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法与课内 得益于课外”也是大家的共识。我们清楚,语文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
平时教学,我们都知道“用教材教”,也知道语文教学是编者、作者、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是我们总以一个教者的身份,急于解读文本的精髓,太过功利化。面对各册中不同的教学文本,有的相对熟悉,而有的甚至自己都比较欠缺。看了闫学老师的《教师文本解读》给我很好的启示:根据文本体裁归类解读。以一篇带一类,以后遇到类似篇章,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我想到了学校的专题教研,也是类似的做法。正是从上班十余年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课磨课,一次次专题讲学让我成长的更快。“触类旁通”,大抵如此。
书中不仅给我们呈现了闫老师教学文本解读思路,在每一次的解读之后,还附有或是教学预案,或是教学建议,或是教学板块,或是教学思路。教学中有舍才有得,才能做到一课一得。 仔细阅读,还是能学到很多方法的!
培养了一大批杭派名师的沈大安也曾经说过文本解读的一些方法:一、放松心态;二、潜心会文;三、知人论事;四、寻找缝隙;五、多元解读;六、换位思考。闫大师有相似的方法,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也是用一个个课例具体阐释文本解读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做。
因为评职称时有讲课答辩,所以看书时我有些功利的心态,重点关注的是高段的篇目。看着看着,我佩服闫大师解读文本的功力:“哦,原来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设计!”“嗯,这一点可以用”……
第二遍再看,我依旧佩服她的精耕细作,不过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是她的文本解读,也一样有很大的主观性。地域不同,教育特色不同;学生不同,学情不同。她的文本解读很好,就真的适用于每一个老师么?
是的,我们需要立足于自己学情。如果孩子相对能力较弱,那文本解读可以深,但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适用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什么事,都讲究“度”,讲究“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文本解读也是这样,深耕细作也要适可而止。
最后,以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与君共勉: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
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
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
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常谈贡同辈,见浅意殷勤。前途愿共勉,服务于新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