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中考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4)——(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02:2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 大运河的开凿

(1) 目的:公元 605—610 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目的是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三点、四段、五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 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它以世界上最古老、 最长的运河永载史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

(3) 历史意义: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③此后, 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南北动脉的作用。

唐朝人赞颂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2. 隋唐科举制度

隋炀帝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发展,唐太宗加试经史、杂文,武则天创设殿试、武举,唐玄宗加考诗歌;明清八股取士;清末(1905 年)废除科举制。

(1)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科举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2) 实行科举制的意义:①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科举制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唐太宗善于用人。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③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④沿用和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时,增加了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⑤合并州县,以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⑥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说唐太宗重视科举取士。

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历了隋末农民战争的洗礼,深刻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要处理好君与民的关系。 因此他在位期间,经济上减免租税,给农民以土地并保证其生产时间,提倡节俭;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因而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他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做皇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武则天的业绩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武则天基本上继承了贞观之治的措施,发展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她的统治具有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 重要地位,所以开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一位基本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3)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4) 对封建盛世的几点认识:①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不能过分夸大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功劳,也不能不论他们采取政策和措施的作用。②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艰辛努力的结果。③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生活仍然是十分艰苦,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缓和。④封建盛世局面都是不可持久的,统治者凭借“盛世”积累大肆挥霍,使国力耗尽,导致国家衰亡。

(5) 封建盛世给现代人的启示:①关注民生,不断建设和谐社会。②尊重人才,促进社会进步。③ 完善法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④加快经济建设等。

(6) 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

①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曲猿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个体小农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敦煌壁画-《雨中耕作图》。)

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 产地。杜甫“忆昔开元今昔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②手工业:唐代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扬州铜镜、南昌瓷器、宣州纸笔、苏州丝织品。a)瓷器: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唐三彩以黄、绿、蓝、赭等为基本色,造型优美,光彩夺目,尤其是人物和动物造型在斑驳灿烂的釉面映衬下极富动感,唐三彩主要用于观赏品和随葬品,已输出国外。b)纺织业:丝织品制作的工艺水平最高,种类繁多,精美绝伦。 越州制作的丝织贡品品种达数十种;蜀锦以色彩绮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唐朝的衣服,主要以丝、麻为原料。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农家的房前屋后多种桑树。蚕桑的主要产区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c)开元年间,官府在蒲津渡黄河两岸,耗铁 160 万斤各铸四铁牛、四铁人以及铁山、铁墩柱作地锚,用铁索连船建造浮桥,将山西的盐、铁、铜、煤等物资越过黄河,运往长安。

③衣食住行:a)饮茶习俗:饮茶习俗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人陆羽写的,后人称陆羽为“茶神”。唐诗“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b)衣:穿胡服、戴胡帽、蹬胡靴。唐宪宗时流行的椎髻赭面、嘴唇涂黑的时妆则受吐蕃装束的影响。民间还流行翻新与改造的幞头贵贱通用,类似于今天的“马甲”、“半臂”。c)食:中原的饺子、点心也传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也流行。d)住:明文规定建筑房屋的等级, 严格限制各等级建房的间数和规格;不允许任何人建造俯视别人院落的楼阁;普通百姓的房屋不能随意装饰。e)行:流行骑马出行,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④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居住的外国客商。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安城城市建筑分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和西市是长安城两大商业区。

(7) 博大精深的精神风貌:①原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 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动力。②表现: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允许外国人与当地人通婚。③特点: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唐朝璀璨的文学艺术:①千古吟咏的唐诗:李白-诗仙,杜甫-诗圣;②“观者如山”的乐舞, 唐太宗-《秦王破阵乐》,唐玄宗-《霓裳羽衣舞》;③“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

24. 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1) 史实: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 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甥”他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③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又相约盟誓,互不侵犯,并树唐蕃“甥舅会盟碑”。

(2)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影响(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5.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对外政策:开放)

古代中日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古代中印关系—玄奘西行。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来中国。

(1) 遣唐使来华:①背景:唐朝国力强盛,文明发达,吸引众多国家包括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

②特点:次数多,人数多,学者、僧人居多。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次,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③代表人物: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④遣唐使的作用:遣唐使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2) 鉴真东渡:①目的:东渡日本,弘扬佛法。②精神:历尽艰辛,百折不回,六次东渡,第六次 才成功到达日本。鉴真死后葬在日本。③影响/意义:鉴真东渡厚,向日本详细介绍了中国先进的文化、技艺,促进了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 玄奘西行:唐朝时和天竺往来不绝。①目的: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②过程:贞观 初年,从长安出发,途径我国新疆吉中亚诸国,用大约 17 年的时间到达天竺。③影响/意义: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对促进中国和印度 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6. 雕版印刷术、赵州桥

(1) 雕版印刷术:①发明:唐朝初年,人民从印章盒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② 表现:唐末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 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 洲出现类似的桥,比赵州桥晚 700 多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02:28:40 | 只看该作者
27. 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1) 经济重心南移:①经济重心南移过程:a)三国(吴)时期,江南经济开始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c)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水平超过北方,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经济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生产工具、技术等。

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a)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b)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c)随着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手工业:a)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b)铁、铜等金属冶炼质量和数量都达当时世界最高水平;c)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都”。③商业: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④海外贸易:a)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b)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到南海各国。⑤重要外贸港口: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泉州港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成为世界两个最大的港口。

28. 宋代的社会生活

(1) 土农工商: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地主占优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工匠。商人按规定向政府交税。

(2) 乡村生活: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民间传统节日很多, 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俗称年节、新年)、寒食、冬至三大节日。

(3) 城市风貌:①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②宋代城市中有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中有看棚、勾栏,经常通宵达旦地上演傀儡戏、角抵戏、滑稽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等。③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

(4) 瓦舍出现的意义: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 趣味。

(5) 宋代城市的特点:①打破唐代严格的市坊,出现了市坊混杂的局面;②在都市商场上打破了都城对商业活动时间的限禁,出现了夜市、早市;③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专门的场所和设施- 瓦舍。

(6) 宋都城:北宋都城为东京,又称汴梁、汴京,在今天河南开封;南宋首都为临安,在今天浙江杭州。

29.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1)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 年建立蒙古政权,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 忽必烈建元和改革:1271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1272 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 年,南宋灭亡。1279 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

忽必改改革: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①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②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

忽必烈改革的意义: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人自颂(“上视汉唐极盛之数,无以加此”。)

(3) 元朝民族融合(统一)的表现(元朝的民族关系):①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②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③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元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4) 元朝文化的趋同:①元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接受中原先进文化。②元朝提倡 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其中一半是蒙古族学生。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5) 元朝统一的意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①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②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③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④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 开发作出贡献。

3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造纸)

(1) 活字印刷术:①11 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②活字印刷优点: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比较方便,节省雕版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既经济又省时)

③活字印刷的意义: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④传播:西夏已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向西传到欧洲,逐渐发展成金属活字印刷。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 年。

(2) 指南针: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人们制成指南针。到了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的海船装有罗盘针,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都能准确辨识航向。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美 洲)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13、14 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 造纸:14.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31. 《资治通鉴》、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1)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记述了从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 1362 年的历史。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史实(取材广泛),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记事准确可靠,文字简洁生动,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宋词: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兴起于五代,盛于两宋,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①北宋苏轼:词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豪放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 蓄,清新淡雅,婉约派,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③南宋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爱国忧民的爱国豪情,豪放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①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 出有关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元杂剧空前发展的原因:元代城市经济繁荣,这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元杂剧的意义: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杂剧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②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率真挚,清新淳朴。

(4)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绘,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场景: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02:28:57 | 只看该作者
32.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 政治上:①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加强对百官和百姓的监督;②太祖大杀功臣并废除宰相制度;③设立廷杖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已发展到了顶峰。

(2) 思想上:①八股取士,钳制人民的思想;②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

**八股文的定义:明清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位文章叫“八股文”。

**八股取士的危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文字狱”危害: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重要的文字狱有:明太祖时的“胡蓝之狱”、康熙时的“明史案”、乾隆时的“胡中藻狱”等。

**君主制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妨碍社会进步,拉大东西方差距,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之风盛行,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33. 戚继光抗倭

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组织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训练,作战勇敢,人称“戚家军”。戚家军在浙江抗倭, 九战九捷;又抗击了闽粤的倭寇。1565 年,倭寇基本肃清。

**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抗倭民族英,他的抗倭行动保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巩固了东南海防,保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34.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1) 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1 年,郑成功率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经过激烈战斗,郑成功打败盘踞台湾 38 年的荷兰殖民者。1662 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 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 年,设台湾省,刘铭传是台湾首任巡抚。

**设置台湾府的意义:①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③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 雅克萨之战:清军进关时,沙俄乘机入侵我国,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为了保卫祖国边疆不受侵犯,康熙帝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1685 年和 1686 年两次讨伐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的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主权;条约还规 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过境进行贸易。

**签订《尼布楚条约》影响:《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35. 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1) 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①粉碎准噶尔部噶尔丹及其继任者的贵族割据势力;②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并设伊犁将军,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巩固了西北边疆。

(2)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①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②1727 年设立驻藏大臣;③ 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

(3) 在民族政策方面恩威并重,刚柔并济。在坚决镇压分裂叛乱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实 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还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另外还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为维护国家统一,1690 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清军在乌兰布通击溃准噶尔部噶尔丹的“驼城”,打败准噶尔部叛军,此后,清军同噶尔丹及其后接任者进行了近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准格尔部贵族的割据势力。18 世纪中叶,乾隆皇帝粉碎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并设伊犁将军,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巩固了西北边疆。(回部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

**对西藏采取措施的作用(意义):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意义: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并设伊犁将军,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目的:以联络感情,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

**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意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皇帝妥善安置了渥巴锡领导下的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渥巴锡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6. 北京故宫(紫禁城)、长城

(1) 北京故宫(紫禁城):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新的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称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政治中枢。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黄色琉璃屋顶、红墙红柱及绚丽彩画尽显金碧辉煌。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

**故宫的特点: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气派宏 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势和博大精深。

**故宫的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长城:①战国长城:燕、赵、秦三国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建;②秦长城:秦统一天下后,将三国长城连成一体;③明长城:为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是世界奇迹之一。

**明长城的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②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③确保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

**长城的象征意义: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与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 发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熔铸成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 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02:29:18 | 只看该作者

37. 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和四大名著

(1) 明清古典科技巨著

明清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明清之际,一些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 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总体来看,明清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 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2) 四大名著: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展示了东汉末及三国时期各统治集团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的巨幅历史画卷,宣扬“拥刘反曹”。明施耐庵著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明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清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揭示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8. 郑和下西洋

(1)原因:明朝前期,国家富强,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2) 过程:1405~1433 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舰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规模大、人数多、设备先进,船上配有航海图、罗盘针(即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

(3) 影响:①积极影响(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及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消极影响(不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

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业者逃亡。

39. 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1) 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清政府在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但闭关并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 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①根本原因:清朝前期,工商业比较发达,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②清统治者认为天 朝物产丰盛,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③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 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后果)?

①积极影响:对防御西方殖民势力,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危害):a)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b)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07: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