊,她也生病了。她得的是什么病?哪位医生给她治好了病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吧。”忘了是哪位教育家说过,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课初恰到好处地铺垫一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头开好了,精彩有效的学习即将展开。



二、古诗教学藉(jiè)故事,创造情境悟诗意



古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人的骄傲。让孩子爱上古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话说得简单,然而千百年来,随着语言的演变,语音语义的变迁,对于孩子们来说,光是诵读古诗,就有重重障碍。尤其是历史背景的不同,让生活在当代的孩子们很难领会蕴藉诗中的“深情厚义”。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生对古诗望而却步,望洋兴叹。



要是先听有关的故事,再读古诗,学生还会不会犯怵呢?比如,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前,先告诉学生:贺知章啊,二十几岁就中了进士,然后开始远离家乡,辗转做官,一直做到85岁。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贺知章活到这么大岁数,你想想他的样子,是不是须发花白,步履蹒跚,老态龙钟?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这样大年纪的诗人,告老辞职,平安返回故乡,心情该是怎样?是终归故里之“喜”?是“近乡情更怯”之“惆怅”?是再闻乡音之“倍感亲切”?是乡童不识,以为远客之“陌生”?……那情那景终究怎样,反复诵读自能领悟。



再如,学习李白的《赠汪伦》,可以事先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李白亲下傲上,视平民百姓为手足弟兄的高尚情操,引出他与汪伦这个平民朋友的一段交往。这样,学生很容易爱上这首赞颂友谊的著名诗篇。学完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新编”,有个学生创作了这样一个故事——



汪伦对李白仰慕已久,这一天,终于鼓起勇气,给李白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李白这边打开邮箱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我这边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盼先生来赏花饮酒!



李白看了立刻披衣上马,直奔汪伦家乡。汪伦早在村边等候,见李白策马扬鞭飞奔而来喜得手舞足蹈。



进了家门,汪伦妻子父母早已备好茶饭,请李白上座。酒过三巡,李白问道:“老兄,哪儿您说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呢?我这一路上怎么没有见到?”汪伦脸上带着歉意说:“这……这个嘛,是这样的……请跟我来吧!”于是李白跟随汪伦来到院门外。汪伦手指前面一带碧水蓝天说:“其实这十里桃花,是十里之外的一个渡口,叫桃花渡:万家酒店嘛,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好啊,汪伦老兄,你竟敢欺骗我啊!”“要不是这样,您肯来吗?”



李白在汪伦住处逗留了几日,两个人流连山水,吟诗作赋,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但李白是个呆不住的人,有更美的风景在召唤他。这天,他决意离开。



为了避开汪伦的挽留,李白决定不辞而别,天还没亮,李白就来到桃花渡,踏上了一条等候在江边的客船。船夫撑起长篙,正要开船,忽然岸上传来洪亮的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带全家老小,正在为他踏歌送行。李白的眼泪自然流了下来。他向岸上使劲挥了挥手……



回到家,李白打开了电脑,见汪伦QQ上的头像是亮的,就把自己在船上酝酿而成的诗,发送了过去——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入情入境的故事中,学生走近了诗人,领悟了诗意,读出了古诗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古诗。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时,有个学生在深刻领悟诗意的情况下,完成了如下创作——



马致远领着自己的老伙伴行走在荒凉的古道上。萧萧寒风吹乱了他苍白的头发,掀动他的衣襟。抬头望,一棵老树枝干盘曲,七弯八绕的枯藤缠缚在上面,枝桠间有几个大大的鸟巢。一只乌鸦飞来,嘴里叼着虫子,急急地落进巢里。



老伙伴陪着他走进一个村庄,一条小河水流潺潺绕村而过。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团圆平和。“真好!”说完,马致远早已热泪双流但他没有哭出声来。



这时,下起了小雨,他把老马牵到树下避雨。他坐在石头上,对自己的伙伴说:“老马,你跟了我,后悔了吧……”似乎意识到什么,他拍拍后脑勺:“我怎么这么糊涂,竟跟一匹不会言语的马说话。唉……哈哈……”那笑声慢慢转变成无声的泪水。他一边拂去腮边的清泪,一边吟唱起哀哀的曲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风把他的歌声传送到很远……



古诗教学,自故事始,由故事结,无需刻意解释字词,更不必像学外语一样把含蕴深厚的诗句译成几句浅白无味的现代汉语,学得惬意,学得通透,诗味丝毫不减,诗意荡然于心,身心悄忽入诗境,须臾之间化诗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6:17:53 | 只看该作者
三、字词教学本枯燥,寓于故事化神奇。



赵凤芬老师说过:“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被动地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于是,老师们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字词教学中,常常编些小故事,将一些常识、规律、方法寄寓其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时,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打”的多重含义并对汉字“一字多义”现象产生深刻的印象,我把“打鱼”“打伞”“打球”“打电话”“打牌”“打酱油”等都编进童话里,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创意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我课堂上讲的故事进行的记录式创作——



小猴学知识



小猴长大了,想出去长长见识,就告别妈妈下山了。



他走啊走,来到一条小河边,看见猫伯伯把一条网扔进河里。小猴问:“您在干什么呀?”猫伯伯说:“我在打鱼啊!”“鱼又没干什么错事,干嘛要打他呢?”小猴又问。猫伯伯连忙说:“不是这样的,打鱼就是把鱼从水里收上来。”



小猴又走啊走,来到一家台球厅,看见两位狗哥哥拿着木棒在比划。小猴问:“狗哥哥,你们在干什么呀?”小狗说:“我们在打台球呀。”“我知道打台球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台球收上来!”小猴说着就要伸手去抓。狗哥哥马上拦住他说:“不是这样的,打台球就是玩台球。”小猴似懂非懂地离开了。



小猴饿了,走进一家餐厅,看见厨师手里拿着两个鸡蛋。小猴问:“您这是要干什么呀?”厨师说:“我要打鸡蛋呢!”小猴说:“我可以打鸡蛋吗?”小猴接过鸡蛋就玩了起来。厨师说:“打鸡蛋不是玩鸡蛋,是这样把鸡蛋磕破。”厨师把两个鸡蛋一碰,蛋清蛋黄都落进碗里。



小猴越来越不明白,他皱起眉头,自言自语地说:“怎么一个‘打’字,就有这么多的意思呢?”他要赶紧回家去问妈妈呢!



为了使学生爱上“加减笔画,巧变新字”这种识字方法,我以“日”字为例,编讲了如下故事——



“日”字变身记



    听说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汉字宝宝们都羡慕得不得了,个个争着去拜师学艺。“日”用心苦学,学会了很多变身招数。



你瞧,它在头上斜插了一根长翎毛,多优雅呀,像不像汉字王国的“白王后”?它拄上一根拐杖,变成了“旧大爷”;踩上滑板,多像“旦哥哥”呀;扎上一条腰带,是不是成了神奇的“目叔叔”?……



变来变去的生活多么有趣呀!有一天哪,“日”提议大家都来体验尽情变幻的乐趣,就约定在万圣节这天开个化妆舞会。



故事讲到这儿,启发学生动脑:万圣节那天,汉字王国的哪些成员去参加化妆舞会了呢?它们怎样打扮自己的呢?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把“加减笔画,巧变新字”的方法融汇在十分有趣的新故事——《化妆舞会》之中了。



当孩子爱上你的课时,一定是因为,你的课堂是天堂;当孩子在课上表现出索然无味的状态时,一定是由于,你的课堂不是乐园。童趣小故事,是挂在快乐学堂门口的一串风铃,叮咚出孩子们心头最期待的声音。童趣小故事,是迎候在愉悦学途的小精灵,孩子们踊跃在它身旁,最不经意间,茁壮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2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