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随笔 从《石壕吏》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3:3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壕吏》全诗共120个字,但是却记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首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20个字,四个短句,却写出了“诗人傍晚投宿石壕村”“官吏夜里捉拿征夫”“老头听见动静翻墙逃跑”“老妇人出门周旋”四件事情。可谓单刀直入,一句一事,用笔极简。由此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老妇出门看”看见了什么呢?接下来全诗用了80个字详细写了妇人的独白,披露了妇人家中的情况:家里三个儿子都去充军了,并且已经牺牲了两个。“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里有对死去儿子的无奈、心痛,更有对幸存的那个孩子不知道还能够活多久的担忧和无能为力!“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让我们知道了妇人家中已经极度贫困。最后在妇人“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恳求中戛然而止。这一部分用了全诗一半的字数,可谓文章之“详”。

而结尾部分21个字既写自己复杂的心情,又以自己天亮后与老翁的告别,隐晦地交代了老婆婆的去向。此处也为略写。

全诗共120个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应有尽有。对于初中生讲,是一篇不错的写作素材,可以从中学习到写作的经验:用笔极简、详略得当、首尾呼应、设置波澜。

于是,我决定在教授这节课时有意引导学生学习以下的写作知识:

一、           学习文章的结构:叙事有线索、首尾有呼应

整篇文章,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我们能看出来,整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整个故事是自己的亲眼见闻,及故事是以诗人的视角展开的,所以诗人的见闻也是整个文章的叙事线索。

傍晚投宿,天明登途,可谓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究竟哪一部分应当详细写呢?来看这首诗歌,用笔最多的那一部分吧:这一部分,作者用了80多个字写了老妇人和官吏的对话,准确的说是花了80个字写了老妇人的独白。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重点,作者花重笔去写。因为这一部分最能够让我们看到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不止是有生活的贫困,还有对生活的恐惧和绝望。读来让人心痛!这也正是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所以说文章的详和略是要根据文章的主旨部分去剪裁的。能够变现主题的部分自当详写,其余部分则当简略,这样才能主次分明。

二、           学习一种刻画人物的法:侧面描写

文中的人物有四个:诗人、老翁、老妇、石壕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诗人是事件的目睹者,有这样的见闻才有了整首诗歌的由来。既然全是题目是《石壕吏》,那石壕之吏有何特点呢?全诗似乎除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句记叙式的描写之外,再无赘述。但读完全诗,石壕之吏的残暴狠毒、嚣张跋扈却跃然纸上,这也就是侧面描写的妙处了吧!

一句“老翁逾墙走”别有深意!老头儿不顾自己年迈,翻墙逃跑这种反常的的行为使人不得不追问:一听见动静就立马逃走这动作也太娴熟了吧?!有必要吗?不逃如何?这样一路追问下来,自然可知差役、“征兵”猛于虎!此处就是一种侧面描写!

老妇人的哭诉也是正是对官吏的反衬。先说自己的孩子们都去应征了,又说自己家没人了,再说自己愿意去应河阳疫。夫人所说的内容并不连贯,为什么这样呢?回头看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不难看出夫人的悲苦泣诉中夹杂着差吏的怒吼,而老妇人的不连贯的泣诉是因为省去了官吏的话。差吏究竟对老婆婆怒喝了什么?这个就交由读者自己去脑补了(此处牵涉到了下面要讲的留白的艺术)。为何要怒吼老婆婆?大凡是自己平时就是这副跋扈的性格,不外乎是老妇人不愿交人去服役。最后用夫人犹得备晨炊,急应河阳役结束了故事的主体部分。虽然石壕吏没有一句语言一个动作但是他们的残暴跋扈、狡诈狠毒都在老翁和老妇人的语言、动作里侧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种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在汉乐府《陌上桑》里也运用得很经典,就跟罗敷的美通过路人、少年、耕锄者的动作言语中侧面表现出来,美得没有上限一样,石壕之吏的冷酷狠毒之程度也可以凭借读者自己体味了!

三、           学习文章精炼的语言

中国诗歌历来讲求炼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本人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语。《石壕吏》全诗语言的精炼,不仅表现在字数少,更表现在字简意丰上、一字含情上。

  我们来看全文中为一句对石壕之吏的直接叙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个“一何”是“多么”的意思,貌似没有实意。但是用在“怒”“苦”之前,再加上“!”这个标点符号,就在叙述之中蕴含了议论和抒情的味道,虽不直说但是诗人对夫人的同情,写出了差役的狠毒跋扈的不满就流淌在字里行间了。

再来说“有吏夜捉人”一句,也是别有深意。不说征兵,不说点兵,不说招兵,却用了“捉人”!从差役的角度讲不管男女老幼,是人尽可拿去!从百姓角度讲,人人对征兵之事、对征兵制人避之不及!这时候再回过头来品“老翁逾墙走”“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是不是都可以理解了。一个捉人就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差役的狠毒,诗人的悲愤、百姓的疾苦!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句也耐人寻味。“ 夜久”声音才消失,想必妇人苦苦哀求了官吏好久了吧,哀求什么呢?想必不是不带自己走吧。因为”请从吏夜归呀” 由此推算老妇人慷慨赴国难之举并非心甘情愿大义凛然估计是为保护媳妇幼孙的无可之举吧! 正是这样的一种凄惨使得诗人夜深之后还回荡着妇人的哀求,民间疾苦怎能不牵动作者的心弦呢?一句“独与老翁别”的独,也告诉了我们老妇人的结局和作者的遗憾吧。

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流露着是人的情感!好的语言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词语和多种的修辞,平时之处也大有文章可做!让情感自然流淌在才是最高的境界!

    语文的学习,绝对不是只是对课文的学习,而是要学会把课文做为一种材料,学习文章里的知识、激发,体会文章里的情感和情怀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实际中去。作为一首叙事诗,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的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记叙文写作中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