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十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9: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节选)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朴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来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狗猛酒酸
①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③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④,而狗迓⑤而齕⑥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⑦,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酤:卖。②概:这里是“量”的意思。③县:同“悬”。④酤:买酒。⑤迓(yà):迎。⑥齕(hé):咬。⑦胁:受挟制。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皆良实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4)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0.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不 售 酒 酸 怪 其 故
11. 概括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12.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写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君王要“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8. (1)忠良诚实的人(2)痛心、遗憾(3)有的人(4)想要   
9. (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2)这就是(你的)酒变酸而卖不掉的原因。   
10. 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11.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人才。(或答: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意思对即可)   
12.     (1). 类比(或设喻说理);    (2). 亲贤臣,远小人。
【】
【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都是忠良诚实的人。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大意: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痛恨:痛心、遗憾。
(3)大意:有的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或:有的人。
(4)大意: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欲:想要。
【9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
(2)重难点词语有:所以,……原因。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然而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故停顿是: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11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通读甲文①②段,根据“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可知,第①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内政人才;根据“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可知,第②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军事人才。故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
【12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根据“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可知,乙文第(1)段主要叙述“狗猛酒酸”的故事;根据“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可知,乙文第(2)段主要分析“有道之士所以不用”的原因:“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从“夫国亦有狗”可以看出,乙文运用了类比(或设喻说理)的写法,以酤酒者因狗猛而酒变酸的故事类比国家因有奸臣导致君王被蒙蔽挟持的现象,揭示了君王要“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
【点睛】甲文译文: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乙文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酒都量得很公平,对客人殷勤周到,酿的酒又香又醇,店外酒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然而却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请教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长者杨倩。杨倩问:“你养的狗很凶吧?”卖酒者说:“狗凶,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人们怕狗啊。大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而你的狗却扑上去咬人,这就是酒变酸了、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9:50:42 | 只看该作者
2.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8.(2分)(1)坚定    (2)接近(走近,靠近)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4分)(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10.(2分)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10.(2分)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1.(2分)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11.(2分)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3.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④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            
(3)以书邀余                 (4)谒辨才于朝音堂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马之千里者
D.明日乃还                                          乃不知有汉
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8.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户:门。
②句意: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只是。
③句意: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书:信,书信。
④句意: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谒:拜见,拜访。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于:在/于:在;
B.上:爬上/上:在上面;
C.之: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D.乃:才/乃:竟然。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憩,休息。于,在。酌,倒。据,倚靠。(我们)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以知道,【甲】文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空明,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从“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可以知道,【乙】文从听觉角度写出夜晚环境的幽寂幽静。
答案:
(1)①门;②只,只是;③信,书信;④拜见,拜访。
(2)A
(3)(我们)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4)示例一:【甲】文运用定点观察,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文采用移步换景,交代行踪游踪,写从普宁到寿圣院沿途的景色
示例二:【甲】文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乙】文从听觉角度写出夜晚环境的幽寂幽静。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9:50:59 | 只看该作者
4.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年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3分)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8.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2分)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3分)
(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2)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人不益深乎?
【答案】(1)C
(2)D
(3)BD
(4)①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5)①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②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或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分析】【参考译文】
【一】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有误,旨:味美;
B.有误,其:它(的);
C.正确;
D.有误,乐:爱好。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镞而砥砺之”中“镞”用法是:箭头,名词活用作动词,安上箭头。
A.上: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上面;
B.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C.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D.缟素:白色衣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丧服。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教学相长也”中的“相”的意思是:互相。
A.相:表他称;
B.相:互相;
C.相:察看,判断;
D.相:互相。
故选:B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吾,我,非,不是。句意: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重点词:其,它,指箭。益,更加。句意: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能力。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的句意是: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子路以此来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的句意是: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孔子以此来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答案:
(1)C
(2)D
(3)BD
(4)①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5)①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②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9:51:37 | 只看该作者
5.      内蒙古通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渣重积的样子。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正者
③被发行吟泽畔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0.【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11.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                          ”(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             ”。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解答】(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正:标准,准则。
③句意: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被:同“披“,披散。
④句意: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遂:于是,就。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②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的开始,不译。而,表转折关系。句意: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10)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概括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根据【甲】文中“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投汨罗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准确无误。
答案:
(8)①真正,确实;②标准,准则;③同“披“,披散;④于是,就。
(9)(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②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10)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1)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9:51:51 | 只看该作者
6.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
(四)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23-27题。(16分)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史记》)
【乙】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⑥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升。③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④流:把犯人放还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⑤布:昭示。⑥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23.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2分)
上 以 选人 多 诈 冒 资 荫 敕 令 自 首 不 肯 者 死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介胄之士不拜(      )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3)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         (4)天下无冤狱(      )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胜败乃兵家常事
B.居无何                       居功自傲
C.据法应流                 据理力争
D.复断之以法                   无价之宝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27.【甲】【乙】两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赏谁?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答案】
23.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4.(1)盔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2)一定 (3)愤怒 (4)案件
25.C
26.(1)于是,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
(2)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
27.示例一:我更欣赏周亚夫。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驻军细柳营,手下将士训练有素,军纪严明。这样的将军驻守边境,才能护一国安全。
示例二:我更欣赏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识人才。慰问军队,在受到周亚夫以军礼待之时,不但不怒,反而从中识得周亚夫的真将军性格,并不断称赞。文帝堪称明君。
【】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再根据句意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根据句意,正确的断句为: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介胄”,名词动用,本义盔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披甲戴盔;“固”,多义词,此处作“一定”理解;“狱”,古义异义,古义是案件,今义监狱,这里取古义。
【25题详解】A.才/表判断,是; B.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当,任;C.根据/根据; D.代词,他/助词,的;故选C。
【2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乃:于是,就;以:任命,派;为:做;军:名词动用,驻军。(2)卿:你;欲:想;守法:遵守法律;失信:失去信用,即说话不算话。
【2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语言表达。甲文:周亚夫,是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文帝,是一个明君,善识人才,知错善改。乙文:戴胄,是一个刚直不阿、忠诚耿直、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唐太宗,是一个善于纳谏、知错善改的明君。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欣赏的原因即可。示例一:我更欣赏戴胄。他为人耿直,在太宗因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想要杀他时,戴胄敢于跟皇帝据理力争,犯颜执法,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示例二:我更欣赏唐太宗。作为君王,在愤怒之时依旧能听进臣子的劝谏,面对耿直的大臣,能克己,不动怒,是个明君。
【甲文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在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文参考译文】: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冤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9:52:20 | 只看该作者
7.      2020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0.翻译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12.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躬:亲自。
②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句意: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以:把。
④句意: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效:效命的任务。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此,这。所以,用来……的。之,的。句意: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②重点词:亦,也。宜,应当。以,来。诹,询问。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句意: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故断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从文中“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以知道,诸葛亮接受刘备托孤以来,经常忧愁叹息,担心先帝刘备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损伤先帝的英明,足见诸葛亮的“谨慎”。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觉得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才上表出师,足见其“谨慎”。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以知道,诸葛亮在北伐之前明确各方面责任。首先,他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严于律己;其次,他以“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他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答案:
(1)①亲自;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③把;④效命的任务。
(2)①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②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
(3)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接受托孤以来,经常忧愁叹息,担心先帝刘备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损损伤先帝刘备的英明;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北伐之前明确各方面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2020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 
②尝趋百里外 奔赴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香袋子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着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走:跑
②句意为: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趋:奔赴
③句意为: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容臭:香袋子
④句意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缊:穿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
A.于:介词,表动作的对象,向/于:介词,在。
B.之:两句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C.而:表转折,却/而:表顺承。
D.以,介词,用/以,动词,认为。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节奏。解答此题要先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根据句意节奏应为:余/因得/遍观群书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足,足以。不若,比不上。句意为: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文中用同舍生豪华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6)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结合内容,从作者少时无法得到书,只能借书并抄书来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要不怕吃苦,只有勤奋才能有所得;从作者“执经叩问”的过程描述,可以看出,学习要多问,要虚心求教;据此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跑   ②奔赴  ③香袋子  ④穿
(2)B
(3)C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突出“我”从读书中获得巨大快乐(或突出“我“求学的艰辛)。
(6)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