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5作文写一种植物教案及范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作5  写一种植物
  
教学要求:
1、 指导阅读例文,通过分析内容及行文特点,知道写植物要观察它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2、 指导阅读“习作要点讨论”,并结合例文,进一步明确叙述的植物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有本属性。3、 指导学生进行“定性”。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点”,尽量避免涉及“面”。
4、 指导学生进行选材,应当选熟悉的、喜爱的、独特的植物来写,便于写得出,写得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训练要求
1、 写植物2、 细致观察3、 写茎(或干)、叶、花(或果实)4、 写出特点5、 由说到写
二、读析例文,感知说法
1、 读例文,知外形2、 析内容,抓要领(1) 小作者是从几个部分写桑树的?(2) 他是怎样介绍各部分的特点的?(板书)叶子:大、翠绿、鲜亮        果实:颜色变化        生命力:叶子生长较快(3) 总结
三、观察盆景,即兴练说
1、 仔细观察,如实叙述
2、 加入想象,锦上添花
四、讨论注意点
1、 观察顺序时间顺序。(四季,早、中、晚)方位顺序。(立足点)动用感知器官的顺序。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部分到部分。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
2、 写出特点。抓住要点,考虑周到。观察细致,全方位地感知体验。用词恰当,表达清楚。发挥想象,形象生动,增强美感。
五、动手试作,巡回指点
1、 选材,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或与众不同的。
2、 提纲,把握好各个方面。
3、 准确表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自改互改,直到满意为止
认真眷写板书           
叶子:大、翠绿、鲜亮         
果实:颜色变化            
生命力:叶子生长较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太 阳 花

世界上的花有好多种,比如:广玉兰、月季花、玫瑰花、梅花、菊花、君子兰、茶花等等。但是,开花最多,颜色最丰富的花要属太阳花了。俗话说的好:“好花不常开”。太阳花也是好花,有红的、黄的、 白的、紫红的、深红的、橘黄的……太阳花的花瓣是单层的,形状像梅花,花芯上有红色有黑细丝上带黄点。太阳花的茎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弯弯曲曲。它的枝干很细,叶子很密集,花开的挺多。

太阳花只有在见到太阳时才开花,每天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时,太阳花们就争先恐后地张开它们的一张张笑脸。微风吹去,太阳花“摇头晃脑”似乎在念诗,又似乎向行人点头。太阳花的花骨朵儿是红色的,形状有黄豆般的大小。和其它的花骨朵不同,短短的、圆圆的。

太阳花的花籽是由几片小叶子而围成的。花籽像芝麻般的大,小花籽熟了后,散落在大地爷爷的怀抱中,经过阳光和雨露的滋润,第二年就能生长并开放出更加漂亮的太阳花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她尽情地吮吸着蓝天奶奶赐于她的甘露,她贪婪地吸收着大地爷爷的营养。太阳花在大地爷爷和蓝天奶奶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把祖国装扮的更加美丽,让美丽的大自然锦上添花。

太阳花到了晚上就像玩了一天的孩童,疲倦而又欣慰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太阳花虽然没有玫瑰的高贵,菊花的芬芳,广玉兰的纯洁高雅,梅花的香气,但是太阳花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爱太阳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1 11:26:58 | 只看该作者
★ 一、教材分析: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

★ 二、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 .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 三、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