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案例](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页的例2)

例: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小汽车,还要再攒多少元钱?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6-8=。

师: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探索算理。

学生:用数的分成和组成分组尝试练习。

……

上完新课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三道练习题:45-9=、35-7=、24-8=,我点了三名中等偏下的学生上来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练习。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填出结果,板演的三个学生也有两个计算正确,而另一个学生正在慢慢地思考。我刚想说“下去,下去”,突然他在横式下面写出了被减数,这时下面的学生起哄说“错了、错了”。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和该生的自尊心,我用手势示意学生们安静,这个学生不慌不忙地又在被减数的下面写出了减数,最后算出的结果是:24- 816,有的学生用怀疑的目光盯着黑板,有的学生用理解赞同的目光欣赏着竖式。我也为这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感到欣慰。问了一句:“你们的结果是16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辩论道:“他的答案是对的,但他的方法不对。”我没有解释,而是用肯定的目光提示板演的那个学生来解释算法。板演的学生很大胆地说:“我是用竖式解答的,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和个位上的4合起来是14,14减8等于6,2被借走了一个,还剩1照写。”这时,我又问:“同学们,你认为他的解释与想法合不合理?”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大声地说:“合理。”特别是板演的学生脸上更是洋溢着自信、喜悦与成功之情。这时辩论的那个学生又问:“老师,照他这样讲,不是所有的减法都可用竖式做了吗?”我说:“一年级是用数的分成和组成解题的,从二年级开始学习用竖式解题,如果你认为竖式解题简便,也可以用。”

[思考]上述案例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也是精彩的。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的体现。我想:如果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不一样,就不耐烦地说“下去、下去”。还有这精彩的一幕吗?“下去、下去”的背后那将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一种扼杀、霸道和权威。哪谈得上平等、参与、交流呢?又怎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又怎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又怎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反思和评析]

1. 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

此案例中出现了突发情况,教师不是指责、训斥,而是因势利导。与学生平等对话,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和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生机勃勃。相反,教师如果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捆绑”学生的手脚,按部就班地执行“原计划”,哪怕组织得再周密,设计得再巧妙,它与学生仍然保持着一段心理距离。因为这时的组织与设计,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了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它实现了控制,却锁住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所以这样的课堂势必是死气沉沉的。

2. 课堂教学要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前的教案是一种预设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这样教师才能跟着学生的思维走,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地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自信,更失去创造能力。

3.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数学课堂上,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思考与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自由开放地探索发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今教学正处于课改的热潮中,只要我们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上一定会开出五彩缤纷的创新火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3: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