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和名篇,没有互动,没有激情。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此文言文教学就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少、差、慢、费”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差,教学效果差;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
那么,如何把文言文教学从怪圈中引出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呢?重新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创设“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是途径之一。
一、挖掘学生的学习源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教材的情感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深入开掘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很有趣。如在教学《童趣》时, 我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物外之趣”,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觉得文言文不难学。
其次,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讲故事,开展简单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理解课文内容。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同学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把握一个教学根本——阅读
在文言文学习中,阅读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有组织有步骤的自主阅读为主要特征,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教学流程:
1、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
这一步骤可采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学生再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句读——学生顺读课文(效果检测)”的教学流程。
2、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这一步骤旨在让学生在读懂课文注释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可采用学生个人自读自译、小组内读译听评的形式。
3、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理解课文大说明书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这一步骤开始时教师要对课文中有关作家作品、文体特征、创作背景等内容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场景或景物)、笔法的理解。还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每组由一主讲人谈出理解,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4、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词汇的学习,用“整理”的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这一步骤旨在学生对所学的文言词汇进行清理、梳理、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可提供提纲供学生参考。
5、背读。
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一步骤是学生最终形成积累的关键。前面四个步骤到位后,这一步骤似乎水到渠成,但要对学生的诵记读背作精要的指导。这一步骤要尽量避免单调枯燥,可采用个人表演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各组之间比赛背读等多种形式。
6、移读。
所谓“移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利用所积累的语言和掌握的方法阅读课外难易相当、意趣相近的古诗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一步骤可用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掌握程度。
“正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移读”这一教学流程,不仅是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新型课堂模式,而且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臻于更高境界。
相信在“有效阅读”教学模式下,文言文教学将改变原来枯燥乏味的现状,让学生也能和我们的“之乎者也”交上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