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论文交流 计算法则,重形式还是重实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0:3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以前的数学教学相当重视数学概念和理论的表述,对于一些名词、术语等在形式上孜孜以求。这样的教学淡化了实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实际,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数学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上世纪90年代,张孝达先生提出“淡化概念”一说,强调教学中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发展能力。其后,教材逐步删减了一些概念,现行教材则完全删除了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应该说,这是教学思想的一个突破,但又似乎有一点矫枉过正的嫌疑。计算法则的教学,重形式,还是重实质?个人觉得,实质固然是关键,但脱离了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要将内化的知识外显、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计算法则的教学还是“形质兼备”比较合适。

一、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

算法,是指学生完成运算,得出结果的方法、程序或途径。若将它所要求的操作程序以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即为教材中的运算法则。它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程序,解决的是怎样算的问题。而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其内涵包括数和运算的意义、运算的规律和性质,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过去的教学,不少教师关注算法远远胜过算理,将计算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计算程序的操练,他们不是在培养研究者,而且在训练操作工。显然,这是很不可取的。学生对算理的不理解,势必会影响到思维过程的清晰度,影响到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到口算和笔算技能的提高。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情境图,借助直观操作,为理解算理、构建算法提供直观的帮助,通过已有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沿着教材精心编排的活动线索,读懂教材中的提示与暗示,从感性到理性,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算法。

二、强调思辨,在适度概括的基础上交流算法

不少老师认为,计算计算,关键在“算”。既然教材取消了计算法则的形式化表达,考试检测中也不会对计算法则进行单纯的概念考查,那么我们又何必在课堂上花费太多时间来引导学生交流算法呢?这样一来,老师“不想说”,学生没机会说,再加上他们年龄小,不善于深刻思考,概括水平也不高,即便有机会也“说不清”,计算法则便似乎成了“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计算整体认知结构的建立。

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研究、讨论,让他们在“做”与“用”的基础上交流反思:怎样算?怎样算方便?为什么要这样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算法的个性化解读。也许他们的表达的不够准确,不够简洁,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使运算从操作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运算程序与步骤的抽象概括。

三、兼顾形式,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呈现法则

现行教材不再完整地以“条目”的方式呈现计算法则,个人觉得,不太利于学生的提前预习与自主复习。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需要一个慢慢消化吸收的过程,法则的呈现会更有利于他们依“法”行事,完成相应的练习。而且,现在不少年轻教师也坦言:好多计算法则到底如何表达才更准确、规范,自己也不清楚,教参及许多工具书上也查不到,教学时还真有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惶恐。

因此,既然学生已经经历了实际计算的操作过程,又经历了尝试表达的思维过程,计算法则已呼之欲出,教学时完全可以规范呈现完整的法则。这些法则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富有很强的逻辑性,会更有利于学生明晰认识,准确把握计算法则的内涵,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当然,教学时也不必过多地纠缠于法则的表述甚至记忆。

总之,计算法则的教学既要遵循计算法则本身的功能特点,也需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真正让学生充分体验“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过程,学生才可能在熟悉形式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过程能力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11: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