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题有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15: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课后练习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内容与教育部审定新编教材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二楼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内容预览: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负暄(xuān)                公寓(yù)                 商酌(zhuó)
B.别扭(biè)                拖沓(tà)                        颠沛(fèi)
C.修润(rùn)                丁卯(mǎo)                打拱(gòng)
D.删去(shān)                譬如(bǐ)                        朦胧(lóng)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行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B.旅店        南腔北调                一身作则
C.感慨        鞠躬尽粹                诲人不倦
D.恳切        言外之意                自做自受
3.读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草率了事:                                                                                                           
(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一以贯之:                                                                                                           
(3)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  )和(  )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7.将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它的意思。
         。意思是                                                            
8.叶圣陶先生的写作讲究怎样的风格?

9.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  )
A.作文要用语简洁,平易自然。
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
D.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15:43:41 | 只看该作者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zip (51.82 KB, 下载次数: 712)


获取解压密码请打开微信扫描下面图片关注公众号即可自动发送
如果已关注并遗忘密码,请扫码进入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关注绿色圃教育网公众号,可以批量免费下载教学资料,每天为您提供最新教学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15:43:51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夯基达标
1.A 解析 B项,“沛”应读“pèi”;C项,“拱”应读“ɡǒnɡ”;D项,“譬”应读“pì”。
2.A 解析 B项,“一”应为“以”;C项,“粹”应为“瘁”;D项,“做”应为“作”。
3.(1)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2)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文中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始终宽厚待人。(3)一笑了之,表示毫不在意。
4.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注视着”与“英雄事迹”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不能说“下降了”“三倍”。C项,不合逻辑,应该把“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中的“不”删去。
5.A C
课内品读
6.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7.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8.解析 阅读选段,最后一句话写的就是叶圣陶先生“自己的写话风格”。
参考答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9.A
课外拓展
10.①第①段主要通过刘延陵的介绍和自己的亲见,交代作者对叶圣陶的整体印象。②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与下文写“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形成照应。
11.①朴实寡言。②和易宽厚。③爱憎分明。④害怕孤独。
12.①他和蔼沉默的性情与对风潮强硬办法的支持,对妥协论者的愤怒;②在杭州与朋友们朝夕不离与拒绝回访学校当局;③有规律的生活与为陪朋友们打破生活习惯。
13.我同意这种观点。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作者始终平平道来,如叙家常,如“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等语言,便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从选材来看,作者选取的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极平常之事,看似松散,但由于作者对人物非常熟悉,将人物性格特点作为主线贯串始终,就能够写出人物的神韵,写出人物的特色。本文看似结构平朴,语言素淡,却写活了一位质朴亲切的“老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的思念与敬慕之情,情真意切,淡远悠长。
14.解析 该题考查在语段中修改病句。其中第②句“搭建”不能与宾语“资源”搭配;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先“学习”后“运用”。
参考答案 (1)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2)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15.解析 解答本题,要熟悉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答题时,重点把握捡到物品的时间、地点及物品的特征,注意隐去捡到物品者的姓名。同时将领取失物的时间、地点、方式描述清楚,注意文体及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 6月9日下午三点左右,在市图书馆三楼社科阅览室第四阅览区的座位上,有市民捡到了一个橙红色的书包。包内有文具盒、记录本和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于周二至周日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到图书馆问讯处找工作人员小李核对领取,联系电话为8520520。也可在市图书馆公众号“微服务”留言预约领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1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