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培心语——不平凡的夏天 不一样的收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00:3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首过去的一个多月,我惭愧来之前对待培训的浅薄认知,我惭愧我初到异地的浮躁心态,在这由陌生到熟悉的淮北师大,我能够有幸亲耳聆听多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再一次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够与来自不同城市的同行,兄弟姐妹们一起学习探究、交流研讨,真的就像重新走入校园倾听老师的教诲一样,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在第二期培训接近十五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能听到权威专家不同课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众多的疑问在专家、教授那里得到了解决,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参加国培第二期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一、收获优秀的教育理念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都有著名的教育专家为我们进行知识讲座。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我们了解了语文教育最新的理论依据。例如,张德华老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让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到修订的新课标与以往的不同,尤其是今后应该按照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与落实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了。
吴立岗、高子阳、魏本亚、陈金龙四位专家的讲座给我们指明了在识字写字、写话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面的教学方向,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束缚中跳出来,让学生从学习中产生兴趣,孩子们才会爱上语文。尤其是口语交际的教学,更让我明白,口语交际,应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想“口语交际”,会“口语交际”。通过观看视频,我才真正明白了,口语交际课的着力点在哪里。
二、“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
专家们的讲座中有不少经典课例,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智慧灵动或清新自然或朴实无华或巧夺天工或行云流水或浑然天成。课堂上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其实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魅力。点点滴滴的细节传达出他们对课程深刻醇正的解读、对学生博大人文的关怀。所以,从专家们的讲座里我读出了自己的“故事”,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想着自己的课堂。他们的讲座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眼前意义上的“学来一点招数,解决我的教学问题”,而是以理论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使我更自信地走在路上……
三、懂得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反思。作为社会中的人,我应日日反思自己作为女儿、妻子、媳妇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我应反思自己作为孩子一生的启蒙者,我有无在他们成长经历中施加过善,甚至是“恶”的影响。我们眼中看到的孩子,无论是早慧还是懵懂,都存在无限发展的前途。 让他们幸福生活在老师的身边,在他们生命前半段的最初几年时间里,给他们“爱不落”的影响,用以善至善的方式,帮助他们体验生命展开的过程,经历自由发展的阶段,这是我需要去做的。但如果没有一颗充满教育激情和坚定的心,没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时时传情达意的眼睛,我就不会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惯习行为处于视而不见的状态,习而不察,缺乏批判性思考。
国培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接受大师的指引,听了各位专家们的课,从宏观的教育政策到前沿的最新理论,让我的思路不再局限在本地本校的小圈子里,能跳出本位思想,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听了教授们的课,我不是全都能深刻领悟,但看到了前方的明灯,有了前进的方向,相信我一定能快步前进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差距,思想得到洗礼,能力得到提升。这次培训的安排,同仁们都分别随机组合,创造了大家相识相知的好机会。难得有缘让原本不同环境的同行们真正同吃同住在一起,彼此亲近,交流融合,到建立感情。各地市不同的语文教育的发展,好的做法,好的想法,彼此碰撞出了火花。
总之,本阶段国培学习活动,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使我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才是我们成长的途径和最大的收获。“学无止境”,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期待更多的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0: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