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小学社会教学中的“增、减”效应及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是一个社会发展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无限扩展,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条件。社会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是极富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新课程。怎样通过上好这门课,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是每个社会学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课教学现状分析

我市的小学社会学科教育改革和其他学科一样,正经历着“知识—能力—素养”的发展阶段,但教育观念滞后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牵着学生走的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少;具体指导和规定的多,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科学探究活动少……这样做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学生束缚在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轨道上,造成了教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呆板局面。这可能是造成学生不会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的主要原因,这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认为在社会教学中应恰当地“增”与“减”,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社会课教学的“增与减”

1.增加直观感知,减少空洞说教

社会教材中的部分历史、地理及民俗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抽象空洞的说教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性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图片、实物、录像、录音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积极创设情境,缩短时空跨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学习《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自学书上内容,然后通过闭路电视把相关内容的历史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看到爱国将领邓世昌英勇善战,最后以身殉国唤起国人的觉醒,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对爱国将领的敬佩之情,“勇哉壮节首捐躯,无愧同袍夸胆识”海疆卫士邓世昌,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当问及他们的内心感受时,“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振兴中华”成为孩子们的一致呼声,这样教学的效果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历史,同时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的力量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2.增加社会实践,减少教师灌输

常规的社会课作业多以书面练习为主,忽视了社会课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益处。正所谓“课堂是小社会,而社会才是大课堂”。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采用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在进行调查前,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调查提纲。如学习《家庭与社区服务》一课时,可以从自己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开始,准备两个调查提纲:1、你家附近开展了哪些社区服务?这些活动给你家解决了哪些困难?2、如果没有社区服务,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这样,以家庭调查为基础,继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如学完《家庭与社会》后,让学生通过调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每个家庭生活得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繁荣?等等。采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获得第一手资料,大家感兴趣,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3.增加自主探究,减少被动接受
社会课上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直接写课题,揭示学习内容,学生却一脸的漠然和无奈,教师则一肚子的愤愤然。细细一想:如此缺乏趣味的教学怎能激发孩子求知的热情?而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主观意识支配下,以活跃开拓的思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形成结论,这比之于直接灌输知识结论岂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飞跃。在《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经济特区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绩,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课前利用电脑网络及课外读物查找有关资料,课上分组进行列表归纳,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经济特区的发展特点、取得的光辉业绩充实了、丰满了,学生从形象生动的感性知识中,形成了理性认识:经济特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地区,特区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改革开放政策给各地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使各地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正在崛起,中华正在腾飞。
实践证明,在社会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增”与“减”,学生对小学社会课就能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就能得到较充分的提高和发展,情感体验也将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例如:学习《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我校六(4)班共有54人,其中参观访问的有9人;实地考察的有12人;采集水样标本进行实验的有4人;拍摄录像的有3人;照片取证的有18人;搜索电脑网络、下载资料的有5人;检索图书资料的有3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地将课本内容、社会知识、现代信息有机地融合,扩充了个体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了主体充分参与,学生受益匪浅。
三、社会课改革任重道远
前不久,我校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问卷中学生的“对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原始资料归类整理,其学生学习心理倾向分析如下表:
认为教师讲得好、课文知识丰富

希望补充课外知识

喜欢、赞成社会调查

喜欢小组讨论、给学生更多时空、知识靠自己获取

喜欢教学民主、鼓励为主

教师讲的书上都有、反对空洞说教

讨厌社会调查

17.85%

7.14%

39.29%

10.71%

7.14%

14.29%

3.57%

从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社会调查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
2.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欲望较高,但还停留在“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的层面,属接受学习水平,充其量是主动接受水平;
3.学生中自主研究、探究的还属少数,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刻不容缓,且任重而道远;
4.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加强研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们在社会课教学中,虽然进行了种种改革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角色,主动从传统的灌输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鼓励者,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应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任重而道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
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锻炼、自我创新。自主是创新的土壤,创新离不开自主。在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中,惟有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并创造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17: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