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2:5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升》教学反思 课上分成了三个步骤:1.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 :在教学 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发现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然后组织学生应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 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 练习,进一步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2.在认知冲突中引出容量单位升:创设一个“比一比,老师 家的几号水壶的容量大?”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 单位的心理需求,这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容量单位?关于升你知道些什 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对学生容量单位的欲望。3.在估计 与验证中认识1 升: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 等数学活动来感受 升的清晰表象。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 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 升水, 体会不同形状的容器可以装 升水倒入自己的水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再动手操作验证;最后,我让学生估计热水瓶的容 量大约是多少升,以及估计脸盆的容量。在学生初步感知1 升后,让学生充分的 去估。这也是注重学生的估计能力。不管是教师自己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中,都 要注重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因为估计能 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 今天认识的是毫升,有了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相信他们都已经能建立一定的 表象了,在认识1 毫升的水有多少时,我稍多花了一些时间。学生虽然也知道1 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在教 学时联系实际用滴管做了实验,通过用滴管滴出1 毫升的水,说说有几滴,让学 生深切的体会到1 毫升到底有多少。为了方便学生以后的估计,我接下来又分别 用量筒量出了10 毫升、50 毫升、100 毫升、200 毫升,并且将它们导入各种不 同的容器中,让学生感受10 毫升、50 毫升……到底是多少,这对学生在后面的 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一定的依据。在这节课中,我结合教材, 准备了大量的生活中实物容器,学生也准备了好多诸如果汁瓶之类的容器,用实 验操作来代替空洞抽象的说教,帮助孩子积累了更多的直观经验。课堂气氛非常 活跃,学生的课堂反馈也不错。这样的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只要我们教师准备充 分,让孩子们多参与,多体验,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效果当然更不会差。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商一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几十和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这部 分内容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知识基础。例题从买书打包这个生活情境引 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口算时学生的想法较好。接 下来,是教学笔算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重点讨论商是写在个位还是十位,道理是 什么有个别学生易出错。“试一试”笔算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和几百几十除以整十 数,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学会这两类题目的笔算方法,并学会验算。总之本节课 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的同学掌握较好,作业的正确率较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商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 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我紧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选取 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内容,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的笔算方法,另一方面则精心利用已知知识为学生作有效迁移。从而使学生都能 在自我的探究、思考和交流中完成新的学习。最后,提问式的课堂总结,可以帮 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同时把提炼的学习要点自觉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四舍五入法试商》教学反思试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面对一道除数是两位数但不是整十数的除法,要 进行四舍五入试商的计算题,孩子们首先要确定的是拿多少去试商,什么情况下 商大了、小了还是合适,在学习这个内容的时,通过例题让学生们观察理解,但 在反馈练习中问题多多。1.试商的位置不清楚.刚开始学习四舍五入法试商时,怕 学生们不知道把除数看成接近哪个整十数来试商,所以在做除法竖式时都要求他 们把除数接近哪个整十数就写在除数的上面,帮助学生试商。但学生们在练习中 却用商去乘整十数,接着再用被除数减去乘出来的数,这样除数已经发生了变化, 自然就得不出准确的商了。我觉得学生们没能够真正的理解算理。2.不注意通过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主要表现在余数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往 往是小了,需要在试商的基础上改商,可孩子们得到结果后就不在去做检查,导 致计算错误。特别是表现在学困生这一群体中。针对以上问题,我也做了一些方 法上的指导。当学生对于四舍五入试商慢慢熟练了以后,锻炼学生不用把接近的 整十数写在除数的上面。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心算、估算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其次 在孩子们每完成一个习题之后都要习惯性的拿除数和余数来比较大小养成自觉 检验的良好习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对于学生们来说真的是个难点,只有在练习 中不断熟练方法,掌握技巧,才能提高计算的能力吧!

《连除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分两个部分进行的,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 理解和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及书写格式和要求。在这部分教学中 我也发现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容易,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具体的计算中,特别是书写 的格式。在后面的练习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强调和训练。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实际 问题,帮助学生初步的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我着重是引导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观察和比较,找到相同之处,引 导学生归纳出此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接着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的 方法,关键是让学生说清先求什么。从课堂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还是 比较好的,大部分学生可以主动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解答的思路也比较清 这个内容的教学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思路。而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好的学生不需指导,自己阅读题目之后就能解答, 并且讲得头头是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不能理解题意,题目都不能读连贯, 更别提解题,甚至讲清题意后还不会列式,对于解题只是敷衍了事,不知道自己 为什么这样做,也不知道自己算出来的是什么。唯一的方法是只有在上课尽量让 会说的孩子带动其他孩子来理解来表达,老师则是尽量引导学生多读题并提示根 据哪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上课多一些时间给孩子去理解去思考去学习。在新授时,我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 层,一共有224 本书。然 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 多少本书”时,我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板演,再请他们 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 同点和相同点,学生在说的时候说的还比较清楚,最后我进行了总结:解决问题 时关键要先找准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求出中间问题,找到中间问题,那么这道题就 知道怎么做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想想做做”第 题学生完成的都很好,部分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并说出了每一步的意义。做第3 题时就有部分 学生出现了错误,原因是忽视了图中隐含的条件两个小朋友买球拍,结果就有学 生用一步解答了。但学生问题主要出现在第 题,这几题题型相同,都与例题有所不同,虽然也用连除方法解决,但如果像例题那样用先乘后除的方法 解决,先算的是什么,学生难以叙述清楚。

《四舍调商》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这节课,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和掌 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调商,对于学 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分析教材,我没有把这些知识机械地灌 输给学生,而是借助例题,带领学生自己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商和除数相乘比被 除数大了!于是我就紧跟着追问:是因为试商出了问题吗?为什么商会偏大呢? 课堂上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在研究讨论中主动学习调商。学习气氛好,特别令 我惊喜的是,当孩子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时,突然有人举手说:“我发现,咱们 今天做的题有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除数在看成整十数时都用了四舍的方法!” 她兴奋的总结着,我也顺势追问:“那他们在计算的方法上还有什么一样的地 方?”顿时很多孩子有话要说了,就这样他们七嘴八舌把调商的方法总结了出来, 我只是适时的记录下他们的成果。课堂有了这样的亮点,一切变得轻松,计算也 变成了孩子的自己的需要。但在作业中有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 出现问题多的情况:1.两位数口算速度慢,容易出错,还不用竖式计算2.三位数 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3.计算时不仔细。试商后被除数同试商乘除数的积相减 出现错误。4.作完题目后没有检验的习惯,如明显的余数比除数大但看不见。所 以我在想教给学生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适当补充一点试商的小窍门。在查找资 料及收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相对较实用的方法:1.当除数的末尾数是1 用四舍五入法一次试商即可成功。2.同头试商法:如45247这道题,因为除数 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可以直接商9,比较简便。3.折半商五法:如13626 这道题,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 直接商5,比较简便。

《五入调商》教学反思 在学会初商嫌大要调小的调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初商嫌不要调大的调 商方法。能较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什么情况下要调商及怎样正确调商,能较快地 计算需要调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学会迁 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四舍调商”的基础上教学的,“四舍”是初商过大需要调小, “五入”相应的就是初商过小需要调大。教材的编排上,“五入”和“四舍”是类似的, 引导学生对两道例题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 放在一起考虑。对于方法的掌握,学生的问题不是很大,就是有些学生的计算速 度不行,确切的说是口算能力还有所欠缺。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最多的还是计算 错误,特别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容易出现口算错误,其次才是商出错。对于这种 错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先要求仔细计算,实在口算不行,就用笔算,在 正确的基础上在提高计算的速度,此外,在平时,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让学 生掌握最好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的内容跟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阶段, 商不变的性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给今后分数的性质和比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 础。但新教材却把商不变的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都放在一块,给学生自由探索的 空间大大降低了。在数学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 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不求十全 十美,只求一得。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尽量体现这一点。接着,出示练习,巩固 所学的知识。第二个环节,给学生限定被除数 200,然后改变除数),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 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 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 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 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 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 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由学生先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 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 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除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除法的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难点主要在于计算结 果有余数的处理,学生确定余数时容易发生错误。我觉得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很成功。1.课的引入。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先口算905,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口算 90050。然后引出你会把 90050 用简便方法进行笔算吗?考虑到大多学生可 能不会,于是我先引着学生列出竖式做出第一步后,再由学生尝试着用竖式进行 简便计算。学生做的都比较好。然后重点讨论: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一个 0?学生回答的也很好。2.添加了验算。算出商后我又提出:“我们计算的结果对 不对呢?还应怎样?”学生回答:“验算。”这里书上虽然没有提出验算,但是我在备 课时发现书上“想想做做”中有验算的要求,我认为,如果在新授时不告诉学生验 算的方法,到练习中再讲,效果会不好。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验算”。我 问学生:“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被除数?”学生回答:“用商乘原来的除数。”“好,我们 就这样验算。”其实这里的验算为接下来学习有余数的题的验算做了铺垫。3.余 数的处理。学生已经会算 90050,那么会算 90040 吗?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 便方法进行笔算并验算。这里让学生验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并确认余数是 20 而不是 2,而写到横式后要写20,这是为什么?为了保 证以后做题的正确率,我告诉学生一个简单易记的方法就是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除以10 以后,商是不变的,但余数对着十位,余数就是几十。

《简单的周期》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新教材编入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 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 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 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 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我在设计这 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教学设计注 重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以致用,联系 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一、设置悬念,激趣设疑引发学习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以“游戏:男生女生数字记忆大 PK”为本课的学习开起了学生兴趣的大门, 激发学生的猜疑和想要学习新本领的心理需求。学生带着想要学习老师一样一猜 就准的好奇心,热情的投入学习。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线,探索新知。以国庆校园主题图引入新课,通过观察,感知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 的。猜测接下去的颜色是什么?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主题图的规 律并不难,学生易于发现,所以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通 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激发学生探索 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的自由表达,思维碰撞,完全可以 对周期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通过感知周期的规律,理解周期的秩序相同两 个环节的学习,沟通了周期与有余数除法的联系。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 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 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根据 周期定位置,找颜色。根据周期算个数。是本节课解决难点的关键环节。首先, 本环节教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以 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练一练等环节的学习,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注意了加强合 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 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其次,在已 有学习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议一议,集体反馈交流,再次配合利用多媒体手段, 考虑周期数和不完整周期中的个数,理解乘加的方法计算某一图形或颜色的总个 数。三、首尾呼应,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课前和课尾游戏相呼应,相联系, 学生学到了新本领并能及时的利用本领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 体验到周期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所服务。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本课的前面其实就 是原来说的正面,右面是侧面的一种。而这三个面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清晰正 确的表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我也稍作了一些调整。先出示一个正方体,上下 面红色,左右面黄色,前后面蓝色。让学生说说看到哪几个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会按照上学期学习的说法去说:正面蓝色,侧面黄色,上面红色。这时教师 再引导学生,正方体的“正面”其实就是我们看到的“前面”,正方体的“右侧面” 是我们的右面。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并进行表述。这样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的完成表述的转换。后面的练习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效果非常好。

《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 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1.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要求学生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去摆一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操 作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种摆法,并且都想上来演示,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让来演示, 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向你的同桌说说,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通过用语言来 表达和同桌的交流中发现只要有顺序地摆一摆,就能摆得又对又快。2.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丰富的学习经验,但这种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相同, 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根据图中物体直接进行想象推理解决问题, 也有的只能进行操作,进行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 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执己见,我没有急于评 价,而是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说法吗?学生有的说可以去画一画,也 有的说去摆一摆,还有的说先去画一画,再去摆一摆。然后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 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3.等一下,也许就是精彩。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课堂才是精彩的,在教学想想做做的第 种摆法后,准备进行下一题教学时王佳怡举手了,我当时就想:真的还有其它想法吗?时间不多了,是让她说 呢?才是接着讲呢?在短暂的思考后,还是让她起来说,其实她的回答很精彩, 她说先摆四个小正方体摆成楼梯形,然后再在前面或后面添一个小正方体就行

《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观察由几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前面、上 面和右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 者的位置,能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正方体把物体摆来。在本课教学中,我侧重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空间认识。首先让学生用4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 体进行自由拼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4 个正方体组合的多样性,从而激 起他们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没有让学生用摆纸片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而是让学生直接画图,从课堂实际 效果看,由于学生观察的比较到位,所以画的效果非常好,也出乎我的意料。后 面根据图形摆物体,更是将本课推向高潮,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的效果也 非常好。另外在本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较好的解决学生 思维的局限性,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这周第一次让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也是第一次教学生手把手的画统计 图。教后感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这册教学让学生绘制的统计图一般都是在 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2.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里所包含的信息。学生问题: 1.学生对于一小格代表几个单位还是能准确把握的,有时代表2 个单位,有 时可以代表5 个单位,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代表100 甚至1000 个单位。孩 子们把握的比我前期预测的要好。2.当让学生说你知道哪些信息时,大部分孩子 就会说,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对于一些本质的东西 分析的不够。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 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 识。在进行了《数据的分段整理》一课的教学设计时 我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 几点: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 创设了一 个学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话题--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虽然在此以前 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段整理。但借助这一情景学生感受到了分段的 必要 并尝试分段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2.统计的基本过程 即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制成表格、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在读一读、分一 分、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 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 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还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如你能一眼看出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多少最少呢按照这个标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 怎样知道 统计的对不对等等。组织学生共同交流想办法 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 计。这样 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 用我针对学生的意见适时加以引导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发展了思维。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 实际出发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统计知识、方法 和思想 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给学生如何正确 地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2:57:53 | 只看该作者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 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例如,跟学生息 息相关的一项就是平均分问题。而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 算,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问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推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 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 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来自于学生日常 的体育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相关的体验和感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与 思考,设计在不同的运动时间里进行同样的运动,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不同的运 动,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学中通过设计方案、组织活动、获得数据、分析 数据以及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讨研究问题的周密性,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数脉搏时,一开始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地数,有 的即使是勉强找到了,但也不能在1 分钟的时间内正确地数下去,考虑到这个问 题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组互相测量脉搏,因为我觉得上好这堂课的前提就是:学 生都能正确地数自己的脉搏。通过活动学生能发现:在不同的运动时间里,进行 同样的活动,平均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时间越长,脉搏跳得越快; 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不同的运动,越剧烈的活动,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快。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反思 列表是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独立安排的策略学习。教材通过“栽树”的情境, 呈现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 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教材旨在让学生经历“寻求策略--解 决问题--感受价值”的系列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产生学习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并主动 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内化策略。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避免以下误区。只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忽视策略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有效 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 探索和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反思、提炼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只关注策略的应用,忽视对策略的体验。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 策略的形成,这是解决问题教学区别子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出 示问题情境后直接让学生用列表策略解决,接着让学生反复练习用列表策略解决 问题,而不关心学生是否产生学习这种策略的内需。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子解决 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 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因此,我们应先为学生提供接近生活常态而又具有较多信 息的场景,激活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产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筛选的 需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过分强调列表,忽略甚至否定其他整理形式。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 过有效整理信息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 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因为它易于操作,便于学生运用。学生是 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大多数学生能采用适合自 己的方式整理信息,而不宜过分强调列表整理信息,忽略甚至否定其他整理形式。我们还应组织学生对各种整理形式进行交流、反思,逐渐提升学生整理信息的水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反思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 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找到各个数量在 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指导学 生自主填写。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 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要让学生看着表格复述题意,体会 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体会列表整理显示了这些数量的 对应关系。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和步骤。填表的目的是理出解题思路、 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例题提供了表格,学生只要把条件和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整理。这样安排, 能突出并有效落实策略的教学。在 “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 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这既是鼓励整理信息的形式多样化, 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也是引导整理信息的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外 界的指令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选择整理信息的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 力出发,教学时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确保大多数学生都有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 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学生整理信息的水平,由有形的整理逐渐进入 无形的整理信息的境界。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与可能性的大小》这课的内容在原来的教材中是安排在二年级和三 年级,二年级认识可能性,三年级认识可能性的大小。现在安排在四年级,除了 学习的学段不同,教材例题的编排也从原来的 摸球活动,这主要是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可能性教学要求的改变,从对可能性定量描述降低要求修改为定性描述,强调发展学生的随机意识,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本课教学,学生的认知起点就是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游戏活动经验。教材安排 了两道例题,先教学简单的随机现象,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再教学简单随 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为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奠定基础。根据以上几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 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联系 条件说明可能性的大小。2.学生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 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 的原因,体验随机事件,感悟随机思想。3.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通过实验结 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 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从复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入手,让学生说出熟悉的两步混合运算 的顺序,为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扫清知识障碍。然后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 合运算,让学生观察与原先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算?这一环节让学生体 会到新学习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把三步运算 转化为两步运算;直觉意识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都要先 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含括号)。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就是从商店购物这 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中国象棋每副 12 元、围棋每副 15 元,李老师买 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教材中只给了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列出 122+153 后能够结合情境理解计算的顺序,但是这时候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 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所以我又增添了两道混合运算:122-153、122+15 这两道算式,并给学生提供了多条信息: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 15 元、中国象棋一共 12 元、围棋一共15 副中国象棋3副围棋。让学生 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道算式 先算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才比较勉强地说出了算式的含义。一方面感觉学生的问 题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徒增了学习的困难,如果没有丰富 的素材该怎样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 本都掌握。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有 小题,当三步计算转化为两步计算后出现了“减在前、加在后”的情况,学生习惯于加减的 口头表达顺序,计算时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后算减了。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反思 本课在学习了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引入了加减 乘除以及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小组讨 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独立进行尝试计算,使学生品尝到获 得知识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分析、 比较,在探询前后知识的联系中,意识到错误,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以 后的练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有了前面的基础,本课的内容比较容易,学生 的问题还是口算,还有学生不是忘记先算小括号里的乘除法,就是小括号里的运 算还没有算好,就忙着去掉括号去计算其他的运算,导致了最后结果的错误。要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 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计算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题目有没有抄错?检查计 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检查每一步计算是否正 确?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 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 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本课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四则混合运 算的技能: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正是小括号的使用突破了了这 种局限性,是法则更加完美。在这里,我巧妙设疑“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 则”就一定合理吗?疑问激起学生对法则的反思,引发了求知的欲望。在设疑- -释疑--再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本课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 思考、领悟。通过一道题变化小括号的位置,怎么计算结果不一样呢?学生在对 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首先弄清题 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本节课,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 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这三者的区 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培养学生观察、 操作、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我的教学设计是:借助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的线 段,从画线段入手引入新课。首先组织学生复习线段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画一 厘米的线段。画好后,如果去掉了一个端点,就过渡到射线的学习上。接着学完射线后,如果把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去掉,直线便形成了。其次,小组讨论找 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黑板上示范由一点引出两条射 线,组成的图形,来引出角。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已知角的知识,再看书自学角的 相关知识,之后大家再一起交流。课后,感觉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都值得我去认真思考,去慢慢改进。比如:这节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得不是 很到位。虽然教学中也设计了动手画画的环节,但实际上课时,总感觉学生活动 还是不够充分;在总结归纳的时候,自己归纳总结的话有点多;在肯定或否定学 生的答案时,留时间给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有些少,这里如果让学生多说一 说,他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会更透彻。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 小。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点多,比较繁琐,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几乎 没有接触,操作的时候也比较复杂,其中还有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 的一边重合,包括读数时注意到内圈外圈刻度的选择都是重难点。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两个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难:一是量角器 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在本课的一开始通过让学生 对线段的测量来引出对角的大小能不能测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简单明了,切近 主题。接着在介绍量角器的时候发现教学用的大号量角器和学生的量角器之间还 是有一定区别,因此,群殴注意利用投影在介绍,并结合投影测量,边测边介绍 测量步骤。同时,在本节课中,我还给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 实践,让他们多看多量多练,将学习到的操作方法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更有利于 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活动。”在导 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创造角的情境氛围,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有趣,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活动角让学生引出各 种大小的角,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角的特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 过看一看、动一动、折一折、说一说等,让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到了探究新知 的过程中。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同时,给学生充 分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练习中我设计了 题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说说直角、平角、周角三种特殊角的关系和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排上顺序。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 识,又使学过的知识得到运用。需要重视的地方:学生在画平角、周角时,往往不会画出角的展开过程,即 小弧线。即便有些学画出弧线,也都不规范。因此,我先观察学生所画的,并画 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并最后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画。在探索1 周角=()平角 =()直角过程中,有两种方法1)通过摆放三角板,利用三角板直角个数看 关系;(2)周角 360,平角 180,直角 90,通过计算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很 容易理解第二种方法,但对于第一种并不很积极。个人觉得,在这方面可利用课 PPT的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更形象。画角时,学生在寻找刻度时,是寻找 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就需要老师把前面所学的 量角的方法再为学生讲述一遍。练习中有要求学生利用三角板画角,但学生对于 这种类型题目理解有点慢。老师在教学时要先让学生知道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 同时一起分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练习来指导学生怎么摆放三角板。但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用三角板只能得到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而且,不能题目要求 用三角板,就只想到用三角板,要灵活运用量角器,毕竟量角器更精确。

《认识垂线》教学反思 我从孩子们熟悉的“情境”中寻找垂直的影子,从孩子熟悉的马路到黑板的 长、短边,再到课桌的长、短边,顺理成章地使孩子们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垂直这 种特殊的相交。脑海中初步建立了垂直的表象,就开始带领孩子们进一步归纳垂 直的概念。我主要安排孩子们自学,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也能培养 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果然,自学比较轻松,孩子们完全能抓住 关键词。在“互相”两字上,我略作了点拨,或许有了昨天“互相平行”的迁移,孩 子们理解起来并不为难。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垂直的感知,我让孩子们思考:怎样 去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垂直?这也正是为接下来画垂线打基础。孩子们想出了许多 方法:陆彦男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的,显然这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和她想 得一样的孩子有许多。有学生是用量角器去量的,同样是学以致用,简易又方便, 他的方法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支持。更有孩子是用练习本的一角作为参照,去比 划。我想,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但知识得到了升华,其实在潜移默化中也 是对画垂线的方法得到了启示。

《画垂线》教学反思 当问及孩子们:你会画一组垂线吗?大家都自信地回答:能!于是,鼓励孩 子们自由地创作,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到了画垂线的工具:三角尺、量角器等。大 家的方法各有特色,但我还是略加规范。在尝试画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时,有些孩子的方法是有一定瑕疵的,所以,我做了示范,然 后让孩子们在体验后,再对画垂线的方法作总结,进一步将方法规范化。本节课 内容是让学生会画垂线,理解垂线的特征,引导学生会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 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 数学的能力。在引入新课时先出示几组互相平行和相交的直线,让学生判断并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9: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