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内容有尝试研究和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关注和讨论周边热点问题或影视的故事与形象。学习方式有研究性学习(学习步骤为“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讨论,提出见解→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实践性学习(学习步骤为“拟定主题→搜集资料→拟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体验性学习(学习步骤为“策划活动主题→策划活动过程→拟写活动计划→组织活动→撰写活动总结”)。
2.语文学习的资源与渠道具有综合特色。“修订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渠道的综合性开发与利用。通过对“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两部分地解读,我们就不难看出,语文学习资源与渠道的综合性开发与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综合性开发与利用。“修订课标”指出:“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廓、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这样的规定,真可谓“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也正因为如此,“修订课标”强调,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二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性沟通与配合。“修订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因此,要通过语文与数学、艺术、体育与卫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等相互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语文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具有综合特色。“修订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为此,必须突出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综合化,才能有助于“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具体应用。
一是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修订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有: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从规定的这些评价内容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充分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状况。
二是评价形式的综合化。“修订课标”强调:“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就要求在实施中,要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观察与检测相结合,以观察为主”、“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以随机评价为主”的综合化评价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是评价主体的综合化。“修订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就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体要综合化,要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并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还要注意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体现学科特点
“修订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表明,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它首先而且始终是姓“语”,因为它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手段。具体地讲,语文综合性学习鲜明的学科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得到体现:
1.根本目的要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上。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就其
实质而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一个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陈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清楚。这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得到整合与拓展;二是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应用;三是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张扬个性思维,发展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内容恰恰是最合乎语文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潜在性、内化性和长期性特点的。
【案例片段】以“花卉与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在观察花卉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这个案例说明,语文终究是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特色。因为语文教学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目标,如果一味地强调跨学科的综合,甚至去要求学生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那一定会使学生的语文趣味受到极大的伤害!
2.学习的主体内容是语文课程本身而不是其。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的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听说读写
活动,其作用在于突破分细小项目练习的局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而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其作用除了锻炼综合运用的能力之外,还以课题(主题)引领的形式,突破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指标和习作指导路数,使学生进入崭新的语文学习活动空间,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他们的语文学习“链”上逐步形成许多与其他领域连接的“触点”、“接口”和相应的活动机制。但我们必须清楚,一切“链接或沟通”(一切跨学科的资源整合)都应当从所整合学科的共通性出发,将其引向语文素养的提高及语文知识视野的拓展上。这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虽然是十分宽广、包罗万象的,但主体内容只能是语文课程本身,就是要始终围绕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展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其人文性体现在知识的拓展与整合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上;其工具性则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落脚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在相互贯通中提高,而不仅是了解一些非语文的知识。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要警惕教学内容的“泛化”倾向,这里的“泛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的拓展和探究的深入,学生的视野打开以后,各种意外信息介入课堂,教师未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界限,未能形成有意义的主题,以致出现教学内容失控的现象。综合性学习虽然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但并非意味着其课程内容是没有界限、没有层次、没有梯度、没有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并不是无主题变奏,而是多主题的协奏。语文课堂中语文就是一个核心主题,它并不介意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知识介入,但也不甘于被喧宾夺主。
【案例片段】一位教师先后指导学生拟定“母爱”、“环保”、“爱国”、“友情”、“网络”、“科技”、“旅行”、“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的主题,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下面是“母爱”这个主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操作要领:①提供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张顺的《母爱无言》、庄因的《母亲的手》、冰心的《往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的爱》等,其中既有教师推荐的文章,也有学生们从书籍、杂志或网络上挑选的,有散文也有小说,内容丰富;②由学生设计学习方案,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涉及的学习内容主要有:给这组文章编一个目录、从推荐文章中摘抄出1500字左右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并制成几张读书卡片、用圈点读书的方法对重点字词句段进行品读、从文章中摘抄积累50个二字词和50个四字词、挑选一篇请父母读读并将他们的想法记下来、从课外书籍中向同桌推荐一篇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或音像作品、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写一个活动总结并给自己作一个评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要注意体现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但注重语文本身的知识体系的整合(以语文为主体内容)是第一位的,上例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仅沟通了听说读写,而且还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学习与实践,是一个既具综合性又以语文课程为主体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开发课程(或主题选择)的典型案例,它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学习方式多元但必须以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方式为主。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其方式而言,应该采用
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比如前面讲到的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等,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竞赛、参观、游戏等活动,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领域、语文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但必须以突出本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为主,而忽略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本体性是指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阅读教学而言,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有可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却语文的应有之味,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为此,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要警惕教学活动方式“走样”的倾向。这里的“走样”是指语文教学中以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议思”活动趋于边缘化,而多媒体课件播放、实物展示、静态和动态图片资讯、过量的肢体演绎活动、泛滥的讨论占了主流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应以语文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而课内的语文实践主要是指学生以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议思”的活动系统,实物展示、图片资讯、肢体演绎和讨论应成为语文实践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宜反客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