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镇沅直属小学作业管理制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14: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我校有的班级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作业管理实施细则。
一、各年级、各学科必须“零起点”教学。严禁敷衍教学超纲超进度教学。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新的知识内容一律“零起点”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完整性,对于非“零起点”教学的老师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严禁强制和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等行为。
二、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设计要适合学生实际,要凸显作业实效、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习习惯。既要让优秀生吃好,又要让学困生吃饱。操作方式可以采取基础作业全做,选拔性(能力提升)作业选做的形式。教师对于积极认真做选拔性作业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通过家长会,班会等形式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
三、作业形式多样。不能仅局限于书面作业,应多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严禁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
四、规范学校学生教辅材料订购。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一科一辅”要求,严禁强制或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等行为。
五、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一二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各学科作业总量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不留机械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
六、加强沟通。同年级同学科老师要通过集体备课,加强对家庭作业的研究,不仅要统一,而且要控制量。年级内每位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和所用时间要在班级内公开,方式是每日将作业内容和需要的时间登记在《学生家庭作业记录表》,便于各学科教师沟通和协调。班主任老师协调好班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间。
八、加强监管。教导处要通过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家庭作业量的情况。并通过检查各年级、学科教师批改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总量的情况。每个年级的辅导课时间,教师可以进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或者答疑,但严禁无故挪用、挤占正常上课时间。
九、加强教师与家长联系方式的管理。严禁教师在家长微信群、QQ群中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要以《作业记录本》为主要形式记录当天的作业;严禁在群中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严禁要求家长在群中完成每日打卡作业;严禁教师在群中点名批评学生或发表不当言论。
十、严禁班主任,老师公布学生考试排名。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不出偏、怪考题,考试难度适当。严禁公布考生个人或集体的考试成绩、名次等信息,校内不得开展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十一、作业批改要求
(一)必须由教师本人完成,不许让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批改作业要有批有改,有等级(A、B、C、D或优、良、及格、不及格)、有注解或有评语,并标注批改日期。作业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明确具体,不模糊笼统;以鼓励为主,不盲目批评。杜绝形式主义,不准只批不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要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
(二)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的错误,一般在错误的地方用“?”等形式指出来,一般不采用“×”来指出错误的地方,对于书写明显、书写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在学生错误的地方将正确的答案书写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批改反馈及时。逢留作业必批改,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反馈不超过2天,作文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必做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选做作业的批改量不应少于总作业份数的1/3,作文批改可精批(通览后细改,加眉批和总批)与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相结合,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及时做好作业讲评,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正意见。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
十二、加强家校联系。通过调查问卷、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学校每学期要召开至少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调查问卷,不定期地致家长一封信,让家校做到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互相支持。
十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证学生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加强大课间和体育课的管理,增强学生体质。不无故挪用挤占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8: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