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计划、试题试卷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过前一阶段的分单元复习和专项复习,相信学生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已经有了相当的掌握,本阶段的复习重点是通过模拟测试,找出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盲区”并加以强化巩固。
一.教材分析    
课本每单元有2-3篇课文,1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其中至少有一道题的训练与该单元的学习重点相对应。
二.教学目标  
本册语文学习的训练要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拼音。 
(1) 会背诵字母表,能比较熟练地按音序查字。   
(2) 会按音节读出字音,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2. 识字、写字。    
(1) 巩固前五册学的汉字,掌握本册生字296个,多音字16个。    
(2) 继续练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学会据词选择义项,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3) 能根据词义确定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会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能用生字组词、扩词。    
(4) 能熟练地用铅笔写字,开始学写钢笔字。练习用毛笔仿影,掌握基础笔画的书写要领和运笔方法。   
3.词语。     
本学期要掌握的词语约340个,具体要求为:    
(1) 能认读并听写词语表上的词语,会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 能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会给部分词语找出近义词或反义词,能正确选用近义词。    
(3) 能按要求给词语归类,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和正确搭配词语。
4. 句子。    
(1) 能通过理解句子中的主要词语来体会整句话的意思。    
(2) 会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能修改问题明显的病句。    
(3) 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4) 养成文必加点的习惯,会按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5. 阅读。     
段的阅读是本册语文训练的重点,通过训练,重在让学生掌握读本懂一段话的基本方法,继续练习默读,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1) 认识用总起分述方法和并列方法写的段,掌握这两种段落的阅读方法,能按“单元学习提示”上的指点,读懂这两种段,完成指定的习题,并能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材料的阅读中去。    
(2) 学会预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人物的心情,给人物对话选择合适的语气;能背诵、默写课本中规定要背诵、默写的课文。    
(4) 学会说一段话的意思。    
(5) 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 听说。    
(1) 能集中注意听别人说话,能听懂别人讲话的主要意思。    
(2) 能用完整的语句,清楚、响亮地提出疑问和回答他人的问题;学会邀请用语,能抓住有特征的建筑物为他人指路。    
(3) 能按要求复述课文和广播内容,会有条理地讲述所见所闻。   7. 写作。
(1) 能观察图画和事物,按顺序写一段通顺的话。    
(2) 能按指定的段式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 初步学会写日记和书信,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三. 复习措施   
1. 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侧重点地安排复习内容,真正起到查漏补缺。   
2.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可以分层复习,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真正起到复习提高的作用。   
3. 教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辅导,家校联系,使其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四. 复习安排   
1.单元复习(6课时)—马天录老师。老师先讲解本单元的重难点,再按单元测试题进行检测,最后教师点拨。   
2.归类复习(6课时)—陶娟老师。可以按词语、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句子、课文内容填空、作文等方面进行复习。        
3.综合复习(6课时)—朱克亮老师。学生进行模拟练习,教师主要是通过检测,反馈不足,重点讲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