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课题报告表单《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9:3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名称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课题
  
价值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读正是积累的过程,写和说正是实践运用的过程。将这二者充分结合,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语文课程中,阅读课课时最多,它也担负着更重要的培养语文能力的任务。因此在阅读课中进行读写和读说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课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  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习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投入,,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本学年,我们将继续“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面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学生从范文中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  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习作训练,常以练笔的形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更加平易!  
  
  
三、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整个研究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就以读促写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要竭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也是以读促写区别于其他各种教学模式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2、探究性原则  学生开展以读促写研究,学生亲历探究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实现“我探究我快乐,我快乐我探究”的教学境界,因而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3、开放性原则  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和以读促写研究的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以读促写都具有开发放性,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是个引子和例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观、发展观、创造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空、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努力实现开放原则,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有利条件。  
  
4、差异性原则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差别,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承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唯一性、独特性,每个人都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要把“差异”作为一种个体内在的财富来精心呵护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寻求最佳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我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否则,往往会削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致。  
  
5、合作性原则  今后的社会既有竞争更需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性读写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6、激励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发展。在研究性读写中,教师必须拿起激励武器,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念和树立起再创佳绩的信念,促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7、成功快乐原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应当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这就是说,教学不应该使教师感到烦恼,不应该使学生感到厌恶,它应该使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最大的快乐——研究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这就是以读促写教学成功快乐原则的内涵。它要求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同时教师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快乐原则关注的是学生和教师参与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系统。学生成功快乐的心境,是研究性读写得以实施的软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念成功的快乐。在以读促写中,教师崭新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组织教学,是与学生共度美好的生命历程,得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同快乐、共成功、齐发展。  以上七条原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运用这些原则,每一条教学原则都不会单独起作用,它们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课题实施的内容:
  
(一) 以读促写的方法: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  
  
(1)、对照模仿式。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2)、借题发挥式。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3)、创新发展式。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  
  
(1)看图想象。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3)拓展想象。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作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组合写:  所谓组合写即“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如读文有感,就从读后的感慨入手写一写读后感。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读促写的形式  
  
(1)内容提挈型。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2)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  
  
(3)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4)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5)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  
  
(6)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  
  
(7)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  
  
(8)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21: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