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4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2.月光曲》优秀PPT课件和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1:5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2019年最新更新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部编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册)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22.月光曲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1:58:02 | 只看该作者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M1HwrHGLZjFU5UDlr6f2w
提取码:tix8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1:58:26 | 只看该作者
22.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传”,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背诵第九自然段。
3.能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情感的美。
4.学习作者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贝多芬的善良和爱心。
【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谱”等8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仔细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你知道这是谁谱写的什么曲子吗?
       3.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28岁起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坚持指挥、创作。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钢琴奏鸣曲32部,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16部等众多作品。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谱写  莱茵河   盲目  纯熟  琴键   一缕  陶醉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纯”;后鼻音“盲、涌”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盲目  纯熟  一缕  注意读准“盲、纯、缕”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传(chuán  zhuàn)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它的真实性已无法考证。
②读一读:传(chuán)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zhuàn) 。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纯熟           安静,宁静。
恬静           非常熟练。
断断续续       形容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微波粼粼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 的传奇故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
谱  莱  茵  盲  纯  键  缕   陶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谱、纯、键、缕、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莱、茵、盲”,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谱、缕”,上下结构的字“盲”,学生练写。
谱:普字上边点和撇与横分开,亚字扁宽、中间两竖、下横要长,日字窄小。
盲:亡字扁宽、上横要长、竖折的竖靠左、折要短,目字稍窄、宽度与折相当。
缕:纟要窄,米字中竖下边要短、下撇和捺稍长,女字扁宽、末笔长点要有力。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1:58:3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1至5自然段
1.出示: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1)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写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课件出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姑娘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姑娘所说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2)姑娘为什么说“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由此可见姑娘家境贫穷,她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全班交流。(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 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
三、品读释疑
1.《月光曲》是一首非常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感悟!和盲姑娘兄妹俩一同感受这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真研读第六至十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
  2.因为贝多芬被穷兄妹俩生活所困,但仍热爱音乐、手足之情所感动。所以为兄妹俩弹奏了《月光曲》。在弹奏的过程中,盲姑娘非常惊讶: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那!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为什么觉得这个人是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称赞,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  (出示课件)
3.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  (出示课件)
“一阵风……格外清幽。”
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4.有感情的读出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
5.“一阵风……按起琴键。”(出示课件)
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6.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   (出示课件)
7.配乐感悟:
如此优美的意境,把穷兄妹俩都陶醉了,他们听的如痴如醉,我们也仿佛进入了贝多芬为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中,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在感悟优美音韵的同时,带上感情一起进入文本,感受着天籁之音!
方法指导: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为,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仔细阅读本课第二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想象贝多芬见到的茅屋里的景象,感受穷困的兄妹俩的亲情,感受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体会贝多芬的心情,感受贝多芬心中音乐美。
8.回顾课堂、知识巩固
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9.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
     (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
    (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
    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
    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音乐一定是舒缓的。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板书:慢 轻
    出示图2。
    皮鞋匠继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
    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平静的,很柔和的。
    练读。板书:平静 柔和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宁静被破坏 。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板书:急骤 奔放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高昂激烈?(第三个)
(6)指导朗读。
    (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
    (8)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 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恬静     睁的大大的眼睛)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小结:读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 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一)学一法: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
本文作者描写«月光曲»的琴声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现出来的,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即使我们没有亲耳聆听,也能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 的基本旋律——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这种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表现了贝多芬高超的琴技。ꎮ
1.从“相近”、“相关” 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ꎮ
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指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二)举一例:
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这段文字中“我”看到手中的五个鸡蛋,联想到这一个星期来,老大爷寻找“我”的情景,突出忠厚诚实的老人形象。
(三)练一练: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景物?仔细想一想身处其中的美妙之处,这让你想到了些什么,试着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示例: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前。      
六、课堂小结
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穷兄妹俩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他们这么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激动万分,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了《月光曲》。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蒙娜丽莎之约》《和平女神像》。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1.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他可能会怎么写?他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2.请你写一段话,学习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写法。注意用上 “好象”“仿佛”,引出联想的内容。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1:58:51 | 只看该作者

板书设计

月      听     琴声 断断续续
光             谈论 热爱音乐                     美妙的乐曲
曲      弹奏———弹奏一曲给盲姑娘听            
创作———创作«月光曲»,兄妹俩联想、陶醉    美好的心灵
记录———飞奔 一夜工夫                  
课后反思
 《月光曲》是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到达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忙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能够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透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样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透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这篇课文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从中获得了愉快的审美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