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

   一、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1、课堂口头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我们认为以研究课堂中的口头评价为切入点,这对于贯彻落实课程评价改革精神的需要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
    而课堂口头评价又是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是鲜活的,交互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课堂口头评价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2、小学课堂的沉闷现象还较普遍,应高度关注
    学习的本来面目应当是生动有趣并能够促进人的成长,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育中常常见到背道而驰的现象。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发言涌跃,到了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逐渐减少,课堂逐渐变得沉闷。
    课堂的这种由活跃变沉闷的过程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1)学生为什么要猜测教师的正确答案?
    (2)学生为什么怕回答错误?
    (3)学生答错了题,教师是怎样处理的?
    (4)学生回答错了问题,同伴是怎样看,怎样想,怎样做的?
    (5)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
    3、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在课堂口头评价中的实施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些最新的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在小学数学口头评价中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实践中需要关注和避免哪些问题?这些情况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和探讨。
    二、口头评价应对策略研究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的问题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应对策略。
    (一)消除“位差效应”的策略
    师生之间有心理距离存在微妙的“位差效应”是造成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之一,针对此问题,我们设计了这一策略。
    位差效应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与下位心理。具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1、淡化心理定势
    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
    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策略和方式,并且用不同的激励和表扬语言,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3、化解表达差异
    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自觉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
    (二)营造和谐民主情境的策略
    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怎样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情境,让师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呢?怎样使情境在课堂口头评价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呢?这方面,许多教师都进行了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只提出一点可操作性的策略。要营造有利于课堂口头评价的和谐的课堂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让课堂上做到“四个有”:
    有疑问、有惊叹、有笑声、有争议。
    (三)把握激励时机的策略
    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  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
    (四)多角度评价策略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进步,不断发展。
    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总之,新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地被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并在努力地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评价理念付诸于实践之中。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调查所表明的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口头评价现象,也必然是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报告所提出的四个课堂口头评价的相应的策略研究,旨在为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愿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充满表扬和激励,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9: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课堂结尾艺术举隅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尾语,对巩固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高明的结尾语,是课堂教学的“凤尾”之笔,“点睛”之笔。
    一、分析交流式
    结尾形式:“一堂课下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完了课文,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或有什么收获)?”
               ---------
    这种结尾,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归纳总结式,它是将感性的认识提到了理性的高度。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可以这样结尾:“智取了这么多箭,总得好好总结一下。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怎么总结大获全胜的经验?如果你是曹操,应当记取哪些失败的教训?谁愿意当诸葛亮?谁愿意当曹操?”同学们兴趣盎然,“诸葛亮”们,“曹操”们纷纷登台,从理性的角度总结这次借箭事件,课结得生动活泼。这样的结尾,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陈述个人见解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发散想象式
    结尾形式:“事情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想象一下,当时他(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
    有的文章结尾往往并不交代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意在留给读者去体会其中的内涵。教师则应充分利用这些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的因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想象和创造,鼓励他们另辟蹊径,发挥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教《西门豹》一文,笔者是这样结尾的:“西门豹惩治的巫婆官绅后,老百姓说了些什么?书上没有写,你能猜出来吗?”一个发散式的新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学生沉浸在除恶扬善的快意中,有的说:“西门豹大人,您真是我们的父母官,我们永远爱戴您。”有的说:“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终于被推翻了,这都得感谢西门豹大人您呐!”有的说:“西门豹大人,我们邺地的百姓将世世代代铭记您的大恩大德。”“---------”显然,这些人物语言都是学生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的结果。
    三、拓宽延伸式
    结尾形式:“这样的事例,你还能说出几个?”
              “生活中类似这种人,你见过吗?”
               ----------
    这是一种课堂教学成果向课外延伸的结课方式,是举一反三的实例见证。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是课内联系课外,课内巩固课外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还是教学《西门豹》一课,课将结束前,可以这样提问:“这样的清官,你还能说出几个吗?可以在课外找这方面的书看看,然后我们开个‘清官故事会’好不好?”这样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引导他们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巩固并扩大了教学效果。
    四、探究发展式
    结尾形式:“X X X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不妨去寻找一下有关资料(或设法实践一下)。”
               ----------
    探究发展式与拓宽延伸式的本质区别是让学生带着凝问走出课堂。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一种很有远见的科学教学思想,它能促使学生继续探究那未知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答案。
    例如,教完《观潮》一课,笔者让学生质疑问难,还有哪些知识不明白?一个学生问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在农历八月十八才有此状观景象?”笔者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问题提得有价值,然后向其他同学征询答案。结果没有一人答得上来。于是,笔者顺势把这个问题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并积极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留心查阅有关书籍或向其他课任老师请教。
    再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笔者提问:“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质量相同),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的吗?那么一个铁球,一个铅球(重量不同),同时从高处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有的说铁球先着地,有的说铅球先着地,有的说同时着地。在争论过后,笔者要求大家以伽利略为榜样,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表示愿意回去通过试验来证实结果。
    五、游戏说唱式
    结尾形式:与学生玩文字游戏。
    把文章内容编成儿歌,诗歌。
    --------
    小学生上完一节课,已经很疲劳了,用总结、复述等单调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因此结尾应尽量生运活泼些,有时甚至可以设计游戏、儿歌等形式。
    例如,有位教师教完白居易的诗《草》后,问:“小朋友,谁愿意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妈妈或奶奶听听?”大家表示赞成后,老师提议学生先演习一下,并由自己扮演奶奶。下面是教学片段的实录:
    生:奶奶,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题目是《草》,我背给你听。
    师:奶奶,我很喜欢唐朝李白的诗。
    生:奶奶,不对,是唐朝白居易写的。
    师:是白居易写的,奶奶记性不好。
    (学生背诵诗句)
    师:什么?什么?“一岁一窟窿”啊?
    生:奶奶,不是“窟窿”,是“枯荣”。
    师:啊!是“枯荣”,奶奶耳朵不好。好孩子,“枯荣”是什么意思啊?
    生:“枯”是干枯,“荣”是茂盛。
    再如,教完《大海的歌》后,我以一首诗歌结束了全课。
    蓝天、白云、大海、朝阳,
    吊车、巨臂、旗帜、海港,
    船头的浪花在歌唱,
    乘风破浪去远航,
    海平线上朦朦胧胧,
    祖国石油钻探船,
    自豪地向世界宣告,
    东方巨龙腾空飞翔。
    这种“寓教于乐”而又“乐而不嬉”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检测并巩固了知识,实在是妙。
    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结尾既要讲究艺术,又不能摆花架子,流于形式。结尾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真正达到“画龙点睛”之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造。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学生才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浅显的认识和感触。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起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在学习稍复杂的相遇问题应用题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相遇”、“相距”……这些概念,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深刻认识,我在课上当即让两名学生按我的要求表演。让两人从教室的前后端面对面走,然后走到一起,这样,学生们理解了什么是相向而行,什么是相遇。让另两名学生从教室前后两端面对面走,走了一会儿,我一声令下,两人同时站住,这是两人还隔开一段距离,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了什么是相距。再让两名学生站在一起,然后一个往前,一个往后齐步走,再一起停下,这样,学生便又理解了相背而行,并知道了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的联系和区别。采用了简单的现场表演,学生自觉理解了抽象形态的知识。在这一理解过程中,无疑,无须老师说什么,学生只是通过观看表演这一轻松的形式便自主有效地掌握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而且这个情景一定能深深吸引他们,并印之于脑海,因为这是一个自主观察、自主理解的过程。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劳动的成果。除了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外,我更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形式。对于优秀的作业,我总要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话语:
真是一件艺术品!认真!Very good!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对于一般和
较差的作业,我也尽量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进步很大,再加油!把字写端正清楚些将会更好!再细心一点,准能全对!开动脑筋仔细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事实证明,学生的作业态度一天比一天认真,不但字迹漂亮、清楚、格式大方,而且作业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他们各有各的竞争目标,作业时全身心投入,力争上游,那一次次作业,简直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有地位,学生被尊重了,他感到了老师对他的肯定,从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洋溢在师生之间的、学生间的就是一种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
    二.鼓励大胆猜测,增强自主意识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有了猜测,才有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再来验证猜测并得出结论。
    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让学生先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发言,以“猜”这一轻松的动作行为方式说出了多种结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半;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接着我让学生实验:用圆锥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容器中,看倒了几次装满?通过验证,学生一致得出正确结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了突出等底等高,我又让学生拿任意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也依照上面所述那样实验。结果,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这一组圆柱和圆锥不存在上述关系,从而对知识的突出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学生通过“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尝试、探索”——“大胆的体验”这一认识过程,欣然发现:原来我们的有些猜测就是真理。一种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学生一旦摆脱束缚,找到自我,其个性就会充分发展,创造、创新的潜能便得到实现。
    三.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为了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有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的横截面为8平方分米,长为21分米,把这个圆柱体分成同样的三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这类题目,仅是告诉学生方法,学生不知其因,还是不能理解;如是在黑板上画图解决,学生印象也不深。我准备数根圆柱形的规则黄瓜,发给学生,分组实验。先让学生用小刀横切黄瓜,切成两段,看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黄瓜表面墨绿色,切开后肉为白色,学生很容易发现,表面积增加了,增加了两个圆面。再让学生把黄瓜切成3段,看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增加了四个圆面)切成4段、5段……呢?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的结果,切成2段,用了1刀,增加了2个圆面;切成3段,用了2刀,增加了4个圆面,增加圆面的一般情形是圆面积×[(段数-1)×2]。对于上面一题,学生很快自己列出了算式:8×[(3-1)×2],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后再遇上类似题目,学生总能迎刃而解了。
    四.重视与众不同,培养自主能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主精神,凡事人云亦云,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要创造,就要改变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及不盲目从众的求异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重视学生中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把学生的思维搅动起来,使数学学习犹如钢水出炉,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四处飞溅。
    在测量一个圆的周长这一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想到了课本中所涉及的滚动法,绕线法,而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用绕线法,还不如直接用卷尺的零刻度线和圆上任一点重合绕圆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真是一种好方法,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赞赏了他这种与众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听了点头微笑,咦,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又如:“一批煤共有2400吨,5天用掉了这批煤的20%,照这样计算,这批煤共可烧几天?”学生列出了各种算式:2400÷(2400×20%÷5)、1÷(20%÷5)、5×[2400÷(2400×20%)]、设可烧X天,则2400÷X=2400×20%÷5、(2400-2400×20%)÷(2400×20%÷5)+5,更有个别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5÷20%,听一下这个别学生的解释,同学们眼前一亮,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真是太好了!
    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那些与众不同的探索者,对于他们的观点、想法、建议,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并且让大家都学会与众不同地创造、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育人之道,何其高深,高深在它要培育一颗颗灵动的、富有创造的心灵;育人之道,又何其简单。只要遵循规律,巧用方法,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象种菜一样,只要给予我们所培育的对象以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你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现,我们的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数学优秀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 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 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993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 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 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 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 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 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 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 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 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 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 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 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 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 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 、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 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 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 ,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 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 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 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 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 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 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 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件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
    2.加强备课。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 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3.加强检查、考核。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 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 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 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2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