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东岗小学 史 超


教学目的



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课件(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课件展示)。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粱-高粱燃-燃烧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



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写“波、浪”两个生字



四、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在山野里玩得高兴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不过我们相信明年这里会变得更美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教师:李红莲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要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在教学时,我就是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没有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是引领学生通过想象,自读自悟。

  在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引导来代替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通过朗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人们正忙着收获呢。”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接着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课堂实录一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秋天到,谁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生1:树叶变黄了。

  生2:天气变凉了。

  生3:苹果成熟了。

  ……

  师:你们真细心啊!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
  板书:
   
秋天的图画

 




  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画”,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师:画上有什么?

  生(情绪高涨、争着回答):苹果、梨、高梁、稻子、大雁……

  师相机在画旁出示词语:苹果、梨、高梁、稻子、大雁……,给“梨”“梁”配上拼音。

  师:谁来试试这些词?

  生4:我来。
  (清晰、准确地读完。)

  师:这些字你也能读得那么准确,真厉害!只是有一个地方还得注意,那就是“梁”这个字,它单独读的时候是第二声,在词语“高梁”中应读轻声。

  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随后出现的美丽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感觉到原来秋天是如此美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这幅秋天的图画吗?

  生(很兴奋,争着回答):喜欢。

  师: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丽的话。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师:请你们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自主读)

  分四人小组互读互纠。(合作学习)

  师:老师来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用苹果卡片出示生字,背后有该字组成的词语。

  师:哪个上台试试?

  生5:(读词)

  师(正音):“勤”是前鼻音,“笼”单个字读第二声,词语“灯笼”中读轻声。

  进行开火车朗读。

  师:黑板上的苹果你觉得哪颗成熟了,请摘下来并领着大家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的,哪一句就多读几遍。

  生:四句。

  师:谁来读自己想读的句子。(指名读)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请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与周围的小伙伴讨论。

  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意图:让学生看图、读文、讨论,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梨树、苹果、稻海、高梁四个美好的画面,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灵活前后顺序学习。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教师让学生结合画面,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实质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师:从哪看出秋天很美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6:我看到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的梨,远远看去好象许多金黄的小灯笼挂在树梢。

  屏幕显示:
   
梨树──灯笼

 




  梨树旁出示句子: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师: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你觉得XX同学读得怎样?

  生1:她读得很流利。

  生2:我觉得“金黄”一词要读得大声点。

  生3:我觉得应该更高兴点读。

  师: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

  生:带着微笑,声音响亮些。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大屏幕出示句子,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屏幕显示:
   
苹果──脸颊

 




  师:一个个苹果多象小朋友们的脸蛋呀!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

  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苹果树旁出示句子: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同桌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师:秋天还有哪些水果也成熟了?

  (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课件演示:
   
一大片稻子在秋风吹拂下翻起阵阵波浪。

 




  师: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稻子怎么样?

  生1:金黄色的一片。

  生2:一眼望不到边。

  生3:秋风吹来,一大片稻子高低起飞伏,真像大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觉得怎样?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告诉给大家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边读边用双臂做波浪的动作。

  屏幕显示:
   
高梁──火把

 




  师:火把是什么?只有人才会举火把,为什么说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四人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生:秋天到了,高梁成熟挺直了腰杆,多神气呀!

  男女同学比赛朗读句,一起神气地读句子。

  师:秋天是金黄色的,秋天是火红的,秋天的图画多美呀!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来赞美秋天。
  
  看着图,朗读课文。先自由练习,再分四人小组读,指名读。
  (要求一边赞美一边配上优美的动作。)

  师:能看着图,不看句子来赞美吗?

  指名背,集体背。

  意图: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课文接近尾声时,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学生通过各种深情并茂的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达到熟读成诵,自然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欣赏音乐:《秋天吹》。

  师:让我们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再次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

  意图:一首《秋天吹》。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发开去,使他们随着秋风进入秋天美丽的童话世界,共同畅游美丽的大自然,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四、启发想像,练习表达

  师:秋天的图画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画上去呢,你想画什么?

  生1:落叶。

  生2:菊花。

  生3:葡萄。

  ……
  师:你能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像课文中的句子那样写下来吗?
  (课件再次出示四个短句。)

  意图: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图画》说课稿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习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2、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3、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①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②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③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⑤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步:以诗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第二步:赏读重点句,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是朗读指导的第一步,学生通过仿读对课文的朗读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朗读教学的第二步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来品味经典语句,体味文本意境。所以在前一环节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这时问题出现了,孩子们整首诗都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接下来我又该如何指导朗读这四个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这一环节确实还是挺出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第三步:发现规律,欣赏文外景,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在感叹之余,用手中的笔,模仿课文的句式尽情书写一番,可谓水到渠成。针对一些中下学生即兴访写难度教大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写一写,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知识。

第四步:拓展阅读,走出课堂,丰富积累。

  语文专家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仅仅学会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再怎样经典,它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将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向了课外,不仅插入了课后的选读课文学习,让学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这一活动将安排在第三课时,希望到时孩子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0 07: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