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技巧” ——《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09: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个月的假期,可以自由分配自己的时间,除了出门游玩散心,感受不同城市不同的生活气息,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福利,还可以让我尽情的畅游于书的海洋里。这个暑假让我再次对教师与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的就是李镇西老师。记得第一次认识李老师还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偶然听到李老师的讲座,但那时的我对教育以及教师都没什么概念(学生时代并没有想过自己也能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所以听完讲座也没什么印象,而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一名从事小学教育两年的教师。虽然已经有两年的教龄,但仍然对教育这个行业以及教师这个职业存在很多不理解,几经风雨之后,在这条道路上便充满了疑惑,变得迷茫,甚至怀疑,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前也读过一些教育类专著,读完会精神振奋,浑身有劲,但却不知道力该往何处使......而在灯下细细品味李老师的文字,不平静的心在渐渐沉淀。

“一本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枕边书” 这几个字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这个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是李老师以自己四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对一线教师提出的101 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讲解,全书以问答形式,分别从职业理解、阅读、写作、师生关系、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六个方面来阐述。阅读时,书中问答的形式就像自己正在和对面的李老师在进行交谈,李老师他语重心长,方方面面,细心而周到,让我从中不断吸取着营养。读完这本枕边书,我也想和大家分享让我受益匪浅的语句以及结合自身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拥抱生活,钟情教育” 教师的生命状态——职业理解篇

“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而是为自己做”这是李老师对“职业认同”的理解,他还把教育比喻成结婚,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教育生活的全部。作为青年教师,只有真正有了职业认同,才会去用心教育,感受教育从而从教育中获得职业价值和职业幸福。

李老师在讲座“用生命润泽生命”中提到,师生双方相互润泽,但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所以他用“拥抱生活,钟情教育”这八个字来概括教师应该有的生命状态。或许看到生命状态这几个字,心中都会产生疑惑,这该怎样去理解它,在现实中又对应着什么呢?生活与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到五个“热爱”::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运动,热爱自然,热爱拍照。看到这五个“热爱”,我便低头沉思了一会,逐渐在回味自己在阅读时得到的精神宽慰,在写作时的酣畅淋漓,在运动时的意气风发,在享受自然的悠然自得,在拍照时的喜不自胜......在教育中,你热爱了,孩子们也会被你的热爱所感染,所以去热爱吧,去润泽你的孩子们。

  二、“真实、平等、尊重、互助”——师生关系篇

陶行知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学生力量之大。”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是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李老师认为搞好师生关系就是要有“教育内涵”的师生关系,即“真实、平等、尊重、互助”。这八个字简单明了,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需要每个教师去时刻关注每个学生,而这其中在面对“问题学生”就很难做到。有教师提问“如何认识问题学生?”,这也是一直困惑我的问题之一,李老师一句话教我们该如何面对,即“问题学生,不但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正常的。”作为教师,确实不能遇到问题学生就选择放弃,我们要正确看待他们,还可以将他们作为一种难题去研究。因为教育智慧源于难题。我还从书中获得了转化和鼓励“问题学生”的方法,如:1.让后进生在新学期展开比赛,看谁各方面进步最大,全班同学以命题作文《xx同学进步最大》为选票进行评选;2.给后进生的家长发“报喜单”。我觉得李老师的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在师生关系篇中,李老师提到的“如何向学生学习”这个问题也让我觉得很实用。总结起来有三点。1.从我们和学生的打交道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中吸取教训。2.随时主敞开胸怀,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李老师自己就是在学生中搞书面调查,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来得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一些缺点)。3.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将接受学生的监督制度化(李老师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认为这样才会具有广泛性可行性、互制性)。

   三、“有趣+有效” 的好课堂——课堂探秘篇

“如何备好一堂课?”这应该是每个想上好一节课的老师想要问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有30 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历史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的非常好,有老师提问“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回答是: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李老师也说出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了五点备课建议,我觉得很实用。1.反复朗读课文或教材内容。2.尽可能充分占有关于教学内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3.把自己当学生来思考(成人有远比学生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成熟的心智)。4.以学生的“学”逻辑来设计教师的“教”的过程。5.预留出课堂的空白。虽然李老师是以语文来举例的,但同样适用于每个学科。

“有趣+有效”的好课堂,“有效”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就是学生相互讲解知识的过程;“有趣”是有段,“有效”是目的,富有智慧的老师都会把这两点有效结合。      李老师的备课建议给了我在备课过程中很大的指导,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朝着有效和有趣的方向,努力打造一节好课堂。

巴金曾说过:“文学的最高技巧,就是不讲技巧。”这个观点应该同样适用于教育。王晓波把巴金的话改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讲技巧,即道术合一。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觉他就是一位不讲技巧的老师,很多经验都是自身不断尝试,不断探索,观察学生,思考教育得来的。不管是李老师的报告还是著作,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给人智慧,给人力量。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的“技巧”应该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教育的真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3: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