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大家谈座谈会讲话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08: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是时代的要求,是新征程的号角。作为民革党员,一要当好宣传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凝心聚力,履职尽责,以民革党员、政协委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积极向周围人宣传“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前形势下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二要当好辅导员,作为一名工作在档案战线30余年的老同志,我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传、帮、带”,把工作经验、业务知识传给年轻同志,让更多的同志能够更好地做好工作。三要当好战斗员。提高精神境界,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以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主动求新,勇于任事,做一名“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先头兵。





2:如何做合格民革党员,当新时代干事先锋,首先就是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一个人才会想干事,主动谋事,用心做事,尽力成事。想不想干事,反映的是党性修养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对党忠诚,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积极工作,就是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对民革党员而言,手中有无权力,丝毫不影响为国家尽责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是一种告诫,更是一种要求,提醒每名民革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时不我待的干劲,坚定理想信念,革故鼎新 ,带着新时代新使命,在“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中干出优异成绩。



3:“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更要体现在工作行动和精神面貌中。对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还应当有创新的思维和先行先试的勇气。我院消化内科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多年来不断探索新的医疗技术,今年,又率先在省内自主完成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医疗创新立足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创新中得到发扬,我将和科室工作者一道,潜心钻研医疗技术,积极引进和创新,为提升医院消化内科诊疗水平而不懈努力,始终牢记一名民革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为提升xx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建言献策。




4:目前,xx全省正在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民革作为参政党,如何在新时代改革创新中,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民革为改革创新做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结合xx的实际,认真开展好大讨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利用民革的资源优势,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建言献策,为xx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周年。我们要从三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六个破除”,深挖思想根源,培养和调动广大民革党员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支持和鼓励大家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主动作为,扎实开展“四比四促”、“双岗建功”活动。二是按照民革中央万鄂湘主席指出的“举民革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的指示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民革党员,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乡村振兴、康养产业、文化旅游、民营经济、智慧城市等调研活动,撰写高质量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中共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坚持“走出去”战略,围绕主动对接京津冀、雄安新区、长城与抗战、建设康养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等重点调研课题,开展与北京、石家庄、浙江等地的交流联谊活动,借鉴外地经验,打造xx向东开放的新高地,寻求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促进xx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今年,我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开局,为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一名企业家,一名民革党员,不仅要抓住这次发展的契机,更要勇立潮头,创新思路,敢于担当,带领企业和团队积极参与xx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秉承“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一如继往地做好回馈社会工作。立足本职,在熟悉的领域发出民革声音,积极建言献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为我省、我市转型崛起贡献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