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一些做法 二年级 小郑
一、原因
1、学生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还有一些学生做作业时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写完作业又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 (2)、感知因素
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如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 1.字形相似,如“环——坏、 “提——题”;2、局部不同,像“床——麻”、“盲——肓”; 3.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未——末”“土—— 士”、“田——由”4.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 像“陪——部”等。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错字的原因,谈谈几点做法:
1、自己纠错
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总是习惯圈出来加以改正,但还是出错,收效甚微。我们可以不再帮学生改错,只是在出现错别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个标记,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这样做,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整个过程,培养了他们寻找错别字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便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2、形声字纠错法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的,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 如,“木”和“禾”易混,教师就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凡与树木有关的字都用“木”字旁,如“树”“枝”“根”等;凡与庄稼有关的字都用“禾”字旁,如“稻”“穗”“秧”等。
又如,“衤”和“礻”易混,教师就可以这样指导:“衤”是“衣”的变形,因此“被”“衫”“补”等字都用“衤”,而“礻”与占卜、祭祀等有关,因此“神”“祝”“礼”等字都用“礻”。 再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
从中悟出形声字的规律: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意。
3、变字练习法 (1)变字练习。 A.添一笔变字:“大——太”“休——体”…… B.减一笔变字:“玉——王”“吏——史”…… C.改一笔变字:“压——庄”“玉——主”等
( 2) 区别字形组词:
贪( ) 贫( );奉( ) 奏( )。
( 3) 加偏旁后再组词:
良———(粮) (粮食) (娘) (姑娘) 包———( ) ( ) ( ) ( )
舀———( ) ( ) ( ) ( )
( 4) 选字填空:
在再———正( ) ( ) 见 历 厉———严( ) ( )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