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绪抚慰、巧妙回应等引导策略,稳定个别幼儿的情绪问题。面对“我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等情绪问题,我们一般会说:“妈妈马上就来了”、“妈妈一会儿就来了”。 其实这样的回答之后,幼儿的情绪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他还会一个劲儿地问个不停。如果我们试着改变说法:“你妈妈已经在路上了”“妈妈到大门口了”“吃完点心妈妈就来了”“钟表的短/长针指到4妈妈就来接你了”…,幼儿的情绪可能就会有大的转变。这是为什么呢?相比前面的回答,从一定意义上说,后面的回答具有明显的地点和时间特征,给幼儿的是个比较明确的指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心理分离的距离。这样的回答会让幼儿感到一定的安全感,能很好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感还没有其上建立起来,对家人还是十分依恋,见不到家人,感受不到安全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等加以解决。一方面, 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有趣的离园活动,满足幼儿对角色游戏、桌面游戏等的需要。离园时段的游戏要多样,让幼儿动手的机会要多,还要注意相同的材料和玩具要多,最好每个幼儿人手一份,避免幼儿之间出现争抢。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活动区域游戏性的设置,比如:在娃娃家或糖果店等的门口悬挂一个牌子,牌子上设有“宝宝休息了”或“糖果店关门了”等图样,然后利用游戏时间引导幼儿认识,用富有情景的语言或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逐渐内化和认可,从而形成一定的区域规则意识。再有,教师还要重视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提供足够的开放时间让幼儿充分活动,使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幼儿玩不够”的情况。
所以,关注到个别幼儿的情绪反应,并实施具体的有效回应,消除不安全的心理因素,才能真正实现离园环节的愉悦、稳定、轻松与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