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与杜甫《绝句》备课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读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杜甫《绝句》
广东省佛山顺德容桂高黎小学 黄慧兰
【文本解题】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杜甫《绝句》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7课)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操是十分有利的。下面是关于这两首古诗的肤浅的解读。



(一)《望庐山瀑布》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写景诗。“望”是诗眼,整首诗围绕着“望”字来写,望中所见,所感,所叹一气呵成。



首句写望中所见香炉峰的景色,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袅袅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一个“生”字不仅描绘出日照高峰时的美景,而且境界全出,把整座山峰都写活了。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瀑布,却与瀑布密切相关,是为不寻常的瀑布创设了一个不寻常的背景。在这高耸入云的香炉峰的衬托之下,那“挂”于“前川”的瀑布,“落”于“九天”的“银河”更显出非凡的气势和神奇的色彩。



次句用“遥看”点题,引出瀑布。“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那从悬崖峭壁上倾泻的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试问谁能将如此巨大的一幅山水画高高挂起来呢?当然是大自然了。所以“挂”字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也正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精华。



接下来是对瀑布进行具体的描写,极写瀑布的动态美。“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而有气势。“直下”把瀑布奔腾倾泻的声势和珠进玉溅的状态写得惊心动魄,给人如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一句巧用比喻,可谓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的奇伟想象。笔墨夸张而不离真实,想象奇特而颇显自然。且看!巍巍香炉峰隐藏在云烟雾霾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构思奇特而又精巧,语言洗炼明快而又生动形象。不愧为诗仙李白的传世佳作!



(二)《绝句》



课文所选的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年回到成都草堂时所写的即景小诗。《绝句》古代诗歌的体裁,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句一景,借景抒情。诗人的眼睛犹如一部摄象机,由近景摇到远景,再由远景摇到近景,交织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天然画面。



美景一是“黄鹂鸣翠柳”。初春微风,咋暖还寒,新绿的柳条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尽情欢唱。有色有声,构成清新而优美的意境;春风拂面,鸟声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美景二是“白鹭上青天”。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蓝天的映衬下,一“青”一“白”极为鲜艳;蓝天白云下“一行”“白鹭”自由飞翔,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可谓赏心悦目。



美景三是“西岭千秋雪”。诗人由仰视而远眺,遥望西山披戴着千年未化的机雪,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这是诗人勾画的远景,却巧用一个“含”字,就把这幅远景图像镶嵌在窗框之中,由小见大,由远就近,亦幻亦真。千年积雪的西山,只有在空气清澄的晴日里才清晰可见,观赏到如此难得的美景,怎不令人留恋忘返。



美景四是“东吴万里船”。上句是从窗口远眺,这里是从门外看。江中春水浩荡,停泊着可以驶往东吴的船只。诗人所处的成都与当年孙权所据的东吴相距万里,诗人所见的船只虽然不一定都驶往万里之遥的东吴,而于今安史之乱平息,因而在诗人眼里,草堂门前的船只都是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的万里船,只要一蹬上船,就可以“青春作伴好还乡”了。“万里船”是景语也是情语,寄托着诗人深切的乡恋和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期盼。



这一幅幅图画,不仅色彩鲜艳和谐,如黄鹂、翠柳、青天、白鹭;而且有声有色,动静交替,时空相接,景情相生。“千秋雪”显示时间上的永恒静穆;“万里船”启示空间的广袤开阔。诗歌中流露出浓浓的乡情与喜悦。



这两首古诗都包含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景由望中出,情因景生,所谓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教学中应以诗歌中的美景来感染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审美情操。两首古诗景物描写的观察点都是“望”中所见,远眺,近看,仰视,近观,角度不同,景色有变,所谓“横近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富有诗情画意的古诗,教学中宜重在朗读,以增强语感,辅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感知和感悟。在赏析教学时尽量避免枯燥的专业术语,多用浅显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使初学古诗的学生学得有味有趣有所获。



2010年11月6日



《古诗两首》教学预设案



【教学理念与思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富有诗情画意的古诗在理解与鉴赏方面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宜重在朗读,以增强语感和增加积累;辅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感知和感悟。尽量避免枯燥的专业术语,多用浅显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使初学古诗的学生学得有味有趣有所获。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庐”“炉”“瀑”“疑”“鹭”“含”“岭”“泊”“吴”等生字词,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诗歌节奏以及重音处理。



【教学方法与步骤】启发导读与粗略鉴赏相结合。用两课时分三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步通读,疏通文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第二步,分析讲解,理解诗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第三步,朗读训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用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图景,春风杨柳图,生字音形义分析对照表,诗歌节奏分解展示。



【教学过程】



《望庐山瀑布》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让学生感知瀑布情形,有初步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课件《黄果树瀑布》,让学生说出图景内容。



教师启发:这是贵州黄果树瀑布,真是美丽壮观。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山壮丽,像这样的瀑布还很多,譬如庐山瀑布就十分壮观(展示庐山瀑布图景)。唐代大诗人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好不好?(板书课题)



解题:



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境内,是我国著名风景区,有很多名胜古迹。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象挂着的白布。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被称为“诗仙”,喜欢山水田园风光,给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板书:李白,唐代,诗仙)



(二)示范朗读:这里要求教师范读课文而不采用录音朗读,主要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更逼真地感受到朗读的魅力。



1.教师范读时要求学生圈出生字词。



2.提示(整体感知):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瀑布,主题是赞赏庐山瀑布,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生字词:课文下方标注有拼音的字是一定要掌握的。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可以选用形近字进行比较,举一反三。(课件展示如下内容,并朗读和书空,注意“瀑”“疑”的笔顺)



例如:庐(茅庐)—炉(炉灶)—芦(芦花)—卢(姓卢)



瀑(瀑布)──曝(曝晒)──爆bao(爆破)



疑(怀疑)──嶷(九嶷山)──凝ning(凝固)



(四)赏析:教师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启发: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瀑布的壮美,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首先要明确观赏的角度,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观赏庐山瀑布的?



提示:课文标题已经告诉我们,是“望”(从远处看,从低处往上看)。那么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



提示:“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作者首先看到的景象。这里的“香炉”不是寺庙中烧香所用的香炉,而是庐山的一座山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展示香炉峰图片),“紫烟”也不是真正的烟火,而是山中的雾气。作者从远处眺望,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袅袅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一个“生”字不仅描绘出日照高峰时的美景,而且境界全出,把整座山峰都写活了。如果换成“升”就没有这样的效果。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瀑布,却与瀑布密切相关,是为不寻常的瀑布创设了一个不寻常的背景。



教师启发:接下来的三句是具体描写瀑布的壮丽景色,请同学自己读一读,再想一想,哪些词语用的最好,好在哪里?(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不管学生回答如何,都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提示:“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用得好。“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那从悬崖峭壁上倾泻的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如同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试问谁能将如此巨大的一幅山水画高高挂起来呢?当然是大自然了。所以“挂”字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的“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而有气势。最后一句巧用比喻,想象奇特而颇显自然。你看,巍巍香炉峰隐藏在云烟雾霾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教师启发:诗歌语言精练,字子珠玑,要想写出好的诗歌,必须要有厚实的语文功底,也就是说平时要多读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包括诗词)和注重积累(包括词汇语文知识等),还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说到多读,朗读诗歌与朗读一般的文章不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是有韵律的,节奏感很强,所以我们在朗读诗歌时要把握好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就来按照节奏朗读《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展示该诗的节奏分解)教师范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意其中“生”“挂”“落”几个字要读出重音。学生试读,比赛朗读,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来迎接下课的铃声。



附:课文赏析板书设计



香炉紫烟──生(活现)



望瀑布前川──挂(形象)疑是银河(比喻)赞美



飞流直下──飞(气势)



《绝句》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在一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一首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大家能背诵吗?很好!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池塘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那就是杜甫的《绝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读一遍,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色?(展示配有该诗歌的春风杨柳图景)



提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翠柳”就是初春新绿的柳枝。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杜甫历经盛衰离乱(安史之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板书:杜甫,唐代,诗史),“绝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有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每句五各字的,叫五言绝句。作者当时写了四首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



二、学习生字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因此,通过识字教学以积累词汇是本堂课的重点。



读一读:课文下面标注了拼音的字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它们的含义。



提示:



鹭(白鹭):一种鸟,飞翔时缩着颈。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着糖);藏在里面(包含);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笑)。“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用的不是这个词的本义,而是一种比喻义。意思是说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的景象仿佛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西岭千秋雪”本来是远望到景色,用一个“含”字就把远景变成了近景。



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山越岭);也指高大的山脉(大兴安岭)。课文中的“西岭”应该是指高大的山脉,应为那里有千年未融化的积雪。



泊:船靠岸(停泊),也指停留(飘泊)。另一读音为“po”,即湖(湖泊)。



吴:周朝的国名。课文中的“东吴”,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领地,由孙权所建,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即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2.比一比:除了刚才所读的生字词,课文中还有一些字词(板书:鹂、鸣、翠),谁来说说,如果用部首查字法,该何如查?然后查字典,看看是什么意思。(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的读书习惯)。



提示:“鹂、鸣”两字可查“鸟”部,“翠”字查“羽”部。



鹂:黄鹂,一种鸟,叫的声音很好听。



鸣:(鸟兽或昆虫)叫,如虫鸣、鸟鸣;另一种意思是发出声音,如雷鸣、鸣炮;还有一种意思是表达,如鸣谢、鸣冤。



翠:翠绿色,如翠竹、翠柳、翠玉、翠鸟。



三、解读、赏析:通过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描绘了四幅图景,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板书:四幅图画)



第一幅图:黄鹂鸣翠柳。看!初春新绿的柳枝条上有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有声有色(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音、色的词语。写声音的:鸣;写色彩的:翠),一派怡人景象。(板书:黄鹂鸣翠柳──有声有色)。



第二幅图:白鹭上青天。你再往高处看!晴空万里,一碧如洗,一行白鹭在自由翱翔,有色有形更有情(情态),让学生分别找表示色彩(青、白)形态(一行)情态(上)等词语。(板书:白鹭上青天──有色、有形、有情)。



第三幅图:西岭千秋雪。你再从窗口往远处看吧!西面高大的山脉上,千年未化的积雪,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这景象就像被镶嵌在窗框之中,亦幻亦真,赏心悦目。(板书:西岭千秋雪──银光闪烁)。



第四幅图:东吴万里船。“万里船”可以理解为由万里之外驶来的船,也可以理解为可以驶向万里以外的船,“万里”不是绝对数字,而是泛指远方。这里是从门外看,春水浩荡江边,停泊着可以驶向东吴的船只。作者当时在四川成都,与东吴相距万里,为什么会想到江边所停泊的船只是驶往万里之遥的东吴的呢?这是作者的联想。经历了动乱漂泊之苦痛生活的杜甫,在他眼里,草堂门前的船只都是沿岷江、穿三峡一直到达长江下游的万里船只,只要一蹬上船,就能够“青春做伴好还乡”了。“万里船”三字寄托着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板书:东吴万里船──思乡情怀)。



四、探究性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有疑而读,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疑中领会和感悟。设计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激发:同学们想一想,自然景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要选择鸣翠柳的黄鹂、上青天的白鹭、西山的积雪和江中的船只来写呢?(这个问题让低年级小学生来回答可定有困难,所以不要求学生一定能回答,只是启发学生思考,养成多读多思的习惯)。



2.提示: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绝句中,作者所选的景物都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可谓是春风送暖,花红柳绿,鸟语花香,象征着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白”一“青”(蓝),色彩鲜明,白鹭翱翔,自由自在,表现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西山上千年未化的积雪,在阳光在照耀下银光闪烁,表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万里船”则寄托着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写景是为了抒情,所以要选择便于抒发思想感情的景物来写,不能随心所欲,漫无目的。



五、指导朗读:由于前一课有过这方面的指导,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划分节奏,然后指名学生按照自己所划分的节奏来朗读,大家评议,最后教师点评,再展示正确的划分节奏的诗歌,并示范朗读。学生齐读。下课。



诗歌的节奏划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我会写”和“我会填”;



2.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识字教学任务完成较好,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定兴趣,基本能领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启发教学比较成功。但在赏析部分内容比较繁杂,讲解还不够深入浅出,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和生动性有所欠缺,这些都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强化。





【作者简介】黄慧兰,广东省佛山顺德容桂高黎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闲暇喜欢写作,如《小学语文教学“三到位”》《识字教学三突破》《音乐教育情理言》《语文阅读教学的活与趣》《输入与书写之管见》《用奥运精神激发学习兴趣》《试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利弊》等作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2: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