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0: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倡导动态生成 促进有效教学
──“动态生成”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 张新元
【摘 要】“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合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



“动态生成”指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生成过程。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随机评价的手段,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动态生成 有效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在语文课堂中应看不到知识的填压,只有教师的引导,只有不断地生成,只有智慧的闪耀。而教师引导是教学走向生成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将教学内容按部就班讲授。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教师问出的问题,就希望学生答出所要的答案。学生稍越“案池”半步,便遭封杀,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沉闷,机械与僵化,学生主体创造精神的焕发几乎是丧失待尽。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一、抓“精彩”促生成



当学生对话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而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课堂上,当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接受学生的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的教学,具体表现为:认可学生的观点,或者对它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比较或者概括,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课堂上,我们还经常碰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冷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此时如果教师消极地应对,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种应对往往会适得其反,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那遇到这类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探问和转问,教学的再组织无疑是理答的有效方式。



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的场所,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而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具有生命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获得生机和独特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才能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二、抓“肤浅”促生成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深入浅出。



比如五年级在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鲁迅以他的笔作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老师问:“什么把笔比作武器?”一名学生回答:“因为笔是尖的,可以戳伤敌人。”惹来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没有取笑,而是追问:“笔可以戳伤人倒是一种方法。可是笔有更重要的用途呢,是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最终理解了鲁迅“用笔写文章,来揭露反动派的阴谋”的主旨。老师及时而智慧的引导会使学生思而有得,帮助学生读懂了文本的内在含义,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抓“争论”促生成



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我们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进法”,他认为: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越短。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究竟打几口井?点应该定在哪儿?此时,学生情绪亢奋,正是探索的契机。教师牢固把握,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场所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针对以上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教师提示学生画示意图。学生将课文上的语言表达在示意图上,又将图示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达到了真正的内化,最后形成了一致的观点。



可见,教者要善于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组织合作学习,



通过纷纷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心灵碰撞,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交锋、碰撞、融合,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四、抓“错误”促生成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我们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错误中可利用的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以学生错误为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例如《草原》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发现了吗?课文前面说的“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面又说:“车子飞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马上读课文,不一会儿课堂里小手如林,个个面露喜色,急于发表自己的“发现”。)



生:一开始刚进入草原,草原十分辽阔,一碧千里,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还是望不到边际,觉得车开得特别慢,所以课文用“走”。



生:后来看到蒙古族人民那么热情,走了那么多的路,身穿节日的盛装来迎接他们,作者的心情激动极了,也就觉得车子开得很快,所以课文用“飞”。



生:其实不是车子在飞,而是作者的心在飞。“飞”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走”和“飞”在课文中是极平常的两个字,教者却从中抓出了一对矛盾,以自己对课文的敏锐的感受,为学生的研究、探索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感悟到隐含在两个词语中的丰富而独特的信息,与作者产生了默契。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情感,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看到矛盾处,看不到统一点,理解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设置话题引发矛盾,引导争辩,求得理解,解决矛盾,与作者产生共鸣──抓“错误”促生成。



五、抓“意外”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在教学《猫》时,一位教师拿出的小猫脚印,有位学生突然叫起来:“哇,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一超越预设与教学冲突的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也让教师措手不及──原本教师是想借图来感受猫的可爱。于是教师稳了稳心神,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白纸上的脚印像梅花吗?”学生都说没梅花好看。此时教师抓住契机借势引导:“既然猫脚印不好看,有时还让人感到脏,为什么老舍爷爷说它像几朵小梅花?”就这样将一个与文本冲突的问题,缩小成为一个与文本密切关联的生成点,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镇定自若,遵循导引的规律,将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意外”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回避“啊,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个已经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又让学生对猫的可爱有了充分感受,由衷地喜爱它,并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种平衡后的突破,更是一种突破后的生成。



抓“意外”促生成的策略,是指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生成,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学习任务上来。这时需要老师发挥教育机制予以



应对,巧妙地将学生从“歧路”上拉回来。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而概略地安排教学程序,尽可能地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问题的预案以及教学方式,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化,强调了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体现这种理念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烁着创造的光辉。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动态生成》作者:何颖



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作者:李云辉



3.《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方案》作者:沈海波



4.《试论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作者:蒋兰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实践与研究》作者:叶玲玲



6.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



7.《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作者:叶澜:



8.《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张新元(笔名:无求无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现任学校语文高年级科组备课级长,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本人一直担任学校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曾入围全国百佳语文优秀教师,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首届全国“天天爱学习”杯论文大三等奖,第二届全国“天天爱学习”杯论文大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二等奖,虎门镇“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在虎门镇、东莞市获奖,辅导学生参加的作文比赛多次在虎门镇、东莞市、广东省获奖,在人教网小学语文网发表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资源等达57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4: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