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院2019年工作布置大会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4:4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过去了,2019年来到了。按照惯例,我们开个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布置今后工作,展望未来。

  今天的讲话不专门讲2018年学校取得的成绩,因为成绩摆在那里。请各部处、各院系自己总结,今天我重点讲一下2019年我们怎么办。

  教育有它的本义、常识和发展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年年都有新花样,也没有必要提一些新口号,这就难免会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客观形势在不断变化,新的科学技术在不断涌现,教育必须跟上新形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行为必须与时俱进,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2019年我们的任务是什么?第一件事是回顾和总结,第二件事是落实和突破。

  关于总结,办公室整理了自建校以来我们提出的、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念、制度、办法、措施和特色等等,总共有十个方面,作为总结的纲,供大家参考。今天上午七位教职工的发言,也是对自己和所在单位贯彻学校意图的某一方面的总结。

  关于落实和突破,这是今天要讲的重点。对于我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措施和人才培养等等,社会各界都很认可,但他们都有一个担心:能落实否?所以落实这是一件大事。所谓言必信,行必果嘛!如果我们浮光掠影,说多做少,那再好的规划、计划、蓝图,到头来都是空的。所以,列宁说“一步行动比一打纲领重要”。

  今年是“落实”年,要人人抓落实,事事求落实,在落实基础上争突破。我今天要在西昌会议“坚持一批、变革一批、落实一批、突破一批”的基础上,提出十个方面作为全校狠抓落实和突破的重点。



一、

做好总结,坚持贯彻“十大治校之道”

(略)





二、

抓好落实,谋求学校发展“十项突破”

  除了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发扬光大的内容之外,今年,我们重点要落实十项突破,也就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完善、推进、甚至实现变革的内容。



  (一)以“忙起来、长起来”为重点,突破校风建设

  我曾经讲过:办好一所大学需要三根支柱,这就是“大师、大楼、大好风气”。“大好风气”就是校风和氛围。

  蔡元培领导北大,梅贻琦领导西南联大,虽然时间都不长,但成绩卓著、人才辈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校风和氛围。

  我校自建校以来,为了造就一个勤奋苦学的校风,可以说绞尽脑汁。其中重要一项工作就是与吃喝玩乐作斗争,跟学生学习以外的力量争夺时间,号召大家到图书馆去,到教室去,到实验室去,到运动场去。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每月有一两千人晚归(晚上十一点尚未回校)。

  去年,学工系统贯彻“西昌会议”精神,推出“让学生忙起来,让长板长起来”的做法。以晚归为代表的这个学风问题可以说有了根本好转。现在每月晚归的学生不到一百人了(其中包括部分实习生)。上个学期有几个星期六晚上,我去图书馆查看,发现学生座位都满了。

  学生忙起来了,忙什么呢?除了忙于学习,还忙于准备竞赛,忙于创新创造,忙于体育活动,“一体两翼”嘛!只有忙起来,长板才能长起来,这就叫“学校谋特色,学生谋特长”啊!

  所以,我们要以“忙起来、长起来”促进以校训、锦城精神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其中,在学风建设上,必须强调四个因素:

  1.勤(勤奋)

  勤,就是勤奋。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朱子家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都是要勤。勤能补拙,勤就是努力。韩愈的名言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的校风校园文化必须是紧张而不松垮,忙碌而不懈怠,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勤就是要让学生把一分一秒的“锦城时间”都利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锻炼中去。从内容上说:学生要忙学习、忙考证、忙科研、忙比赛、忙设计、忙活动;从场合上来说:要让学生在教室、寝室、图书室、实验室里学习、讨论、研究、实践;从时间上来说:要让学生白天晚上都有事做,周一到周末都有事做,甚至寒暑假都忙着实习实践、社会考察、专题学习等。

  2.上(向上)

  上,就是向上。毛主席不是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大学生应当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有不达不休的奋斗精神,应当还要有自由、和谐、阳光的心态。

  3.严(严格)

  严,就是要严格。做学问当诚信为本,务实求真,要诚信第一,从难从严。教师学生做人做事,一丝不苟、精雕细刻,杜绝弄虚作假、马马虎虎。

  要有严整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肃的作风。具体来说,就要继续坚持“从严治校,三不放水”,学校对老师的要求考核要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也要严。“严师出高徒”嘛!

  4.苦(刻苦)

  苦,就是刻苦。中华传统讲吃苦耐劳,讲艰苦奋斗,讲学海无涯苦作舟。总而言之,学习是刻苦的过程,不要相信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很多大学问家都是坐了十年、几十年冷板凳的,鲁迅说他的成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的。

  对于学校来说,“苦”就是要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和难度,对学生适当增负;“苦”就要严格执行“不放水”,使学生摒除任何侥幸,回归刻苦学习的正道。文传学院实施的“成才强化措施”,对学生的读、写、听、做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要求,比如每个学生四年要写40篇文章,学生不刻苦是过不了关的。为什么来参观学习的人都说这个措施好?就是因为这个措施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刻苦训练。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增加挑战度、增负的途径和办法?我想,教务处可以考虑提升授位的标准和要求,将学生的学分绩点、重修情况、四年在校表现情况等要素纳入授位考核,这是一种办法。各学院也要在提升课程挑战度,促进学生刻苦学习上想办法、下功夫。

  校风好,学风好,校园文化好,是一种软实力。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大熔炉里成长的学生不成才都难,这就是突破。我们要让别人看到“锦城”的校风就是不一样。西南联大很成功,成功在哪里?如果要讲物质条件,当时困难得很。但是联大首先有一流的老师,老师素质好;其次有一流的校风,因为国难当头,学习不易,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很自觉地学习;第三就是学术自由。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比当时好多了,但校风无法和西南联大相提并论,校风建设任重道远。所以,校园文化、校风建设仍然是今年要重点突破的工作。我希望锦大形成勤奋、向上、严格、刻苦的学风和校风,大家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



  (二)以“大数据、多元智能、长板原理”为基础,突破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教育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目标是什么?我看就是办学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办学多样化就是要多家办学,公立的、私立的、中外合立的等等;办学多样化就是以校为本,不能以部为本,千篇一律、千校一面。人才培养个性化是工业化之后对教育标准化的一种突破,是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一种必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祖宗就有先见之明,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而且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但是限于科学技术条件及历史局限性,以前的教育只能凭经验和教师的观察来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没有真正落实,需要突破。现在我们有了大数据、多元智能和长板原理三大武器,突破大有希望。

  1.“大数据”为因材施教提供学情统计的“工具基础”

  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我们深度具体了解学生的有效工具。通过对学校和学生活动大数据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分析,使我们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的习惯、行为、爱好、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这就为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正如大数据专家舍恩伯格指出的“个性化建立在大数据反馈的基础上”“在学习的环境下,大规模个性化的实现,需要更丰富的反馈数据流向教师和管理人员”。

  2.“多元智能”为个性化培养提供潜能开发的“理论支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它打破了自1900年以来以单一智商测定评价一个人的局限,提出了人具有8种基本的原始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智能)。但是这些智能的长短是不同的,就是说人的原始智能当中,有一种或几种是突出或较突出的,其余是短板或较短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培育其较长的智能方向,他成才的可能性就会大增。这个理论为我们个性化培养和长板原理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3.“长板原理”为个性化培养提供实践应用的“有力武器”

  “长板原理”是我校的发明,是培养特长人才的有力武器,是我们贯彻了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大量人才培养实践的结果。我们贯彻长板原理,使学生长板更长、亮点更亮的实践已经硕果累累。在建校仅十多年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家、企业高管、作家、文化艺术工作者、新闻记者、工程师、会计师、银行行长等,充分证明了个性化培养前途远大。

  在我校,所有学生都有挖掘潜能、发挥特长的权利和责任;所有教师(辅导员)都有发现、了解、培养学生长板的职责和任务;学校所有部门都要为学生长板成长开绿灯,大力支持;学校要为广大师生贯彻长板原理创造条件和环境;全校上下要形成贯彻长板原理是大趋势、是人心所向的强大舆论和导向。

  所以,我们要下更大决心学习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学习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和应用长板原理,把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三)以“四全三高”为标准,突破一流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有人说“大学之大”在“大师之大”。我们现在的关键是,怎么引进、培养一流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考核和奖惩。人事处去年做了三件事,即一改(薪酬制度改革)、二赛(两项技能比赛)、三训(三项培训),这很好,今年还要加大力度。

  我们现在提出的是突破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你要培养出色的学生,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先生。2019年,我们要继续以“四全三高”为标准,突破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对教师的考核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是基本考核,包括每年的绩效考核和定岗定级定薪,其对应的是工资体系。绩效考核以480分为考核分,完成了就是合格,超过的就多发工资,没有完成的第二年要补上。定岗定级定薪改革关键是“两个相适应”,即学校总体工资水平要和学校的地位相适应,个人的工资水平要和个人对学校的贡献相适应。现在是我想给大家升工资,还要给大家找理由,给大家找个什么理由呢?就是大家的贡献。有的老师说“你给我的工资定高了,任务就重了,我完不成”。那又想多拿工资,又不想多干活、多作贡献又怎么可以呢?目前这项工作完成了90%,由于涉及每个人的利益,需要反复与各单位商量,考察每个同志的全面情况。但总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鼓励大家多干活、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第二个是奖励优秀,就是我们要按照“四全三高”的标准来奖励那些在教书育人、科研服务方面表现优异、贡献突出的老师,其对应的是奖励报酬。

  1.“四全”(定性指标)

  第一,“全身心投入”。全心全意,心里想的、手上做的都是“锦城”教育事业。就是要发扬以校为家,天天泡在学校的老教师精神。

  第二,“全天候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哪里,教师就在哪里”,随时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第三,“全过程优秀”。教务处把教学管理的内容分为了五个项目(考勤、课外作业、阶段测验、课程论文/设计、课堂讨论),我们说的“全过程优秀”就是这五个项目的每个环节做得都优秀。

  第四,“全方位做好”。就是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做得好。如果全方位做好,当然就是顶尖的人物了。

  2.“三高”(定量指标)

  第一,“学生满意度高”。对教学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包括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专家听课评价和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时间长、感受深,因此最有发言权。管理学认为,只有客户的满意度高,才能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满意,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满意度等等。这实际上是学生对教师教学实践效果的一种反馈,倒逼教师更好地了解熟悉学生,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等等。

  第二,“教学反馈率高”。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课堂讲授一样重要。新西兰著名教育家约翰·哈蒂认为,反馈是对学生学业和学习成就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学习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它包括剑桥、牛津等24所英国顶尖高校。他们对反馈很重视,调查结果是剑桥和牛津比其他22所高校的教学反馈率高出10个百分点,这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我们现在考核的反馈率包括:批改作业或试卷反馈;面对面交流,答疑反馈;线上辅导反馈等等。反馈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教师因人制宜,讲究反馈的方法、水平和质量。

  第三,“显性成果贡献率高”。什么是显性成果?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体系和社会第三方评价体系认定的可量化的贡献,包括教研教改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类课程、示范专业等)、学术科研成果(如公开发表论文、纵横向课题等)、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教师竞赛获奖、考研升学辅导等方面。教师的贡献率与学校的增值是挂钩的,凡是对学校增值的都是贡献。为什么要讲贡献?学校在教育界立足是要讲地位、讲影响、讲声誉的。一方面,我们要赢得教育系统更多的显性成果,提升我们的综合实力和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考虑社会第三方的排名,因为这个排名在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中有影响力。如果我们所有的排名都在后面,但我们自己说自己办得很好,别人认可不?所以,我们的地位要提高,影响要扩大,就要去争取更多的显性成果,需要我们的教职员工们共同努力,做出贡献。

  我们要在基本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照“四全三高”的要求,培养和选拔一批有志于献身锦大教育的一流名师,使他们达到一流大学的师资水平,借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

  我们要拿出一笔钱,对达到“四全三高”要求的教师予以重赏,按业绩论英雄,不限数、不封顶,要奖到同行羡慕,家庭满意,学生高兴。



  (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点,突破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连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将带来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教育革命。我们现在就是要下大力量做好“互联网+教育”这篇大文章。

  1.首先是在线教育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可汗为开创者的在线教育。这个新生事物发展很快,风靡全球。现在的在线教育不仅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也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一段视频,而且增加了互动、互助、行为评价和诱导等新的技术和色彩。在线教育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机会增加,而且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增大了自主性和选择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校而言,把优秀的课程作品推到网上,能更好发挥大学知识传播中心的作用,更为突出大学的品牌和竞争力,所以我们要把足够的资金和力量倾斜到新知识新创造的发现和生产上,搞好锦城在线(SPOC),力推一部分课程上全国慕课(MOOC)网站,争取在线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MOOC影响最大的是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三个平台。2018年初,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前不久,第二批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公示;四川省也公布了2018年5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我校要突破全国网站慕课上线,哪个学院先做好,哪个先上线。

  此外,我们要还要在用好线上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面对网上海量的精品课程,我们怎么利用?在这样一个很大的变化面前,我们的管理者、教师、学生都不能无动于衷,动作慢了或者用得不够,就可能导致我们在“互联网+教育”变革上的落后。去年我们出台了一个《在线开放和跨校课程学习学分认定办法》,方向就很好,“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嘛。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研究怎样用好这些资源,比如我们能不能考虑每个学生每学年在慕课平台上完成1-2门课,并拿到相关的课程证书。这样,他暑假学1门,寒假学1门,寒暑假的时间充分利用了,而且还跟上了在线学习的形势。如果我们不推动这件事,而别的学校推动了,我们的学生就会落后半拍,而我们决不能落后。

  2.其次是翻转课堂

  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把课上课下的作用颠倒过开来,学生们课下在线上观看视频或学习材料,然后带着问题和心得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这是信息技术作用于教育最成功的结果之一,很可能是未来大学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开展得很早,2012年在计算机学院试点,2015年底提出所有教师全覆盖。应该说有成绩,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翻转课堂不翻转,或者是弄几个视频做做样子。所以我们现在要明确:每位教师至少有一门课程要翻转,并按照教务处公布的标准逐一考核。在新的教学模式面前,教师们要改变教学技能,以前照本宣科地传授、宣讲知识的技能,要让位于组织学生讨论的技能,让位于从大数据中获取学生信息的技能,让位于对学生教练和引导的技能。

  3.利用VR/AR技术改进教育教学

  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是当前教育行业发展应用的重要技术载体之一。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创建了一个三维动态视景与实体行为交互的可体验的虚拟仿真世界。同样,AR(增强现实技术)也是通过电脑模拟仿真后,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使人们达到超越现实的一种感官体验。VR和AR技术在医学应用中,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人体模型与器官等,开展教学和科研。在我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得到应用。例如: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可视化、可体验的场景;虚拟演播室的打造、虚拟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也都可以通过VR/AR技术来实现。

  怎么落地?可以考虑建设VR/AR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也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虚拟仿真产品的开发。教师们至少要学会运用VR、AR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现在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1000个国家级项目争取难度大,但是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还是可以尝试突破的。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可以尝试一下,先行动起来。

  当然,突破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如何突破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改进我们的管理和服务等。2019年,我们仅就上述三方面重点实现突破,就是很大的成绩了。

  同志们一定要明白,在信息化、人工智能新时代,大学不会被淘汰,大学教师不会被淘汰,但不懂、不会、不用新技术的教师会被淘汰!



  (五)以“国家三大赛一等奖”为目标,突破学生竞赛停留在中低水平的状况

  高水平的学生竞赛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第三方评价(如武书连)认可,我校也很重视。

  去年,我校学科竞赛的情况有进步,获奖较2017年实现2倍以上的增长。其中,国家二等奖有2个,国家三等奖有1个(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文传学院二三等各1个,艺术学院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38个,二等奖96个,三等奖190个。按照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我校省级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居省内民办高校第一。今年的“互联网+”大赛,我校省级立项数居全省高校第一,国家级立项数居全省高校第三(前二为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

  但是,不可否认,我校在竞赛上还存在不足:

  一是“三项国赛”国家级奖项少。“三项国赛”即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建校以来,我们“挑战杯”的最佳成绩是国赛铜奖1项,“互联网+”的最佳成绩是国赛铜奖1项,近2年我们都只取得省级奖项。

  二是学科竞赛高层次获奖不多。特别是第三方评价(武书连评价)体系很重视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我校近两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中有全国特等奖2名(计入评价),但建校以来“数学建模竞赛”还未取得过任何奖项。数学教研室科研成果很不错的,例如李海艳、李彬老师,但是建模大赛怎么是零呢?应该是之前不太重视,没有去抓,现在要抓起来。同志们,建模是很重要的,我们搞人工智能,第一是数据,第二是建模,第三步是模拟。既然建模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开展工作呢?我想,可以开一门建模课,在全校选拔数学精英,专门办一个精英班、建模班,派最好的老师教,看能否培养出尖子生来。请通识学院重点研究怎么落实。

  2019我们必须好好谋划和组织,争取“三大国赛”的国家一等奖,实现数学建模大赛的“零”的突破,争夺更多的国家级奖项,从而把我校的竞赛水平提升到与我校地位相适应的高度。



  (六)以“五个一工程”为核心,突破教学科研显性指标

  “五个一工程”的任务对象是每个教学学院,每个学院2019年都要争取做到“五个一”,都要想方设法突破教学科研显性成果。具体包括:

  1.每个学院建设一个先进实验室

  过去,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本着实用的原则,建成了一批实验室,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例如,我们的工程训练中心吃的是百家饭,别人捐赠的设备不少,在过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获批了2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要由财会、工商、金融、机械、电子学院建设。

  但当前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日益发展,我们实验室建设的进度和水平都得进一步提升。自2017年我们就提出,要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按照兼具功能性、可观性的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截至目前,建筑学院、机械学院、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4个学院的建设方案已经完成。那么,我们的其他学院在先进实验室建设方面如何打算,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大家要尽快拿出方案。实验室的建设要求,除了可用,还要可观,让大家用得顺心、看得顺眼。土木学院和建管学院,能否建立一个西南地区一流的BIM实验室?

  总之,每个学院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建设一个可用、可观、上水平、有特色的实验室,重点打造,形成影响。

  2.每个学院建好一门精品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教育部去年开始推动“建设中国金课”的工作,提出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即:建设1万门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国家金课)和1万门省部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地方金课)。

  目前,我们的精品课程数量不多,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示范课、应用型示范课等省级精品类课程共9门(《无线网络优化》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全媒体采访与写作》《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中国民俗学》《应用写作》《创业管理》《创业学》)。我们要求,每个学院至少要建好一门精品课、示范课、慕课等。有条件建设并争取省级精品慕课的学院,要集中精力建好慕课。学校已经同意,每个学院先建设一门校级慕课,每门课程拨付1万元建设费。我们择优推动上线国家三大慕课平台(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再努力冲击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慕课。除了积极争取精品慕课,还要争取线下精品课程,如: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创新创业示范课程(通识类和专业类课程均可申报)、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他精品课程等。对于创造精品课程的教师,纳入显性贡献指标考核计奖。

  3.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或争取一个国家级项目

  对每个学院来说,要组织优秀教师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SCI、CSCD、CSSCI、EI、A&HCI)或者做一个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过去,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我们的薄弱点。未来,老师们必须努力,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或者做一个国家级项目。

  从我校2018年国家级课题立项情况来看,全校只有文传学院杨骊的项目《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商代玉文化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杨骊在争取国家项目上做得比较好,你们可以向她取经,请她讲讲怎么争取国家项目。总之,在国家项目上,大家要努力,争取实现突破。

  4.建立一个课程教学“库”

  这里说的“库”,或者叫习题库、案例库、问题库、项目库等等。过去我们提出了“教师八大教学法”,实际授课过程中,最核心、最常用、最有效的其实是四种: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驱动法、以赛促学法。而这四种方法就是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案例、问题(习题)、项目和赛题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系统的“库”,即教师应当针对授课课程,建立系统的案例库、习题库、问题库、比赛项目库、阅读资料库等。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案例太浅显,看起来很热闹,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我们现在必须以更高的要求,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教学案例。例如工商管理学院可以好好研究下企业兴衰的原因;财会学院可以提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让学生分析。总的来说,就是建一个规范而丰富的库,随时抽出来可以用。这是基本功,是基础建设。

  教学库的要求:一是案例不能太简单、低级、过时、浅显,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复杂性。案例要有深度,问题导向要有针对性,习题要深浅结合,向深度发展。二是要求每个学院、老师都得建!今年,每个教学学院都要组织教师完成好本课程的案例库建设。可以一门课程单独建,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也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共同建。

  5.每个学院办好一个省级或以上级别的会或赛

  办会、办赛是提升学校地位、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措施。2018年,我们继续从“参会”到“办会”,从“参赛”到“办赛”,成功举办各类全国、全省性赛事、研修班、学术年会等。如:土木和建管学院承办了“2018 年全国高等院校BIM 技能应用比赛”,文传学院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部分赛事以及“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2018年年会”,通识学院承办了“全国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研修班”,艺术学院承办了“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另外,金融学院选了一批老师到成都电视台讲专业知识,文传学院谢天开老师到中央电视台录节目,艺术学院以前也有老师上电视,还有招生处组织老师到中学去演讲,甚至我们每个周末租借场地举行社会考试、举办比赛等,都是为了扩大影响。现在,省教育厅征求2019年举办各类比赛的名单,你们要办什么赛就抓紧时间报。

  2019年,每个学院至少办一次省级以上的会或省级以上的比赛,实现“一院一会(赛)一品牌”,为学校、教师、学生增值做出贡献。

  在“五个一工程”基础上,我们争取教学科研显性成果的突破,还要注意抓当前宏观机遇,注意对标建设。如教育部这几年重点推动“六卓越一拔尖项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用型示范专业和课程”“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三全育人试点”等,有关单位和学院都可以关注、计划和行动。包括我们要想实现“教学成果奖”国家奖的突破,这也需要培育周期,要做好规划和培育。



  (七)以“五大战略”为重点,突破《锦城2025规划》的贯彻执行

  2016年,我们启动了第二个十年计划,有愿景、有目标、有措施、有战略。2019年,我们要继续贯彻“五大发展战略”:

  “差异化”的核心就是“学校谋特色,学生谋特长”。学校的特色,除了过去十余年发展积淀的富有特色的治校之道外,各学院还要在建设全省品牌特色专业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服务措施等差异化方面下功夫,例如文传学院的“技术型文科人才培养”,建立24个创新平台,培养了17个小作家,这就很有特色,来参观的人都说好。学生谋特长,关键是要发扬“长板原理”,让我们的学生长板更长、亮点更亮。

  “复合化”的背景是当前是一个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时代,产业的边界愈趋模糊,人才需求日趋复合。我校“复合化”战略的核心就是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现在,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实现了上千学生的跨学科培养;未来,全校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专业壁垒、行政壁垒,实现课程跨(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课堂跨(多导师跨课堂关联课程教学)、管理跨(跨专业、学院管理)、人才跨(瞄准技术融合前沿和复合能力培养)的跨学科复合化发展,力争逐年提高毕业生中“复合型”人才的百分比。

  “信息化”的关键是做好两条:一是学校层面要加大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化、智慧化校园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好;二是所有教师都要掌握信息化的方法和技术,突破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产教融化”的核心是要使我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深度融合。包括合作培养人才,拓展实习就业渠道,合作立项课题开发产品,抓好对外培训工作等等。各单位要实现全覆盖。工商学院去年横向合作到位资金169万元,分别在青白江、泸州等地开展项目合作;就业处也做得不错,加强与各企业的联系,跑得勤、效果好;财会学院“傍大款”,与立信合作编书,推荐毕业生到华为就业,一次就被录取8名毕业生,普华永道一次接受我校25名毕业生……这些都是很好的举措,要坚持下去。

  我开玩笑说“脸皮要厚腿要勤”,大家都要跑起来、动起来、找起来,才能扩展合作的广度,推动合作的深度。就像财会学院,有5000个学生,每个毕业生都要找到工作,谈何容易?我们扩大产教合作,能够保证毕业生都就业,这就很伟大。所以,产教融化战略一定要继续推进,这是我们的长处,因为应用型大学与企业有天然的联系,企业就是我们的靠山。

  “国际化”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交换生项目,提升本、专科生出国留学的比例;二是要进一步引进名校资源,提升国际合作的高度和质量;三是要争取来华留学生“零”的突破。国际化是一所学校开放办学水平的体现,一所好大学必然是国际化的。近代以来,我们的经验教训是,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改革开放才能引领我们前进和发展。所以,我一直认为,见贤思齐,向别人学习,不耻辱。我们向美国学,向日本学,向德国学,博采众长。搞教育也不能关起门来搞,要放眼世界,“走出去,请进来”,把国际化这篇文章做好,努力向国际水平靠近。

  2019年,五大战略都要突破。其中,“产教融化”和“国际化”是我们后来居上的主要渠道,要重点突破。



  (八)以“新建三大学院”为抓手,突破锦大特色教育

  今年,我们新建了“三大学院”,一是劳动学院(升级),二是创新创业学院(升级),三是人工智能学院(联合新建)。我们要以这三大学院为抓手,突破锦大的特色教育。

  劳动和创业教育,过去做得不错,要在继续坚持中实现突破。

  1.劳动学院

  劳动教育,我校抓得最早、最好、最有成效。现在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一方面,把劳动教育从技能教育提升到品质教育,要努力把中国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人;另一方面,将其系统化、课程化,做成品牌,现在国家很重视劳动教育,我们要争取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一些项目上取得突破,赢得更多的“奖牌”,要把这个成果进一步家喻户晓,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2.创新创业学院

  我们从建校起就开始抓“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并持续深化,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创业的人数多、规模大,效益好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精英。

  对于创新创业学院,总的要求是要“出人才,出成果,出影响力”。重点考虑四方面建设: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专门课程和专业师资等;二是更好地整合有关资源,特别是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三是推动我校的创新创业融入区域社会发展,努力走在新技术革命的前沿;四是聚焦竞赛和孵化培育,做大动员、拿大奖、出大成果,提高影响力。

  3.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的技术热点,也是全世界都在争夺的科技制高点。今年我们组建了人工智能学院,荣聘美国国家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士”陈世卿先生担任院长,陈世卿先生是全球著名的超级计算机专家,美国网格超级计算机的发明者,美国克雷公司 XMP和YMP超级计算机的首席设计师。早在1988年3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就将他作为封面人物,世界电脑界称他为“超级巨星”。

  人工智能学院目前集合了计算机、电子、机械、金融四个学院的部分专业和老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帮有干劲的骨干教师队伍。上一周陈院士的团队也跟每个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交流研讨,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争取西南地区“新一代超算中心”项目落地锦大;在我校成立“第三脑研究院”;在一些产学研项目上开展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下一步,人工智能学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准培养目标;二是抓好课程体系建设;三是争取“西南超算中心”的落地;四是做好“人工智能+”的工作,例如,人工智能+大健康、大教育、大农业等等,如何实现“人工智能+项目”的落地,各学院要注意思考和跟进。



  (九)以“脑科学”为指导,突破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大学里,什么是中心?有人说教学为中心,有人说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应该说,以学习为中心。学校是学习和传播知识的地方,不但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学习,管理干部、教辅人员都要学习。这些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是重点。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责是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教学生学。我们说培养人才是学校第一位的任务,而培养人才是通过“学习”这个环节来实现的。

  我们过去所做的教学研究,大多是研究先生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尽管我们也提出了《十大学习法》及一些原则,但还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这就造成了我国在认知科学、脑科学方面的落后状态。

  而国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围绕着“人如何学习”这个主题,从环境到机制,提出了许多理论体系。例如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学习解释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直至60年代,由于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的介入,掀起一场认知革命,先后形成了布鲁纳、西蒙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前者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后者将学习类比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到八十年代由于脑科学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从细胞分子的水平重新认识学习过程,由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跨学科整合而来的教育神经科学,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为何学习”的理论。

  在我国,实证式地研究“脑科学与学习”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的做法很多都是经验性的,是对行为和心理的归纳和总结。我们现在要突破的是要把学习纳入科学,特别是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轨道。简要地说,就是要研究“学习科学”,使学生能“科学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性)和质量。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工具面前,青年学生的学习既缺乏我国古代读书人刻苦努力的精神,又缺乏现代认知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出现了浅显而不深刻(屏幕化)、零碎而不系统(碎片化),单调而不综合这样一些浅层学习现象。具体表现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查查百度,生搬硬套。总的来说,就是学在表面,雨过地皮湿,不深不透,或者说如沙滩上绘画,风一吹,浪一打,没了。学生放下书本,所剩无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一个突破或改变: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就是要转到以脑科学和认知科学为导向的教学轨道上来。

  什么是浅层学习呢?所谓浅层学习,就是机械记忆或了解一些名称、事件或定义定理。它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不需要反馈或纠错,不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检验。它一般是缺乏内动力,是外力强加于的学习。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我们的考试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浅层学习考试,靠机械记忆即可;二是深度学习考试,要学生对知识理解、加工或应用。

  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总的来说,是以下三句话。

  1.学得懂(理解)

  为什么要学得懂?就是要理解。毛主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理解才能解决本质。”所以,老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理解,讲课的目的就是理解,就是让学生学懂。我们主张在课堂上交流,就是不懂的知识点可以提出来;我们为什么要求老师批改作业,就是检查学生学懂没有。深度学习的前提就是做到高水平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问”--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多思”--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的各章节内容等;“多写”--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写课程论文(设计)、写读书报告等,还可以让学生使用某一知识去解决一个问题(方案),或者试着让学生迁移知识,举一反三等等。

  2.记得住(记忆)

  为什么要记得住?就是要形成长期记忆,保持和储存起来,使用时可以随时调出。学习从根本上依赖于记忆的加工。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加工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类:一是感觉记忆,持续的时间从数毫秒到数秒;二是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是5秒-2分钟,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个成分;三是长时记忆,指信息的储存时间较长,可以是数年也可以是一生。那么,如何形成“长时记忆”呢?就是要促使学生“多看”“多记”“多抄”“多考”。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测试,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形成长时记忆。我们的老师应当增加试题、作业的挑战度,要及时地评阅、检查、反馈、指导。

  3.用得上(运用)

  为什么要用得上?会用,或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深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用”“多论”“多悟”。通过学生做项目、做实践、做设计,参与演讲、专题辩论等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今后,我们在学生科学学习上的突破都要围绕这三个目标开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知名学者--玛丽亚·哈迪曼的《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上讲了十多种方法,请大家进一步研究学习。

  总之,脑科学给了我们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老师们认真研究、运用脑科学,以更加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受益终生!



  (十)以“三大变革”为导向,突破“未来型大学”建设

  自1088年世界第一所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建立以来,已经近千年了。我们现在遇到了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这是套用李鸿章的话。颠覆性的科学和技术的产生打破了现有的秩序,颠覆了很多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生产生活形式,必然也影响教育。我们怎样来应对大学建立千年以来的大变化、大变局?答案是变。变什么?我们多次讲,就是要变革我们的学校、老师、学生。总的来说,是一步一步地变,不是突变,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加未来型的元素。

  1.变革教师,造就“未来型教师”

  老师怎么变?

  第一,“未来型教师”是学生多渠道学习的知识提供者之一。未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可能会改变,但“课堂”仍然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战场(当然课堂本身也在变)。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用新技术来装备。老师是新技术的使用者、新知识的传播者,要引导学生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渠道学习。

  第二,未来的教师要逐步提升作为伙伴、导师、教练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未来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角色从灌输型的说教者转变为引导型的团队教练或导演。因此,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伙伴引导者”,学生从“课程受众”转变为“学习主体”。老师逐步把学生推到第一线,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动性。老师的责任是指导,是教练,是引导,老师要提供学习的东西,当然了,社会也可以提供,但老师仍然是主渠道。

  第三,未来的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答疑者、讨论者,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尽管未来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有不少社会也可以提供,但学校和教师仍然是知识传播的主渠道。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更多地发挥交流讨论、思想碰撞的平台作用,教师要更多地与学生交流讨论,给学生辅导答疑。师生的教学对话从“你问我答”转变为“共振共鸣”,将来极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

  第四,未来教师应当成为追踪新技术和行业前沿的“前沿追踪者”,掌握新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新技术、指导学生运用新技术。教师必须克服保守、懈怠、不接受新事物的惰性,跟上世界发展形势,对所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变化、产业更迭、技术变革,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意识和追踪的步伐,要自己清楚而且要让学生清楚世界的前沿是什么,行业的前沿是什么,学科、专业和产业的前沿是什么。不断前进,构筑长板,避免被社会淘汰。

  2.变革学生,培养“未来型人才”

  “未来型学生”是什么样的?我们要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标准要怎么变化?

  第一,“未来型学生”应当是独立、自主、主动的学习者。这是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一种基本学习力的体现。

  第二,“未来型学生”应当突破个性化发展,不仅仅是依靠课程、课表的被动式学习,而是主动建立自己的“课表”。因此,要加强跨学科、辅修工作,学校要灵活认定成绩和毕业资格。

  第三,“未来型学生”应当更善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也是应用型大学要着力解决好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问题。

  第四,“未来型学生”不仅要会找工作,而且要会创造工作。这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第五,未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更强了,将从“选学校、选专业”向“选课程、选教师”转变。大家都说“新高考”把当前学生“选学校”的方式将转变为“选专业”。到更长远的未来,学校恐怕更多地以“优课”和“名师”为吸引力,学生更多地将转变为“选课程”和“选教师”。所以,教师们要提升自我,更要打造优质课程。

  3.变革学校,建设“未来型大学”

  未来,学校也要变。一方面是更加信息化、智慧化,另一方面是更加开放化、融合化。但不论怎样,学校还将存在,还是培养人的最重要的场所。

  未来型的大学,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现在大家都在讲线上线下学习,那科学研究怎么办,实验室要不要?新知识谁来发现,不能都说传播知识,大学还要发现知识。第二个,文凭认证怎么办?现在我们是学位,大学有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完成了学年制或总学分学习后颁发文凭。将来学生自主的学习、随地的学习、有选择的学习,是不是将来课程认证就代替了学位认证?希望大家研究。所以,我想:

  第一,“未来型学校”仍然是一个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我们要为师生创造更为智慧化、信息化的条件。

  第二,“未来型学校”是师生探讨、磋商、讨论的地方。我们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场合、机会和体验。

  第三,“未来型学校”仍然是对学生知识认证和考核的重要场所。我们要配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合适的认证体系和考核方案。

  所以,不管怎么说,学校仍将存在,是师生交流碰撞的地方、培养能力的地方,我们要强化这些作用,而不是弱化。我们要强调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将来很可能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理念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元素。这是一种过渡,早过渡比晚过渡好。



三、

实现突破,通过“三大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事情说到了不一定做到了,做到了不一定做好了。为了抓好十大突破,今年要在落实上下功夫,重点是抓好“三大机制”。

  (一)抓“压力传递机制”,传导压力和动力

  大家知道,西昌会议分析了我校面临的“四大危机”“八大瓶颈”,我们强调要把突破瓶颈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每一个人。压力不能都放在校长、院长头上,或者说都放在领导层头上,压力要传递到每位教职工的身上,并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形成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强大合力。

  (二)抓“目标分解机制”,以目标带动落实

  我们有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每年工作还有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但是目标要分解,要层层落实。今天我讲的突破,有的是学校突破,有的是学院突破,有的是个人突破,都要分解到每位教职员工头上,真正做到“发展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员工都要有规划,自己为十大突破做什么?目标分解的过程还要有清单,也就是凡事要有时间节点、有工作流程、有应急预案;并形成制度,做到事事有制度,管理无真空。

  (三)抓“督查反馈机制”,强化过程性管理

  一是以督查推动落实。评价是指挥棒,督查是推进器。凡工作必可核查,要坚持“督查和自查相结合”,学校成立专门督查机构,派强有力的干部任“总督查”,完善督查制度,对各学院、各部门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各学院、各部门也要加强自查,领导要亲自抓、勤查勤督,以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加强反馈,兑现奖惩。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地、科学地、公正地做好对员工和单位的考评工作,并及时予以反馈。同时,必须严格兑现奖惩,继续贯彻“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等原则,让做得好、贡献大的同志腰包鼓起来,地位高起来,前途大起来;对不担当、不作为、凑合应付的同志要进行诫勉谈话、问责,严重的要降级或转岗,长期不合格的要被淘汰。

  同志们,以上就是今天讲的三个方面。学校一方面要按照规律办事,按常识办事,要回归本源;另一方面要抓住重点,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集中精力攻克难点,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2019年,十大突破是关键,谁突破了就奖励谁,希望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我相信,学校会越来越好,大家也会越来越好!祝大家春节愉快,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8: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