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0:3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分类;二是研究动、定滑轮,发现其作用。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为将来学习物理(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对滑轮进行过深了解如: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它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如果学生有爱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兴趣,可作课外自由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组装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可以通过课件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没有太大的难度。探究滑轮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足够时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只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另一组只研究动滑轮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和力的基础较差,又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有利于突破难点。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新生难度太大了,不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技能
●能够组装滑轮装置;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科学与实际情况联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教学难点: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重物、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1.谈话:我们学校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滑轮形状——像轮子,边缘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4.教师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
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课件演示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6.学生小结: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1.谈话: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们想研究什么?
2.聚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将学生分成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分别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测。
4.分组讨论,做出假设,并记录。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先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3)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要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
(4)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
    作用
名称        是否改变用力方向        省不省力
定滑轮
(动滑轮)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        实验结果        物重(牛)        拉力(牛)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8.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9.学生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10.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
11.小结:在生活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滑轮组。
四、学以致用,迁移拓展。
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总能根据需要来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五、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
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
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六、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⑴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⑵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⑶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

教学片断赏析
在《滑轮》课上教师首先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升旗仪式,然后问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升旗仪式”。
  师:“关于升旗仪式,你有什么问题?”
  生1:“我想知道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
  生2:“为什么旗手往下拽绳,而国旗会往上升?”
  生3:“我想知道国旗的顶端有什么装置?”等等。
(教师出示旗杆上的滑轮图片.)
  师:你能说说滑轮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绳子和轮子。
  师:绳子是怎样放在轮子上的。
  生:缠绕的。
  师:轮子有什么特别的,绳子为什么能绕在轮子上(学生不会时)。
生:绳子绕在轮子的沟槽上。
(教师拿出滑轮的实物讲解:“像这种边缘有槽的装置叫做滑轮。”)
  教师:“国旗上的滑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固定不动。”
  教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好吗?”
  学生1:“不动滑轮。”
  学生2:“定位滑轮。”
  学生3:“定滑轮。”
  显然同学们都同意第三种说法。
  教师提问:“定滑轮只能用于升旗吗?”
  学生:“不是。”
  教师:“你在那还见过定滑轮?”
  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的应用
  学生1:“在工地,经常会看到工人是用滑轮提起重物。”
  学生2:“舞台上的幕布顶端,有滑轮。”
  学生3:“在旅游是我看到,古代城墙中的吊桥的顶端也有滑轮。”等等。
教学手记: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关于滑轮的前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教师还积极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同时把握探索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拓展课外活动,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又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实验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让学生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同时可以减少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0:32:58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国旗怎样升上去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1. 不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2.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但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3.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导入
1.有谁做过升旗手。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2.讲解滑轮的概念。
3.交流讨论:滑轮的形状
4.小结:滑轮式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5.谈话: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做为选做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10、p11的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后记        这课我一共上了4个班级,两个班级失败,两个班级基本算成功。在起初备课时,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估计不足,以为学生组装滑轮不需要太多时间,因此在五(4)班上第一次时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我在简单演示讲解完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后,就让学生活动了,结果学生在组装时混乱不堪,有的把架子装反了,有的不知道用什么螺丝,有的不知道滑轮装在哪个孔内,尽管我到各个组去辅导,但学生用了17分钟直到下课也没有装好。我反思了一下,认为学生是在我讲解组装方法时不够专心,另外自己讲解的内容也太多了。因此,在教第二个班的时候,我把组装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分为两步走,我在讲解演示组装方法之前,提出要比一比哪个组组装得快,以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在讲解完以后我还提醒学生如果组装有困难可以去其他先装好的组看看学学,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组装实验装置用的时间也稍稍减少了些,但组装的速度还是不快,到下课的时候学生才刚刚装好,更别说实验了。第三次教学,我讲一步让学生做一步,学生组装的过程要顺利多了,但实验时学生不会分工,要么都抢着拿测力计,要么谁都不看上升高度,结果到下课时许多组还只完成了定滑轮的实验。之后我再进行了一下反思,一、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估了,组装滑轮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容易,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个新事物,需要时间去摸索,即使有了老师的讲解演示但仍需要老师的更多指导。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安排好谁操作、谁观察、谁记录,只有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做实验做好。三、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探究,但不是放手让学生动手就行了,老师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上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时候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采用了分步走、多指导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探究活动。上完后心里还是有许多困惑,一、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他们要思考,要摸索,也会有失误,这都要时间,但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要让学生充分探究时间往往不够,这怎么办?二、实验中的注意点有几条,但学生只记住了其中的一两条,实验方法不正确,影响了实验结果,这怎么办?三、教师指导多了,会不会给人以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不以探究为核心的印象?





课    题        国旗怎样升上去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1. 不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2.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但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3.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导入
1.有谁做过升旗手。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2.讲解滑轮的概念。
3.交流讨论:滑轮的形状
4.小结:滑轮式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5.谈话: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做为选做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10、p11的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后记        这课我一共上了4个班级,两个班级失败,两个班级基本算成功。在起初备课时,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估计不足,以为学生组装滑轮不需要太多时间,因此在五(4)班上第一次时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我在简单演示讲解完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后,就让学生活动了,结果学生在组装时混乱不堪,有的把架子装反了,有的不知道用什么螺丝,有的不知道滑轮装在哪个孔内,尽管我到各个组去辅导,但学生用了17分钟直到下课也没有装好。我反思了一下,认为学生是在我讲解组装方法时不够专心,另外自己讲解的内容也太多了。因此,在教第二个班的时候,我把组装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分为两步走,我在讲解演示组装方法之前,提出要比一比哪个组组装得快,以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在讲解完以后我还提醒学生如果组装有困难可以去其他先装好的组看看学学,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组装实验装置用的时间也稍稍减少了些,但组装的速度还是不快,到下课的时候学生才刚刚装好,更别说实验了。第三次教学,我讲一步让学生做一步,学生组装的过程要顺利多了,但实验时学生不会分工,要么都抢着拿测力计,要么谁都不看上升高度,结果到下课时许多组还只完成了定滑轮的实验。之后我再进行了一下反思,一、发现自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估了,组装滑轮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容易,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个新事物,需要时间去摸索,即使有了老师的讲解演示但仍需要老师的更多指导。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安排好谁操作、谁观察、谁记录,只有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做实验做好。三、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探究,但不是放手让学生动手就行了,老师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上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时候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采用了分步走、多指导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探究活动。上完后心里还是有许多困惑,一、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他们要思考,要摸索,也会有失误,这都要时间,但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要让学生充分探究时间往往不够,这怎么办?二、实验中的注意点有几条,但学生只记住了其中的一两条,实验方法不正确,影响了实验结果,这怎么办?三、教师指导多了,会不会给人以不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不以探究为核心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0:33:13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层次2: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但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层次3: 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不能选择研究的对象。
层次2: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但不能选择研究的对象。
层次3: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能选择研究的对象。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效 果
一、集中话题
1. 有谁做过升旗手。
2.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 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0:33:25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国旗怎样升上去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四、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0:35:12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新桥实验小学        班级:   五年级        人数:        日期:  月  日
学科:科学        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时:第1课时        执教:姜美玲
1、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5、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6、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本课是衔接本单元第2课和第6课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学生分析:学生是五年级的新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可以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1)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1.布置游戏活动:(1)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2)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3)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4)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1)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2)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3)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电梯属于简单的滑轮装置。电梯发动机位于电梯轴顶部,转动滑轮,操纵电梯,缆绳穿过滑轮移动。缆绳一端与电梯相连,另一端与平衡重物相连。平衡重物起平衡作用,它的重量等于电梯的重量加上平均乘客人数的重量)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1)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2)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3)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
        学生回答


观察滑轮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阅读书本




活动

思考


思考


学生游戏

讨论        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旗杆上的小小的装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怎么样的?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够把旗子升到旗杆的顶端?疑问从心底升起,学习由此开始。


通过图文并茂、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呈现了学生生活中极易接触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提供了一点扶持、一些支撑。

过列表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更加明显。利用杠杆原理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沟通了几种简单机械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这些制作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相关的科技活动时间完成。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和材料保证。

板书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

种类           作用   
定滑轮         不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         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0:36:02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执教: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   王宪芳
点评: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胡勤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杠杆、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时,从“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这一问题引入研究,通过观察滑轮的构造特点,了解滑轮的分类,推想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作用,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实验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本课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策略
1、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学生可直接观察的滑轮也并不多见,教师必须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探究器材;利用视频资料直观再现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2、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猜想滑轮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恰当地运用投影、模型、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在构造上的特点,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2、学会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通过数据分析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4、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采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2、教学难点:探究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旗杆模型、塔吊模型、两种滑轮装置。
2、分组实验器材: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3、课件: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想一想,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2、出示旗杆模型(模型中的定滑轮用纸盒罩住),模拟演示升国旗(找一学生到实验台前演示升国旗。)
3、讲述(取下罩住定滑轮的纸盒):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4、出示课件(图片):滑轮从古到今的应用。
点评:教学中最好的情境创设莫过于事实情境的再现。本课利用自制的旗杆模型演示升国旗的过程较之单纯的提问或看图像更具有直观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滑轮的研究兴趣。再辅之以滑轮从古到今应用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滑轮的应用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二、观察滑轮的构造特点,了解滑轮的分类
1、仔细观察滑轮的构造,说说它有哪些特点?
滑轮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2、交流讨论:根据滑轮的构造特点,你认为滑轮可以怎样使用?
滑轮可以用来提升物体。
3、利用实物演示并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点评: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特点,利用实物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过程,突出了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新的科学事实——“使用滑轮可以提升或搬运重物”、“滑轮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接下来,就是要弄清该事实背后的原因——探究滑轮的作用,故为下一个环节提出了探究的课题。
三、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1、提出问题:你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小组讨论,作出假设:定滑轮安装在旗杆上主要是为了升旗方便,使用定滑轮可能不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使用动滑轮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点评:本环节为逻辑推理阶段,由前一环节的观察型学习逐步转换到推论型学习,将学生思维转入对滑轮作用的推测。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建立“简单机械”的概念,对滑轮的作用能作出“使用滑轮可以降低工作难度、省力或不省力”等作用的推测,因此下一阶段的探究重点就是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有省力作用。
3、设计实验:我们可以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用提升重物的方法研究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是否真的省力。
思考:①实验中,如果要验证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是否省力,应该准备什么器材?(测力计、滑轮、绳子、支架等)②需要测出什么数据?(被提升物体的重量和提升物体时的拉力)③怎样判断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是否省力?(比较被提升物体的重量和提升物体时所用拉力的大小)
4、验证假设:
(1)讲清注意事项:①使用钩码作为被提升的物体,每次实验前要先测出钩码的重量(包括动滑轮的重量),②提升时要保持匀速竖直提升;③为保证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每项实验至少测三次。④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表格一:        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物   重       
拉   力        重物移
动方向        拉力方向       
我们的结论
          N                 N                       
          N                 N                       
          N                 N                       

表格二:       探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物   重       
拉   力        重物移
动方向       
拉力方向       
我们的结论
          N                 N                       
          N                 N                       
          N                 N                       
点评:在整个的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探究计划,通过交流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保证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
四、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滑轮的作用
1、分析、交流:从实验数据上来看,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一定会省力吗?(投影: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滑轮工作原理示意图)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从实验数据上看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思考:既然定滑轮不省力,旗杆上为什么还要安装定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在地面上向下用力拉绳子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试想:旗杆上如果没有定滑轮升旗时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4、播放视频:《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片段。
点评: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学生可直接观察的滑轮也并不多,为此利用视频资料直观再现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五、拓展延伸,激励创新
1、出示塔吊模型并演示提升重物:观察在这个塔吊上分别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滑轮组、轮轴、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等)
2、组装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单独使用时各有优缺点,我们如果能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让它既省力又方便,是不是会更好呢?你有办法吗?请你试一试。
点评:本环节通过组装滑轮组、观察分析塔吊模型的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当简单机械组合为复杂机械(机器)时会更能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反思
1、科学课学习要注重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在设计实验环节,教师用三个问题作“脚手架”,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持,从中感悟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也为学生在今后的探究性学习中自主设计实验提供了基本模式。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引领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2、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认知领域。滑轮的使用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多见,通过视频展示收音机调台、舞台拉幕、塔吊、建筑工地搬运建筑材料、帆船升帆等,开阔了学生视野,对滑轮这种简单机械有了更多的了解。
3、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课时间很有限,课堂上要重点研究什么一定要精心设计,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该用的地方。也就是说,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结论环节上应重点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3 02: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