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班级文化即一个班集体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主体标识,而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等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则是其物化反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略见,外部环境对人、事、物的强烈干预性。不言而喻,班级文化对教师、学生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宏大意义。基于此,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熏陶、培育学生道德、人格的德育活动。既然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精神面貌、思想状态的综合体现,那么它的建设 便可围绕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生活等方面。简而言之,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一、班级管理理念:以爱为主,严慈相济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此可见,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触发器,更是师生同心的粘合剂。反之,无爱的教育如同无水之渊,好似无木之林,缺乏实际意义。
然而,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除了有慈爱,还应严厉批评。教育专家孙晓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确实如此,批评是促使人们正视自我不足、不断反思改进的重要力量,不可缺位。
统而言之,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秉持“以爱为主,严慈相济”的管理理念。既与学生真情实意交心,也严防学生偏离成长轨道,这是一种比较温和而不失“威严”的班级管理观念。
二、班级管理方法:以“身”作则,教学兼具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应率先垂范。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因而,面对一群可爱且具有向师性的孩子,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为人师表”。教师的示范性行为仿佛一本厚重的无字书,虽然无声无息,却言明是是非非。这些“标杆性”行动为学生明示“如何做更好”的方法,虽然不曾命令,却影响十足。比如,随手捡起垃圾、摆放工具;用心说出“对不起”、“谢谢”;阅读书籍、勤俭节约,等等。
学生具有成长性,教师当切身学习。“三人行,必必有我师焉。”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还要欣赏、汲取学生的长处。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处于不断成长的状态,其中总会存在令我们为之感动、骄傲的“生长因子”,诸如纯真、善良、知识和素养等,这些无不是我们“反观自我”的一面面明镜,值得我们虚心求教、切身学习。
简而言之,班级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示范性地“教”和反思式的“学”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共生式班集体,才能凝聚师、生的真心、实意与实力。
三、班级团队建设:灵信慧达,勇跃龙门
魏书生曾谈及:“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据此,我秉持民主型管理策略,旨在达成“灵信慧达,勇跃龙门”的宗旨,建立了一支或思维灵敏、或诚实守信、或聪慧机智、或知识丰富的班级团队——锦鲤中队,班委成员包括: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以及各个小组长。师生共同完成“班级公约”“班级文化墙”“班级三角”等,这些即是“灵信慧达”的实践成果。
(一)班级公约一起定:信、达
1.升国旗,要立正。唱国歌,要响亮。
2.上课时,要专心。爱动脑,勤发言。
3.做作业,要认真。不潦草,不马虎。
4.下课了,休息好。不乱跑,不乱叫。
5.吃饭时,守秩序。不挑食,不浪费。
6.要诚信,不说谎。明是非,变通达。
7.对师长,要尊敬。对同伴,要友好。
8.爱劳动,讲卫生。不怕脏,不怕累。
(二)班级“墙”“角”解说:灵、慧
环境具有熏陶作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也能够重燃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让他们在学校生活的海洋之上起航、翻跃。
班级的左面墙上,悬挂摆设着孩子的精美书法、精致绘画和精巧手工,它们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也是孩子们艺术灵感的结晶。首先,这些优秀作品蕴含了教师的无声赞美,象征着一种荣耀。其次,它们担当了“榜样标杆”的作用,给其他孩子以巨大的激励。最后,对教师而言,文化墙上的优秀作品也具有一种鞭策力量。如此这般,才能形成“师生一体”的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
不止如此,班级也设置了“图书角”“卫生角”和“植物角”。第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人变得聪慧。因此,班级设置了“图书角”,供学生阅读课外书,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第二,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环境令人心情积极向上、乐观舒畅。由此,班级设置了“卫生角”和“植物角”,并且由卫生委员严格监督。假以时日,我们会形成一个兼具灵、信、慧、达品质且凝聚力强的班级。
总而言之,班主任管理的对象是“人”,是“一群可爱、纯真的儿童”,而“人”是思想复杂的高级动物,“儿童”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宛如一条漫长的“远道”。进而言之,身为龙门人,班级文化建设更似一场勇跃龙门的旅行。不止现状、不断学习、不停探索才是班主任工作的“锦囊妙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