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杨》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2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杨》教学设计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品格,并从中受到感染。
2、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述一种事物来赞美一种精神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白杨品格,领悟“爸爸”心愿。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多媒体播放《小白杨》歌曲。师生一起看着画面,和着音乐,哼唱《小白杨》。
2、
提出问题:这首歌唱的是谁?联系歌曲名字你有问题吗?
估计学生会提出:歌曲中小白杨和守边人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借小白杨歌唱边防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3、
师述:这首歌曲是借小白杨来歌唱边防战士的。这种借一种事物来赞美另一种事物的描述方法叫借物喻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白杨》一课和这首歌曲在表现手法上是相似的。(板书课题)
二、处读课文,提出疑问
1、
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谈自己的初读体会。(要求初步感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单单是写白杨树,而是借白杨树来写边疆的建设者,并找出中心段。)
3、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要求学生将句子分别用陈述、递进等不同的语气表述,再抓住其中两个关键词,将句子浓缩为:介绍白杨,表白内心。)
4、
紧扣中心段引疑。
初读课文,我们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知道了这一课主要是通过介绍白杨来表白爸爸的内心。读书应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由这一中心段,我们应该想到些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5、
教师经过梳理,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纳为:①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什么?②爸爸内心表白的是什么?③白杨和爸爸的内心有什么联系?
三、精读课文4~14自然段,探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
出示思考题: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想想:兄妹俩的议论说出了白杨外形的什么特点?
2、
学生依据思考题自由读4~14自然段,边读边画;教师巡视,相机进行辅导。
3、
学生汇报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结合回答出示以下句子:
你看那树多高!
你看它多直!
4、
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述白杨树的特点。
⑴关联词连接:
白杨树又高又直!
白杨树既高又直!
白杨树不但高而且直!
⑵用表程度的词连接:
白杨树那么高,那么直!
白杨树多么高,多么直!
白杨树这么高,这么直!
白杨树真高真直!
5、
出示戈壁滩和白杨树,说说戈壁滩是什么样,在环境对比中体会白杨树的“高大挺秀”。
6、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7、
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读中体会白杨的品格。
⑴将第一句话中的“从来”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反复朗读体会,变成以下内涵: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师述: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始终都是这样,用一个词来说,这叫—自始自终或始终如一。
⑵把第二句中的“哪儿……哪儿……”换成具体环境展开述说,最后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句子:
白杨树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述:白杨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去。你能把这句话再读成一个词吗?
(这句话要引导学生读成两层意思:一是白杨树生命力顽强;二是白杨树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去的服从需要的品格。)(生命力强,服从需要)
⑶读第三句话,把白杨树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这四种情况展开,一一述说:白杨树遇到风沙,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树遇到雨雪总是……
白杨树遇到洪水总是……
白杨树遇到干旱总的……
白杨树遇到……总是……
在以上一一罗列述说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白杨树在任何情况下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此时,你能把这句话再读成一个词吗?板书:坚强不屈
⑷再把读出的三句话连成一句话。出示: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⑸学生总结白杨树的三个特点:始终如一,服从需要,坚强不屈。
8、
出示白杨树与各种困难顽强抗争的画面,让学生切身感受白杨的品格。
画面1:久旱无雨,大地龟裂,草木枯死,白杨树依旧郁郁葱葱。画面2:狂风四器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白杨树依旧昂首挺立。画面3:洪水肆虐,土地流失,沟壑纵横,白杨树依旧顽强生长。此时你对白杨树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述说,然后以切身的感受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
四、重读课文1618自然段,探究提出的第二、三两个问题
㈠思考提示:自由朗读16自然段,看这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结合上下文说说“只知道”的意思;用一个“只知道”将本段中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一句话。
1、
同桌互读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⑴这一段连用了三个“只知道”。
⑵“只知道”在文中指孩子们还有许多不知道的……
⑶孩子们只知道在新疆工作的爸爸、妈妈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遥远的新疆来念书。
2、
续写空白,领悟心愿:
⑴孩子们所知道的是他们看得见的爸爸 的行动,不知道的正是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正是爸爸的心。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该怎么写?请续写以下句子:
孩子们只知道爸爸、妈妈都在新疆工作,不知道___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来奶奶家接他们到新疆去念书,不知道___
⑵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顺势揭示爸爸的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
揭示两者共同点,实现由物及人的升华。
爸爸通过介绍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那么,为什么要以白杨树为中介物?白杨和爸爸的内心有什么联系呢?大家返回前面再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想一想:文中的白杨像谁,哪里像?
学生再读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读后自由述说。教师可从以下观点引导提示:
⑴边疆条件艰苦,爸爸、妈妈无怨无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边疆的建设事业。现在把孩子也接来边疆,这说明他们和白杨一样始终如一,扎根边疆。
哪儿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成长。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边疆需要他们,他们就自愿到边疆来参加生产建设,这说明他们和白杨一样服从需要
⑶新疆条件艰苦,地方偏僻,气候恶劣……这些困难建设者们害怕了吗?没有!他们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屈!
小结:在作者的笔下,白杨树已不单单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树了,而是边疆建设者的象征。像这样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㈡自学课文18自然段。
1、
出示阅读提示:
⑴爸爸在沉思什么,联系上文“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来理解。
⑵爸爸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呢?联系下文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3、
师述:爸爸为孩子将来能否在新疆扎根而沉思;想到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将在边疆成长起来而微笑。从爸爸的“沉思”和“微笑”中体会出爸爸对孩子的心愿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引申拓展。
1、
出示填空练习:
这篇课文表面写___,实际写___。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都具有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建设者___、___的心愿。
2、
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人。比如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由春蚕和蜡烛你们想到了谁?人们常用小草和铺路石来形容默默无闻工作的人。你们还知道哪些?


板书设计:
始终如一
                   介绍白杨     服从需要       借物
                                坚强不屈
白杨
扎根边疆
表白内心   建设边疆      喻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6-28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白杨》教学设计

有序,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31 14:14:21 | 只看该作者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2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