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三、四、五年级的国学课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传统文化教育视如一道风景,让它能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在国学教育中提高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
1、趣味化的形式。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这个方法在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弟子规》的时候非常有效;情景表演法:在《弟子规》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蕴含在其中,以平时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为原型,让学生角色扮演来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积极性高涨。游戏法:学生天生是爱做游戏的,在一年级教学中,我把《弟子规》中的难点用做游戏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重难点知识内容。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在四年级的《笠翁对韵》中我以查找文中的字对来展开游戏,让学生初步理解如何来做对子,要以同样的事物对同样的事情,一个字对一个对,二个字对二个字,以此类推,比如“红对绿,大海对长江等------”,并以小组比赛的形来开展背诵比赛,在每次比赛中小组成员为了集体荣誉都个个兴致高涨,积积准备。
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这种方法适用于低中高各阶段的教学,尤其在《大学》这门课程中,我又加入了开火车读的朗读方式,让小组成员一人读一句,每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准备,知道自己应该读的是哪一句,不允许出现读错音和不流畅现象,否则小组开火车读比赛失败。在这个活动中,高年级同学的优势尽显,在准备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会在小组中展开合作学习,来帮助同组的队友找到应读的句子,并反复练习,当他们的小组顺利通关时,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心不止,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看到学生们幸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暖暖的。
总之在今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和学生都收获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帮互助,找字对时的分秒必争,情景表演时的认真准备,开火车读时的热火朝天,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我相信只要对国学教育持之以恒,不朝三暮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一黄金时期,用国学的经典教导天性善良的儿童,即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