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趣味数学锻炼学生“听”的专注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6:0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抱怨孩子们不认真听,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听了半天根本就没有听进去。这就是在听的过程中缺乏思考训练,导致了学生“听”得不够专注。低年级如何才能训练学生专注的倾听能力?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善这种现象呢?

我尝试了用给孩子们读趣味数学儿歌的形式,给孩子们读押韵并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儿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提问学生:“你从儿歌中听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儿歌内容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这样的有意识的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考能力。

比如:鹅吃草,鸭吃谷,各人自享各人福。鱼吃虾,猫吃鼠,自己找食才幸福。歌中动物有几多,不用笔算题中有。

解析:当我第一遍读这首儿歌的时候,孩子们都被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根本就没有动脑筋记住儿歌中到底讲述了几种小动物。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说明刚才孩子只听热闹,没有用脑子思考,更没有用心记住里面的内容。这时候全班一致强烈要求读第二遍,当我第二遍刚刚读完,就有孩子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很快数出了一共有鹅、鸭、鱼、虾、猫和鼠六种动物,这让我明白了带着问题的“听”和漫无目标的“听”思考深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训练之后,孩子们对“倾听”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我再给孩子们读数学儿歌的时候,班里就出现了一部分非常用心倾听的孩子。这首儿歌是《一块砖,难垒墙》

一块砖,难垒墙,一根杉,难盖房。一群蚂蚁忙又忙,帮助蟋蟀盖粮仓。蚂蚁努力和坚强,还有蚁勇钢、蚁世扬、蚁阳阳、蚁珠香、蚁予翔、蚁超洋、蚁志江和蚁晨阳,都来帮助蟋蟀盖粮仓。多少蚂蚁帮助蟋蟀盖粮仓?

在学习这首儿歌的时候,孩子们的听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他们只记住了后面蚁勇钢、蚁世扬、蚁阳阳、蚁珠香、蚁予翔、蚁超洋、蚁志江和蚁晨阳这8只小蚂蚁的,忽略了前面的蚁努力和蚁坚强。所以这里应该是一共有10只蚂蚁帮助蟋蟀盖粮仓。

杜甫在《曲江》这首诗中写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就是对孩子们听力的真实描述,只有让孩子们学会像蛱蝶一样深入思考,学会动脑筋记忆,才能真正学会专注倾听

随着学习的深入,训练孩子们的听力要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求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记住儿歌中的事物,而且还要记住分别有几只?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比如《两只小鸟叽喳叫》:花枝上有两只小鸟,叽喳叽喳叽喳叫,摆摆头呀摇摇尾,边唱边跳真逍遥。引来八只布谷鸟,九只画眉也来到,算算鸟儿多少只?无忧无虑伴花笑?

分析:在这道题中花枝上原有两只小鸟,加上8只布谷鸟和9只画眉鸟,共有2+8+9=10+9=19(只)。

这道题考查了孩子们的听力和思考能力,接下来加大难度再次训练学生边听边思考的能力。

例如《猴子捞草帽》:一只猴子的帽子被风吹到了井里,它喊来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树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可还是够不着,于是它们又喊来一个小伙伴,终于把帽子捞上来了。

试问:几只小猴子接在一起才把帽子捞上来的呢?

在这道题中首先出现了一只猴子的帽子被风吹到了井里,它喊来8个小伙伴,这时有1+8=9(只)猴子,后来它们又喊来了一个小伙伴,共有9+1=10(只)猴子。即:1+8=9(只)9+1=10(只),写成综合算式为1+8+1=10(只)。所以共有10只小猴子接在一起才把帽子捞上来的。

在计算的儿歌听力训练中,培养孩子们学会从倾听中抓住关键词,听并记住关键的数据,然后让数字和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多注重搜集一些趣味数学故事和儿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注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的逐步训练,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学会专注聆听。

“听”的专注力就是在举一反三中逐步加深养成的。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但是这个“学会”不是靠孩子自己领悟等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智慧引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的学会听课,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6:01:48 | 只看该作者
春华学校  黄春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11: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