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
  2、诗歌仿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
  1、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
   ⑴ 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⑵ 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
   ⑴ 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
     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
   ⑵ 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
     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
     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
     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
   ⑶ 教师总结:
     写景类抒情诗其实很简单:
     写诗,就是诚实地写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细腻地描绘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优美地表达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灵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话;
     ……

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变成诗
  1、把《春》的前几段变成诗: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把记叙文变成诗:
    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曾把《荷花淀》的开头由记叙文改成这样了:
    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四、自由创作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为题,或者以《夜》为题,模仿这两首诗简易朴实的写法,即兴创作小诗一首并朗诵交流。
  (提醒学生:如果觉得难,可以写成散文再考虑形式。)

五、课外作业
  自由创作诗歌,在班上举行诗歌创作比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4、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分组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四、新课讲授

  1、教师提示: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5、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明确: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6、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明确: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夏)蝈蝈的乐音
           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冬)蛐蛐的歌儿
           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外国诗。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三、新课讲授

  1、分析诗歌内容,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明确: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品读诗歌:

    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拓展延伸: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分析: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四、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


〖板书设计〗

 


叶赛宁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反复吟咏)     
   溪水 月色 大河 小溪 青草   

      静谧、美丽     (安适、宁静的心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和欣赏第二首诗《夜》

  1、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3、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⑴ 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⑵ 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5、当堂做完《基础训练》。
 

【教学课后记】

  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从中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7: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