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名称: 确定位置(一)
微课课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 科 : 小学数学
年 级 : 小学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描述: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第几组第几个的位置描述中抽象出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座位表上同学的位置和方格图上点的位置。
时 长: 6分26秒
授课教师简介: 刘芳,女,1978年出生。安庆市四照园小学教导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安庆市“模范教师”、 安庆市第三届“教坛新星”、 安庆市教科研专家库成员、安庆市先进教研个人,迎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迎江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迎江区首届“名教师”、迎江区 “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并参加过《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等近10个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表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等近20篇教学论文和课例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并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电教》、《电化教育通讯》、《安徽教育论坛》等专业期刊。
【教材分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和二年级上册学习用两个“第几”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设计时以教材中创设的“班级座位图”场景引入,让学生从已有的第几组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方法中抽象出“数对”,学会用数对描述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练习巩固中运用“数对”描述平面图上点的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也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更为第三学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如:做操要按顺序排队;每年开学换新老师时,老师所写的座次表;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学生们在解决这类问题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并非难事。因此,我遵循四年级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感受其简洁性;在实际运用中寻找“数对”的规律,提升其思想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平面图上点的位置。
②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雏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多样化确定位置的过程,在探索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②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理解数对的含义,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沟通现实场景和格点图的联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课时安排】
本课设计为1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特色设计说明】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是人为规定的,无需学生探究获得。为此,本课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课件动画演示为辅的教学策略。教学难点是沟通现实场景和方格图的联系,从而学会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点的位置。因此,我遵循四年级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在模拟情景中生成数对。从学生熟悉的班级座位图入手,将教师分步讲解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辅助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用两个“第几”描述位置的方法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经历由直观——半直观——抽象的“数学化”过程,感受数对的简洁性。二是在实践运用中内化迁移。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某些点的位置,思维自然从“空间座位图”迁移到“平面坐标图”,沟通具体情境下位置确定与数学方法位置确定的关系。最后以琅琅上口的儿歌总结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也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更为第三学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以旧引新:以前我们学过用第几个确定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
2、创设情境:看到位置,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在班上的座位。如果一位新老师上课时想请小青同学回答问题,可是又不知道他坐在哪里,你能用“数对”介绍一下小青同学的位置吗?
二、逐步抽象,认识数对
1、用数对表示座位表上同学的位置
第一步:介绍列数
(1)结合课件演示,教师讲授:从左往右确定小青同学坐在第几组,这在数学上也就是先确定他在第几列。
(2)课件演示列数数法:通过数,知道小青同学在第3组,也就是第3列。
(3)字幕提示:从左往右数,确定小青在第( 3 )列。
第二步:介绍行数
(1)结合课件演示,教师讲授:从前往后,也就是在图中从下往上数出他在第几个,在数学上称之为第几行。
(2)课件演示行数数法:通过数,知道小青同学在第2个,也就是第2行。
(3)字幕提示:从下往上数,确定小青在第( 2 )行。
第三步:抽象数对
(1)结合课件演示生成“数对”:把表示列数的“3”和表示行数的“2”写在一个“( )”,中间用“,隔开表示小青同学的位置,这在数学上称之为“数对”。
(2)教师介绍数对的读法、写法:这个数对读作“数对三二”,写的时候先写前面表示列数的“3”,再写后面表示行数的“2”。
(3)教师讲解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通常是先描述列,再描述行,也就是“先列后行”。
(4)字幕提示“先列后行” 。
第四步:形成性练习
(1)教师讲解和动画演示结合:用数对描述座位表中小敏同学的位置,丰富概念内涵:图上每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用一个数对来描述。
(2)教师讲解和动画演示结合:根据给定的数对(1,4)在图中找到小健同学的位置,拓展概念外延:一个数对只能表示图中一个点的位置。
2、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
(1)结合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怎样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学校”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
(3)课件演示正确答案,在集体订正中进一步理解“数对”的意义。
三、儿歌总结,提升能力
课件展示儿歌:总结“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