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问你小时候喜欢什么?有的会说喜欢做游戏、捉迷藏,看小人书,到野地里摘果子,到小溪里捉蝌蚪,网小鱼……。总之,小时候的爱好很多,喜欢的也不少,却没有人喜欢得病的。但是我不同,我小时候喜欢有病的时候,因为得病了就可以喝上母亲做的葱花面。
小时候,刚步入七十年代,生活条件拮据,人们靠挣工分分粮食,我家劳动力少,自然挣的工分少。每季分的粮食都勉强糊口。分到的麦子更是少之又少。母亲每次都磨很少白面,装在一个木质的斗里,压上一个水泥盖,平时很少打开它。一日三餐都是窝窝头、黄糊糊,粗糙得吃起来拉嘴。偶而喝碗汤面吧,还是用高粱面稍加一些豆面,红褐色的面条,涩的都难以下咽。一年下来也吃不了几次白面做的食物。
有一次,我感冒了,没有一点力气,所以也没有去上学。母亲带我村上的诊所包了药。中午该做饭了,母亲先给家里做好黄糊糊,炒了萝卜丝。但是,妈妈却又拿出一个小白盆,用小面瓢从斗里挖出半瓢白面倒在盆里,加些水,先搅成面絮絮,随后,她一边和面一边加水,面絮絮在母亲的手下个头慢慢变大、数量慢慢变少,最后成为一个小碗似的面团,它光滑圆溜。哦!母亲要给我做葱花面了!我激动的走到跟前看着。母亲把面团在案板上按扁撒上面卟,用擀面杖用力擀起来,面饼越来越薄,母亲一会儿擀,一会摊开撒些干面卟,防止面皮粘连。这样的动作母亲不知反复多少遍,终于把面擀好了。薄薄的像一张紙,母亲把面皮像叠扇子似地均匀地叠成一摞,最后用刀飞快地切起来,快得我只听见咔咔的声音,却不见刀的拔出。切完后,母亲用手抓住面皮顶上面头,只见她轻轻一抖一提,细长的面条瞬间悬在半空,面就做好了。做好的面条摊在锅排上备用。母亲就把洗好的葱切碎,撒上盐,浇上几滴芝麻香油,搅拌均匀进行腌制。这时水开了,母亲把面均匀地下入锅中。盖上锅盖滚一会儿,再掀开锅盖,用筷子把面条拨开,又滚了一会儿,倒入腌好的葱花,用筷子来回一搅,葱花面就做好了。闻一闻,香气扑鼻,馋的得直流口水,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碗,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
以后,我们姊妹几个不论谁有个头疼脑热啥的,母亲好像形成了定式,总是做上一碗葱花面,孩子们每次都是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好像母亲做的葱花面是一剂灵丹妙药似的。
现在,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美食佳肴名目繁多。除了中式的饺子、炒菜、面点等,还有西式汉堡,披萨,意大利面……。孩子们都不怎么喜欢吃汤面条,所以我不常做葱花面,有一次心血来潮,我想找回小时候的味道。就做了葱花面,只不过我总是买现成的湿面条,从来没有亲手擀过面条,葱花还是那么腌,芝麻香油放的还不少,吃到嘴里感觉并不像小时候那么美味,更谈不上灵丹妙药的神奇。我想并不是面条的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对食物的要求苛刻了吧。 |