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心得 读《自控力--别说你能管住自己》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14:5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通俗来说,就是管得住自己,有足够的自制力推动自己做该做的事,并阻止自己做不该做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刚开始做得很好,可时间久了,效果就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慢慢放弃,比如减肥、运动、记日记等。这其实就和我们的自控力有关,难以长久坚持下去。另外因缺乏自控力而表现消极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一遇到难题,就找借口拖延,或者随便乱发脾气,怨天尤人等。作者也在书中明确指出了自控力的缺失,成为许多人自我改善和发展的瓶颈,甚至成为生活中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书中作者从不同方面对自控力进行了阐述:

一、驾驭习惯,将命运掌握在手中。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那就是思想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定势、习惯去实行的,不加以过多的思考与改善。然而,习惯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优秀是一种习惯,平庸甚至卑劣也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坏习惯则是进步路上的绊脚石。所有我们依习惯去做事,对错难定。这时我们就需要用自控力来驾驭自己的习惯,积极发现好习惯的优点和坏习惯的危害并记下来提醒自己,甚至不破不立,用新的习惯来代替不好的习惯。另外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一个月以上,心理上一定要坚定下来。

二、锁住心力,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古语有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世界多彩多样,热闹非凡,有太多的诱惑和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在自控力方面需要的是专注,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耐得住寂寞,把自己的心力和资源聚焦在一点。首先,要给自己定下一个合适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其次,经受得住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者随意降低目标。再次,培养自己的兴趣,让兴趣带动自己朝着目标前进。最后,我们也可以把那些分散注意力的物品清理出去,把烦恼暂时抛开,或者是休息一下,去除掉疲倦,以便集中注意力。

三、管住自己,情绪自控尤为关键。很多时候与他人争论时,其实最后会发现两个人的关注点不再是正确与否,而是会跑到面子或针对另一方。自己固执己见,一定要对方妥协,因此就会产生情绪,必须有个输赢结果。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还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案例经常发生。其实这时,我们需要的是用自控力来管住自己的情绪,冷静思考下,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了。在出现情绪波动时,我们可以做个深呼吸,笑一笑,也许好心情就来了;出现问题时,不再抱怨而是面对现实,积极分析处理;心累了找个解脱的乐事,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学会不为小事抓狂;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就改变了原有的看法等等,来进行情绪自控。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顺境时,不要忘乎所以,不可一世;逆境时,不要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泰然处之,应付自如。

四、没有思维的蜕变,何来自我管理。这里的思维,主要是指生活中的思维定势,我们需要打破思维定势的枷锁。通常我们看不惯一个人时,就认为他所做的也是错误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解决问题时生搬硬套过去的经验,这些都是一种思维定势,它可能把你引到一个错误的方向。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势,首先,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不能只看表象就下结论;其次要拥有创新的思维视角,根据事物的属相和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再次要拥有转换思维视角的方法,变顺着想为倒着想,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去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最后,转变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模块化从而解决问题。

五、不付诸行动,自控只是一句空话。一百个再牛的想法,都不如一个傻瓜的行动。很多时候,我们下定了决心,制定了计划,就等下一步实施了,可是到了跟前又以种种理由往后推迟,一推再推,最终不了了之。或者是刚刚实行几次,遇到困难挫折就屈服停止了。这些都不可取。既然我们制定了计划就要坚持按时按量去完成。不去实施或者半途而废都是自控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的体现。以减肥为例,其实我们可以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测量下体重看看效果,以效果来激励我们下一步的实施,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读完此书,以上为书中主要内容的概括及个人见解,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0: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